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6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用登高梯,涉及登高梯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登高梯容易打滑,容易倾倒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转板,转板上固定连接有转板覆盖至凹槽顶面时贯穿通槽的万向轮,底座底面开设有容纳槽,凹槽内设有贯穿底座至容纳槽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容纳槽内的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位于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的支撑块,底座内设有位于两道凹槽之间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与转动轴以及转板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施工用登高梯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支撑块将底座撑起,并且在此过程中转板同步转动,令万向轮穿过通槽与底面接触并且进一步顶起底座使得登高梯方便移动和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登高梯
本技术涉及登高梯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施工用登高梯。
技术介绍
登高梯是仓储物流中使用的一种登高作业设备,类似于登高扶梯的作用。可方便人员站在车平台上实现存取货物等作业行为,目前的移动式登高梯,仅依靠刹车踏板与脚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脚轮的制动,当摩擦力不足时,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登高梯在长时间固定不移动或者工作平台上重量过大的情况下,影响脚轮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移动式登高梯万向轮上的刹车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脚踩驱动板,容易发生工作人员忘记锁紧脚轮,导致工作人员上去之后发生晃动,造成工作人员从平台上摔落,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7144798U的中国公开专利一种方便移动的登高梯,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底架构件,包括底架、固定安装于底架的底面四角处的多个固定座、设于远离底架底面四角并与上述固定座相邻且对应的多个行走装置,固定座与地面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感应装置,梯架,倾斜设置并固定安装于底架上表面,包括由靠近底架的一侧向远离底架一侧方向上依次层叠连接设置的多个踏板,且靠近底架的踏板上表面设有第二压力感应装置,工作平台,固定安装于梯架顶部一端,工作平台上表面四周设有多组护栏,护栏上设有声光报警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与第一压力感应装置、第二压力感应装置电性连接。该方案解决了目前的移动式登高梯,仅依靠刹车踏板与脚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脚轮的制动,当摩擦力不足时,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登高梯在长时间固定不移动或者工作平台上重量过大的情况下,影响脚轮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移动式登高梯万向轮上的刹车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脚踩驱动板,容易发生工作人员忘记锁紧脚轮,导致工作人员上去之后发生晃动,造成工作人员从平台上摔落,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影响的问题,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驱动结构带动支撑块将底座撑起,并且在此过程中转板同步转动,令万向轮穿过通槽与底面接触并且进一步顶起底座使得登高梯方便移动和放置的施工用登高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包括呈口字型的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开设有两道对称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面开设有将底座贯穿的两道通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上固定连接有转板覆盖至凹槽顶面时贯穿通槽的万向轮,所述底座底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贯穿底座至容纳槽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容纳槽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位于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的支撑块,所述底座内设有位于两道凹槽之间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转动轴以及转板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块沿螺纹杆长度方向向下位移时,所述转板同步发生偏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移动登高梯的时候,人们能够通过驱动结构来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螺纹杆转动,而后支撑块受到容纳槽限位而在螺纹杆长度方向上向下移动,同时驱动结构亦带动转板发生转动,转板带动万向轮发生翻折,使得转板完全覆盖在通槽上方,万向轮穿过通槽与底面接触,在此过程中支撑块先将底座顶起,在支撑块将底座顶起至一定高度后,万向轮与底面接触,由万向轮顶起底座,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方便移动登高梯,而当人们需要将登高梯平稳放置防止其发生打滑以及出现不稳的情况时,人们能够通过驱动结构反向运行令转板带动万向轮反转,支撑块在螺纹杆长度方向上向上位移,直至支撑块完全位于容纳槽内时,登高梯主要通过底座来与地面接触,从而增大登高梯使用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万向轮的高度大于支撑块的厚度以及通槽深度之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万向轮的高度大于支撑块的厚度以及通槽深度之和,从而使得当转板完全覆盖通槽的时候,底座能够主要通过万向轮进行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的输出端与凹槽同向设置,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蜗杆一,所述蜗杆一啮合连接有蜗轮一,所述蜗轮一内固定连接有两端贯穿至两道凹槽内的连接轴一,所述连接轴一上套设有位于凹槽内的锥齿轮一,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与锥齿轮一