分层注聚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9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注聚开关,该分层注聚开关包括:外管体,其侧壁设有注聚通孔;内管,其能够在外管体中沿外管体的轴向移动,并且内管的外壁与外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供聚合物流体流动的第一间隙;芯管,其设于第一间隙,且与外管体滑动配合,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芯管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芯管将注聚通孔与第一间隙阻隔开;内管能推动芯管从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芯管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注聚通孔与第一间隙相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实施分层注聚的操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层注聚开关
本技术涉及油藏的化学驱开采的
,尤其涉及一种分层注聚开关。
技术介绍
化学驱是指向注入水中加入化学剂,以改变驱替流体的物化性质,以及驱替流体与原油和岩石矿物之间的界面性质,以有利于原油生产的一种采油方法;聚合物驱是化学驱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效果。在注聚时,将油管下入井中,通过油管将聚合物流体注入到地层中;一般情况下,采用笼统注入的方式。但是,一些情况下,不同深度的地层的渗透率和油藏分布特点具有较大差异,当采用笼统注入时,层间矛盾较大,严重减弱了驱油效果;分层注聚可以较好地改善该问题,充分发挥聚合物驱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笼统注入调整为分层注聚时,需要对井中的油管等设备进行更换,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层注聚开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实施分层注聚的操作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层注聚开关,包括:外管体,其侧壁设有注聚通孔;内管,其能够在所述外管体中沿所述外管体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供聚合物流体流动的第一间隙;芯管,其设于所述第一间隙,且与所述外管体滑动配合,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将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阻隔开;所述内管能推动所述芯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br>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外管和连接管,所述注聚通孔设于所述外管;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芯管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离开所述上接头,使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头上设有与所述芯管连接的剪断销钉,所述剪断销钉用于将所述芯管锁定于所述第一位置。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中固设有止退环,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的下端与所述止退环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层注聚开关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芯管连接,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弹簧使所述芯管具有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趋势。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下接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外设有接箍,所述接箍位于所述芯管的上方,并且能与所述芯管的端部抵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箍的下端外壁设有第一斜面,所述芯管的上端内壁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外管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外管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体的侧壁设有多个绕所述外管体的轴线圆周分布的所述注聚通孔。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将本技术提供的分层注聚开关下入井中,外管体的上端与油管连接,在需要分层注聚时,下入内管,内管向下推动芯管,使芯管到达第二位置。这时,油管与内管之间的聚合物流体流入第一间隙,并通过注聚通孔流出外管体,进入地层;内管中的聚合物流体沿内管继续向下流动,被注入到更深的底层。使用该分层注聚开关,减少了对井中设备的更换操作,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分层注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分层注聚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分层注聚开关中的止退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10、外管体;101、注聚通孔;102、外管体的轴线;11、外管;12、上接头;13、连接管;20、芯管;21、第二斜面;30、内管;31、接箍;311、第一斜面;41、第一间隙;42、第二间隙;51、第一密封胶圈;52、第二密封胶圈;60、剪断销钉;70、止退环;71、锁紧牙;80、弹簧;90、下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注聚开关,包括外管体10、内管30和芯管20,外管体10的侧壁设有注聚通孔101;内管30能够在外管体10中沿外管体的轴线102移动,并且内管30的外壁与外管体10的内壁之间设有供聚合物流体流动的第一间隙41;芯管20设于第一间隙41,且与外管体10滑动配合,芯管20在外管体10中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芯管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芯管20将注聚通孔101与第一间隙41阻隔开;内管30能推动芯管20从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芯管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注聚通孔101与第一间隙41相连通。将该分层注聚开关下入井中,外管体10的上端与油管连接,在需要分层注聚时,内管30的上端与注入管柱连接,下入内管30,内管30向下推动芯管20,使芯管20到达第二位置。这时,油管与内管30之间的聚合物流体流入第一间隙41,并通过注聚通孔101流出外管体10,进入地层;内管30中的聚合物流体沿内管30继续向下流动,被注入到更深的底层。通过该分层注聚开关,减少了对井中设备的更换操作,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分层注聚。为了方便外管体10的制造和维护,专利技术人改进了外管体10的结构:外管体10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12、外管11和连接管13,注聚通孔101设于外管11;在芯管2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芯管20的上端与上接头12的内壁密封配合,芯管20的下端与连接管13的内壁密封配合;在芯管2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芯管20离开上接头12,使注聚通孔101与第一间隙连通。外管11、上接头12和连接管13可以分别制造,然后组装到一起,降低了制造难度。如图1所示,上接头12的外壁和连接管13的外壁分别设有与外管11配合第一密封胶圈51,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优选地,第一密封胶圈51采用具有降粘特点的胶圈。进一步地,芯管20的外径小于外管11的内径,芯管20的外壁与外管1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2。在芯管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芯管20离开上接头12,芯管20的上端面与上接头12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供聚合物流体流通的通道,第一间隙4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注聚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体,其侧壁设有注聚通孔;/n内管,其能够在所述外管体中沿所述外管体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供聚合物流体流动的第一间隙;/n芯管,其设于所述第一间隙,且与所述外管体滑动配合,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将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阻隔开;所述内管能推动所述芯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注聚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体,其侧壁设有注聚通孔;
内管,其能够在所述外管体中沿所述外管体的轴向移动,并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体的内壁之间设有供聚合物流体流动的第一间隙;
芯管,其设于所述第一间隙,且与所述外管体滑动配合,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将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阻隔开;所述内管能推动所述芯管从所述第一位置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注聚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外管和连接管,所述注聚通孔设于所述外管;
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的上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芯管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密封配合;
在所述芯管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芯管离开所述上接头,使所述注聚通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注聚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注聚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莉鲁政权张静波寇微史策彭志会张利军高绍思吴艳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