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包括罩体,框形风管,一次降噪风管,二次降噪风管,遮板,插杆,导风蛟龙,底撑板,顶撑板,抽吸风机和电机;所述罩体整体呈矩形前端开口设置,其滑动套罩于电机上,且其后端侧壁上呈X状贯穿布设有四处覆盖金属滤网的长方形开槽;两处所述遮板的内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开设有一处半圆槽,两处遮板呈左右对应滑动安装于罩体的前端开口上,且两处遮板通过上下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组成一处完整的方形盖板,两处遮板通过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在一起,方便进行拆卸,且两排定位柱能够插挡固定两处遮板,避免其与罩体的前端开口上移位攒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防护降噪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是一种机电能量转换的电磁装置,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运行时多会产生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息,这就需要一种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162128540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消音壳体,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电机壳体不降噪等问题。电机消音壳体包括均呈筒状的外壳和内壳,外壳套于内壳外侧,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吸音棉,内壳具有过水通道,内壳的一端设有向过水通道进水的进水结构,内壳的另一端设有供过水通道出水的出水结构。目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噪声抑制装置还普遍存在过分的强调遮罩降噪,导致电机的通风散热较差,且降噪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此外降噪罩的安装拆卸操作较为繁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以解决噪声抑制装置过分的强调遮罩降噪,导致电机的通风散热较差,且降噪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此外降噪罩的安装拆卸操作较为繁琐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包括罩体,框形风管,定位柱,螺纹推进杆,滑动顶块,降噪箱,二次降噪风管,一次降噪风管,遮板,插杆,导风蛟龙,底撑板,顶撑板,楔块,定位轴,抽吸风机和电机;所述罩体整体呈矩形前端开口设置,其滑动套罩于电机上,且其后端侧壁上呈X状贯穿布设有四处覆盖金属滤网的长方形开槽;两处所述遮板的内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开设有一处半圆槽,两处遮板呈左右对应滑动安装于罩体的前端开口上,且两处遮板通过上下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在一起组成了一处完整的方形盖板;所述罩体底部的中心处向前方焊接支撑有一处底撑板,此底撑板的顶端对称支撑有两处定位板,且螺纹推进杆就转动置于此两处定位板之间;所述底撑板的前端位置焊接连通有一处框形风管,且框形风管、罩体和降噪箱3的内壁上以及两处遮板的内侧端面上均黏贴固定有一层吸音棉。进一步的,两处所述遮板内侧的底部位置均开设有一处L状卡槽,当两处遮板被勒紧挡盖于罩体的前端开口上时,此两处L状卡槽对应卡靠于底撑板的首端段上。进一步的,当所述两处遮板被勒紧挡盖于罩体前端开口上时其上的两处半圆槽对接组成这一处完整的轴槽,且电机的转轴就穿过此轴槽;两处所述遮板外边缘上均翻折有一处卡板,此两卡板上均呈上下等距排列贯穿设置有一排插孔,此两排插孔与罩体前端开口左右两侧的两排定位柱对应滑动套插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遮板的底部中间处通过弹簧顶推贯穿插设有一处插杆,此插杆的前半段被依次顶插穿过底撑板的首端段和右遮板底部的定位耳板。进一步的,所述定螺纹推进杆上啮合套设等距排列有三处滑动顶块,此三处滑动顶块的顶端均呈倾斜铣切设置;所述顶撑板的底部左右两侧位置对称向下支撑有四处定位轴,此四处定位轴对应滑动穿设于底撑板的两处顶端定位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顶撑板的底部等距排列支撑有三处楔块,此三处楔块与三处滑动顶块通过斜面配合滑动贴靠在一起,且当罩体套装于电机上时,底撑板连同顶撑板被一起滑插置于电机的底部支撑空间中。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顶板上支撑设置有一处方形降噪箱,此降噪箱的内部贯穿支撑有两处一次降噪风管,此两处一次降噪风管的首端与框形风管焊接连通;两处所述一次降噪风管前端段贯穿通过降噪箱的前端盖板,其五分之四长度段上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六处出气槽。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降噪风管贯穿焊接于降噪箱前端盖的中心处,其前端开口上锁紧安装有一处抽吸风机,且二次降噪风管以及两处一次降噪风管的内部均滑动插装有一处导风蛟龙,此导风蛟龙正反两面上均黏贴有层吸音棉。