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控制电路、方法及电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控制电路、方法及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负载,指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两端的电子元件,用于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在其工作状态需要变化时,其两端的电压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在现有负载控制电路中,是通过先检测变压器电压降低后,开关电源模块才开始调节电源,使电源恢复稳定值,并且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循环多次调节才能使电源恢复稳定值,它需要不断检测变压器输出电压值,来确定开关电源模块是否需要调整输出电压,有时电压调节输出过大就会使电路功耗增加,也就是说,目前的电压输出调整方案是滞后调节,输出电压稳定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增加能耗。针对现有技术中负载输入电压调节调节滞后,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负载控制电路、方法及电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载输入电压调节调节滞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载控制电路,其中,该负载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和开关芯片,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所述开关芯片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电源形成闭合回路,该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在所述MCU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开关芯片的开关频率,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所述MCU,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还用于采集负载启动信息,控制第一反馈单元或者第二反馈单元导通; >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根据负载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所述MCU具体用于:在所述负载即将启动前,控制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以及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频率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在所述负载启动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导通。进一步地,所述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其第二端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两端接入所述MCU,所述MCU用于在负载即将启动前,控制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导通,使所述开关芯片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一接脚通过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一接脚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二接脚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用于根据负载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一接脚和第二接脚是否导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二接脚,第二端接地,第三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至所述负载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供电电感,所述供电电感设置在所述变压器的铁芯上,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同侧缠绕,其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一接脚以及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一接脚,用于为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提供导通电压。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芯片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二接脚或者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二接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负载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负载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负载控制电路,该负载控制方法包括:采集负载启动信息;根据所述负载启动信息,控制第一反馈单元或者第二反馈单元导通;在控制所述第一反馈单元导通后,通过控制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频率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负载启动信息,控制第一反馈单元或者第二反馈单元导通,包括:在所述负载即将启动前,控制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在所述负载启动完成后,控制第二反馈单元导通。本专利技术还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负载控制方法。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MCU采集负载启动信息,根据负载的启动信息,提前控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化,输出负载所需的电压,能够有效缩短负载输入电压达到稳定的时间,降低功耗,同时提升负载启动或者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负载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反馈单元,但这些反馈单元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反馈单元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反馈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反馈单元,类似地,第二反馈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反馈单元。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控制电路,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控制电路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负载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10和开关芯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和开关芯片,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所述开关芯片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电源形成闭合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n第一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在所述MCU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开关芯片的开关频率,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n所述MCU,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还用于采集负载启动信息,控制第一反馈单元或者第二反馈单元导通;/n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根据负载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控制电路,包括变压器和开关芯片,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所述开关芯片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电源形成闭合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在所述MCU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开关芯片的开关频率,进而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所述MCU,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负载,还用于采集负载启动信息,控制第一反馈单元或者第二反馈单元导通;
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用于根据负载的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具体用于:
在所述负载即将启动前,控制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以及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反馈单元的导通频率控制所述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在所述负载启动完成后,控制所述第二反馈单元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芯片,其第二端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反馈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两端接入所述MCU,所述MCU用于在负载即将启动前,控制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导通,使所述开关芯片与所述第一反馈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一接脚通过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和负载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的第一接脚连接至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反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玉龙,胡冠华,刘晨瑞,李玉发,李忠正,叶唤涛,蓝振进,侯彬,曾超,王玉玺,方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