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文、水质监测亭,涉及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爬梯从监测亭到监测平台上时,爬梯本身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其包括架桥、监测亭、至少两个用于支撑监测亭的支撑柱、滑动连接在支撑柱上且呈镂空设置的浮箱,浮箱上设有监测平台,监测亭底部开设有供人通过的开口,监测亭底部于开口位置处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两呈相对设置且垂直固定连接于监测亭底部于开口位置处的固定杆、滑动连接于固定杆上的支撑板,固定杆远离监测亭的一端穿射过浮箱,固定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板滑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极大程度避免了操作人员从监测亭到监测平台上的安全隐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文、水质监测亭,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
技术介绍
目前水文、水质监测亭是江河、湖泊、海洋和水库等水域主要的水文设施,用于测量水域的水位、监测水质,在防汛工作以及抗旱工作中,水文测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文、水质监测亭一般是通过支撑柱支撑在水面上,在水平面位置处设有监测平台,以便人员操作,而监测亭和监测平台之间一般设有爬梯,方便操作人员从监测亭下到监测平台上,而当水位上涨时,监测平台和爬梯会被水淹没,爬梯下部和监测平台长期浸泡在变动的水中,水垢侵蚀,有的甚至长满青苔,阴暗潮湿,工作人员上下极为不便。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01043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包括固定支撑柱、浮箱、浮式交通桥、仪器专用房,所述固定支撑柱至少设置两根,该固定支撑柱包括桩轴、套筒,所述套筒由外筒、内筒、筒底和筒顶组成,所述内筒套设在桩轴的外面并可沿桩轴上下移动,所述筒底和筒顶分别设置在内筒、外筒的两端,使套筒形成一密封的筒体,所述浮箱为一四周密封的空心壳体,靠本身的浮力始终浮于水面上,所述浮箱侧端和所述套筒连接在一起,并和套筒一起浮于水面上,所述浮式交通桥为一四周密封的空箱结构,所述浮式交通桥的一端和所述浮箱之间铰链,其优点是浮箱能根据水位变化而变化,可以防止监测平台浸泡在水中,但上述方案中从护岸到浮式交通桥之间的爬梯在水位上涨的情况下依然会浸泡在水中,而水位下降后,爬梯上可能会布满青苔甚至锈蚀,且爬梯本身安全系数差,操作人员从护岸至浮式交通桥时,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其优点通过升降装置供操作人员从监测亭进入监测平台,且不影响监测平台的浮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包括架桥、监测亭、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监测亭的支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上且呈镂空设置的浮箱,所述浮箱上设有监测平台,所述监测亭底部开设有供人通过的开口,所述监测亭底部于所述开口位置处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呈相对设置且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监测亭底部于所述开口位置处的固定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的支撑板,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监测亭的一端穿射过所述浮箱上表面,所述固定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滑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板上下移动,可以将操作人员从监测亭带至监测平台上,可以根据浮箱上下浮动的高度控制支撑板下降的的距离,而固定杆穿射过浮箱则不会影响浮箱的浮动,同时操作人员操作完后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将操作人员带至监测亭上,升降装置的设置区别于传统的爬梯,减少了安全隐患的产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电机,所述螺杆一端穿射过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螺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所述螺杆和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启闭的控制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操作人员到监测平台工作时,通过开启控制开关,电机工作,带动螺杆转动,则支撑板沿固定杆下移,位移至监测平台位置处时,关闭控制开关即可,螺杆对支撑板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可以控制支撑板的下降距离,即可以适应水位的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监测亭内底部于所述开口位置处滑动连接有用于盖住所述开口的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操作人员从开口处摔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监测亭内底部上于所述开口位置处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上开设有供所述盖板滑动的滑槽二,所述滑轨上穿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盖板滑动的限位插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盖板的滑动进行控制,防止外力作用将盖板开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环设有防护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操作人员的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栏上开设有供人通过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人员离开支撑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