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二次降噪风管以及两处一次降噪风管的三处导风蛟龙能够通过其表面的吸音棉对流经其上气流中的噪音做充分吸收,这极大的降低了噪音跟随风的外流,配合方形降噪箱使用可具有较好消音效果,进而装置本体在既保证较好消音效果的同时又能兼顾空气的流通散热,另外三处滑动顶块,底撑板,顶撑板以及三处楔块共同组成了一处螺纹推进楔块滑动顶撑机构,只需旋拧螺纹推进杆就可对罩体进行顶压固定或者松脱拆卸,有效简化了罩体的安装拆卸步骤使用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底部三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罩体与电机配合套安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罩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插杆安装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顶撑板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撑板安装三维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二次降噪风管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二次降噪风管刨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罩体;101、框形风管;102、定位柱;2、螺纹推进杆;201、滑动顶块;3、降噪箱;4、二次降噪风管;5、一次降噪风管;6、遮板;601、插杆;7、导风蛟龙;8、底撑板;801、顶撑板;802、楔块;803、定位轴;9、抽吸风机;10、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包括罩体1,框形风管101,定位柱102,螺纹推进杆2,滑动顶块201,降噪箱3,二次降噪风管4,一次降噪风管5,遮板6,插杆601,导风蛟龙7,底撑板8,顶撑板801,楔块802,定位轴803,抽吸风机9和电机10;所述罩体1整体呈矩形前端开口设置,其滑动套罩于电机10上,且其后端侧壁上呈X状贯穿布设有四处覆盖金属滤网的长方形开槽;两处所述遮板6的内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开设有一处半圆槽,两处遮板6呈左右对应滑动安装于罩体1的前端开口上,且两处遮板6通过上下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在一起组成了一处完整的方形盖板;所述罩体1底部的中心处向前方焊接支撑有一处底撑板8,此底撑板8的顶端对称支撑有两处定位板,且螺纹推进杆2就转动置于此两处定位板之间;所述底撑板8的前端位置焊接连通有一处框形风管101,且框形风管101、罩体1和降噪箱3的内壁上以及两处遮板6的内侧端面上均黏贴固定有一层吸音棉。其中,两处所述遮板6内侧的底部位置均开设有一处L状卡槽,当两处遮板6被勒紧挡盖于罩体1的前端开口上时,此两处L状卡槽对应卡靠于底撑板8的首端段上,通过两处L状卡槽插杆601下插可与底撑板8保持水平,处L状卡槽进而为插杆601插接定位功能的实施提供了便利。其中,当所述两处遮板6被勒紧挡盖于罩体1前端开口上时其上的两处半圆槽对接组成这一处完整的轴槽,且电机10的转轴就穿过此轴槽;两处所述遮板6外边缘上均翻折有一处卡板,此两卡板上均呈上下等距排列贯穿设置有一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包括罩体(1),框形风管(101),定位柱(102),螺纹推进杆(2),滑动顶块(201),降噪箱(3),二次降噪风管(4),一次降噪风管(5),遮板(6),插杆(601),导风蛟龙(7),底撑板(8),顶撑板(801),楔块(802),定位轴(803),抽吸风机(9)和电机(10);/n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整体呈矩形前端开口设置,其滑动套罩于电机(10)上,且其后端侧壁上呈X状贯穿布设有四处覆盖金属滤网的长方形开槽;两处所述遮板(6)的内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开设有一处半圆槽,两处遮板(6)呈左右对应滑动安装于罩体(1)的前端开口上,且两处遮板(6)通过上下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在一起组成了一处完整的方形盖板;所述罩体(1)底部的中心处向前方焊接支撑有一处底撑板(8),此底撑板(8)的顶端对称支撑有两处定位板,且螺纹推进杆(2)就转动置于此两处定位板之间;所述底撑板(8)的前端位置焊接连通有一处框形风管(101),且框形风管(101)、罩体(1)和降噪箱3的内壁上以及两处遮板(6)的内侧端面上均黏贴固定有一层吸音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包括罩体(1),框形风管(101),定位柱(102),螺纹推进杆(2),滑动顶块(201),降噪箱(3),二次降噪风管(4),一次降噪风管(5),遮板(6),插杆(601),导风蛟龙(7),底撑板(8),顶撑板(801),楔块(802),定位轴(803),抽吸风机(9)和电机(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整体呈矩形前端开口设置,其滑动套罩于电机(10)上,且其后端侧壁上呈X状贯穿布设有四处覆盖金属滤网的长方形开槽;两处所述遮板(6)的内侧中间位置均贯穿开设有一处半圆槽,两处遮板(6)呈左右对应滑动安装于罩体(1)的前端开口上,且两处遮板(6)通过上下两处按压锁扣对靠勒紧在一起组成了一处完整的方形盖板;所述罩体(1)底部的中心处向前方焊接支撑有一处底撑板(8),此底撑板(8)的顶端对称支撑有两处定位板,且螺纹推进杆(2)就转动置于此两处定位板之间;所述底撑板(8)的前端位置焊接连通有一处框形风管(101),且框形风管(101)、罩体(1)和降噪箱3的内壁上以及两处遮板(6)的内侧端面上均黏贴固定有一层吸音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处所述遮板(6)内侧的底部位置均开设有一处L状卡槽,当两处遮板(6)被勒紧挡盖于罩体(1)的前端开口上时,此两处L状卡槽对应卡靠于底撑板(8)的首端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罩极电动机振动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两处遮板(6)被勒紧挡盖于罩体(1)前端开口上时其上的两处半圆槽对接组成这一处完整的轴槽,且电机(10)的转轴就穿过此轴槽;两处所述遮板(6)外边缘上均翻折有一处卡板,此两卡板上均呈上下等距排列贯穿设置有一排插孔,此两排插孔与罩体(1)前端开口左右两侧的两排定位柱(102)对应滑动套插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浩,刘青松,王殿梁,王璇,李洪武,马如远,周丽,王成贤,戴婷,王挺,陈晟,习聪玲,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