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齿数为锥齿轮一齿数的三分之四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通过驱动结构来驱动转动轴转动时,人们能够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其输出端的蜗杆一转动,蜗杆一带动蜗轮一转动,蜗轮一带动连接轴一转动,连接轴一则会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锥齿轮二转动,由于锥齿轮二齿数为锥齿轮一齿数的三分之四倍,从而使得锥齿轮一转动三分之四圈锥齿轮二才转动一圈,从而使得转动轴在被锥齿轮二带动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速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蜗杆二,所述蜗杆二啮合连接有蜗轮二,所述蜗轮二内固定连接有两端与底座转动连接的连接轴二,位于两道所述凹槽内的所述转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贯穿凹槽侧壁的连接轴三,所述连接轴三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有套设在连接轴二上的主动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通过驱动结构来带动转板发生偏转的时候,人们在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其输出端转动的时候,伺服电机能够带动蜗杆一和两端旋向相反的蜗杆二发生转动,蜗杆二则会带动蜗轮二转动,蜗轮二带动连接轴二发生转动,连接轴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连接轴三转动,连接轴三则会带动转板发生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一,所述凹槽底面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转板完全遮蔽通槽时螺纹孔一与螺纹孔二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板完全覆盖在凹槽底面上的时候,人们能够在螺纹孔一内旋入螺栓直至螺栓旋入螺纹孔二内,使得转板与凹槽底面之间得到有效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顶面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有一块踏板,所述底座顶面设有与支撑杆长度相同的梯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梯子,从而使得人们上踏板的时候,能够通过梯子进行攀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顶面边缘设有护栏,所述梯子通过连接杆与护栏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护栏,从而使得人们站在踏板上的时候,能够通过护栏进行保护,通过设置连接杆,从而增强梯子与护栏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摩擦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摩擦片,从而使得人们站在踏板上的时候能够得到较大摩擦力,不易在踏板上滑倒。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人们需要移动登高梯的时候,人们能够启动伺服电机来使得驱动结构运行,驱动结构带动转动轴转动,亦带动连接轴三发生转动,转动轴转动时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支撑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并受到容纳槽限位,从而使得支撑块向下位移,顶起底座,并且在此过程中连接轴三带动转板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包括呈口字型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开设有两道对称设置的凹槽(8),所述凹槽(8)底面开设有将底座(1)贯穿的两道通槽(11),所述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转板(9),所述转板(9)上固定连接有转板(9)覆盖至凹槽(8)顶面时贯穿通槽(11)的万向轮(10),所述底座(1)底面开设有容纳槽(27),所述凹槽(8)内设有贯穿底座(1)至容纳槽(27)内的转动轴(26),所述转动轴(26)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容纳槽(27)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位于滑动连接在容纳槽(27)内的支撑块(14),所述底座(1)内设有位于两道凹槽(8)之间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转动轴(26)以及转板(9)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块(14)沿螺纹杆长度方向向下位移时,所述转板(9)同步发生偏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包括呈口字型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开设有两道对称设置的凹槽(8),所述凹槽(8)底面开设有将底座(1)贯穿的两道通槽(11),所述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转板(9),所述转板(9)上固定连接有转板(9)覆盖至凹槽(8)顶面时贯穿通槽(11)的万向轮(10),所述底座(1)底面开设有容纳槽(27),所述凹槽(8)内设有贯穿底座(1)至容纳槽(27)内的转动轴(26),所述转动轴(26)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容纳槽(27)内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位于滑动连接在容纳槽(27)内的支撑块(14),所述底座(1)内设有位于两道凹槽(8)之间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转动轴(26)以及转板(9)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块(14)沿螺纹杆长度方向向下位移时,所述转板(9)同步发生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0)的高度大于支撑块(14)的厚度以及通槽(11)深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用登高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设在底座(1)上且所述底座(1)的输出端与凹槽(8)同向设置,所述伺服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底座(1)转动连接的蜗杆一(15),所述蜗杆一(15)啮合连接有蜗轮一(17),所述蜗轮一(17)内固定连接有两端贯穿至两道凹槽(8)内的连接轴一(16),所述连接轴一(16)上套设有位于凹槽(8)内的锥齿轮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博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