下端设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直观的查看水位的变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表面铰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开启或关闭盖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极大程度提高了操作人员从监测亭到监测平台上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监测亭;2、架桥;3、支撑柱;4、浮箱;5、监测平台;6、开口;7、升降装置;8、固定杆;9、支撑板;10、刻度线;11、滑块;12、滑槽一;13、驱动组件;14、螺杆;15、电机;16、操作台;17、控制开关;18、防护栏;19、通道;20、盖板;21、把手;22、滑轨;23、滑槽二;24、限位插销;25、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包括监测亭1、供操作人员从护岸到监测亭1的架桥2,四根分别垂直固定连接在监测亭1底面四角位置的支撑柱3、设置在监测亭1下方且滑动连接在支撑柱3上的浮箱4,浮箱4呈镂空设置,浮箱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监测平台5,支撑柱3穿射过浮箱4固定连接在水底;浮箱4的浮力大于监测平台5的重力,且不影响操作人员在监测平台5上操作。参照图2和图3,监测亭1底部开设有供人通过的开口6,监测亭1底部于开口6位置处设有升降装置7,升降装置7包括两呈相对设置且垂直固定连接于监测亭1底部于开口6位置处的固定杆8、滑动连接于固定杆8上的支撑板9,固定杆8远离监测亭1的一端设有刻度线10且穿射过浮箱4上表面,支撑板9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固定杆8上开设有供支撑板9滑动的滑槽一12;固定杆8到浮箱4内侧底面的距离满足一般情况下水位的变化。固定杆8上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板9滑动的驱动组件13,驱动组件13包括螺杆14、电机15,电机15固定连接在监测亭1内底面,螺杆14一端穿射过滑块11转动连接在固定杆8底端,螺杆14另一端固定连接电机15,螺杆14和支撑板9螺纹连接;监测亭1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机15的支撑台25。支撑板9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操作台16,操作台16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15启闭的控制开关17,控制开关17的电力来源于外接电源。支撑板9上环设有防护栏18,防护栏18上开设有供人通过的通道19。监测亭1内底部于开口6位置处滑动连接有用于盖住开口6的盖板20,盖板20上表面铰接有把手21,监测亭1底部上于开口6位置处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滑轨22,滑轨22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T形,盖板20两端开设有供滑轨22滑入滑槽二23,滑轨22上穿设有限制盖板20滑动的限位插销24;限位插销24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包括架桥(2)、监测亭(1)、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监测亭(1)的支撑柱(3)、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3)上且呈镂空设置的浮箱(4),所述浮箱(4)上设有监测平台(5),所述监测亭(1)底部开设有供人通过的开口(6),所述监测亭(1)底部于所述开口(6)位置处设有升降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两呈相对设置且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监测亭(1)底部于所述开口(6)位置处的固定杆(8)、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8)上的支撑板(9),所述固定杆(8)远离所述监测亭(1)的一端穿射过所述浮箱(4)上表面,所述固定杆(8)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9)滑动的驱动组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包括架桥(2)、监测亭(1)、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所述监测亭(1)的支撑柱(3)、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柱(3)上且呈镂空设置的浮箱(4),所述浮箱(4)上设有监测平台(5),所述监测亭(1)底部开设有供人通过的开口(6),所述监测亭(1)底部于所述开口(6)位置处设有升降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7)包括两呈相对设置且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监测亭(1)底部于所述开口(6)位置处的固定杆(8)、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8)上的支撑板(9),所述固定杆(8)远离所述监测亭(1)的一端穿射过所述浮箱(4)上表面,所述固定杆(8)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9)滑动的驱动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水文、水质监测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3)包括螺杆(14)、电机(15),所述螺杆(14)一端穿射过所述支撑板(9)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杆(8)上,所述螺杆(14)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5),所述螺杆(14)和所述支撑板(9)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9)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5)启闭的控制开关(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立铁,魏峰,廖婷,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瑞大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