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86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锚,包括外壳、支撑柱、平衡杆和抓手,所述外壳下端开设有进油口,且外壳内贴合有活塞,并且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挤压块顶端,且支撑柱上安装有承接板,并且承接板上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平衡杆与连接杆相互连接,且平衡杆上安装有轴承,并且轴承与固定杆相互连接,所述抓手与连接杆相互连接。该水力锚,利用油管内石油的压力,从而触发抓手,使抓手抵在石油管壁上,防止在油管晃动,当使用完毕后,随着石油对水力锚压力的减小,抓手恢复到初始状态,采用机械结构辅助弹簧,在弹簧损坏或者发生塑性形变时,可以较为顺利的将水力锚收回,防止水力锚一直卡在油管壁上将抓手拉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锚
本技术涉及水力锚
,具体为一种水力锚。
技术介绍
石油是一种很重要的地质勘测对象,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的开采量的越来越大,我国最著名的就是大庆油田,常见的石油为黑色粘稠物质,石油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可成为汽油,为很重要的二次能源,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会使用到水力锚,水力锚是通过利用石油管内石油的压力,从而触发抓手,防止石油管晃动,以免对开采造成影响。但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水力锚通常因为在管道内与管道接触不彻底,造成石油管道不稳定,水力锚的底部活塞容易因石油分布不均匀而受力不均衡,在抓手释放的过程中,可能受力不均衡导致压力不够大,从而释放失败,在抓手收回时,很容易发生卡在油管壁的现象,一旦没有发现便会将抓手拉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抓手与管道接触不彻底,抓手容易卡在油管壁上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力锚,包括外壳、支撑柱、平衡杆和抓手,所述外壳下端开设有进油口,且外壳内贴合有活塞,并且活塞的顶端安装有挤压块,同时挤压块下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锚,包括外壳(1)、支撑柱(5)、平衡杆(9)和抓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下端开设有进油口(2),且外壳(1)内贴合有活塞(3),并且活塞(3)的顶端安装有挤压块(4),同时挤压块(4)下端与外壳(1)贴合,所述支撑柱(5)安装在挤压块(4)顶端,且支撑柱(5)上安装有承接板(6),并且承接板(6)上安装有第一转动轴(7),同时第一转动轴(7)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所述平衡杆(9)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平衡杆(9)上安装有轴承(10),并且轴承(10)与固定杆(11)相互连接,同时固定杆(11)安装在外壳(1)顶端,所述抓手(12)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抓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锚,包括外壳(1)、支撑柱(5)、平衡杆(9)和抓手(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下端开设有进油口(2),且外壳(1)内贴合有活塞(3),并且活塞(3)的顶端安装有挤压块(4),同时挤压块(4)下端与外壳(1)贴合,所述支撑柱(5)安装在挤压块(4)顶端,且支撑柱(5)上安装有承接板(6),并且承接板(6)上安装有第一转动轴(7),同时第一转动轴(7)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所述平衡杆(9)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平衡杆(9)上安装有轴承(10),并且轴承(10)与固定杆(11)相互连接,同时固定杆(11)安装在外壳(1)顶端,所述抓手(12)与连接杆(8)相互连接,且抓手(12)与第二转动轴(13)相互连接,并且第二转动轴(13)安装在外壳(1)内壁上,所述抓手(12)上安装有功能弹簧(14),且功能弹簧(14)与外壳(1)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锚,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喜林韩铁龙姚良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油田兴亚工矿配件潜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