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面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5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面清洗装置,涉及清洗机械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幕墙清洗设备中部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可能导致设备对幕墙的冲击力过大的技术问题。该立面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滚刷组件、行走轮、连接件和弹性件;滚刷组件包括清扫件,清扫件与机架枢接于第一铰接点;行走轮与机架枢接于第二铰接点;第一连接件与机架铰接于第三铰接点,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第一连接件与安装主体铰接于第四铰接点。该立面清洗装置能够减小对待清洁面的冲击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面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洗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面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幕墙由于其具有美观、节能、易维护等优点在中国迅速发展且已有20年,现如今中国的建筑幕墙每年施工约一千万平方米。但是,由于长期日晒和风吹雨打,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各种氯化物、油烟滞留在建筑表面,一旦与雨水、湿气相混合后能够对建筑产生酸性或者碱性的侵袭。如果已安装的幕墙没有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洗维护,这些酸和碱将深入建筑表面,腐蚀幕墙的表面和结构,因此需要建筑幕墙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护。在幕墙清洗初始阶段,几乎完全采用人工清洗。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一些企业着眼于研发用于高空清洗作业的幕墙清洗设备来代替人工。然而,现有的幕墙清洗设备中部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可能导致设备对幕墙的冲击力过大,使幕墙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面清洗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幕墙清洗设备中部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可能导致设备对幕墙的冲击力过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面清洗装置,包括:机架、滚刷组件、行走轮、连接件和弹性件。所述滚刷组件包括清扫件,所述清扫件与所述机架枢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行走轮与所述机架枢接于第二铰接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机架铰接于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所述连接件与安装主体铰接于第四铰接点。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主体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主体上设有轨道和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轨道滑动,且所述滑块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轨道。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为开口朝向一侧的罩体结构,所述清扫件由所述开口枢接于所述罩体结构内,且所述清扫件的外缘凸出于所述开口所在的端面。所述行走轮为两个且相对布设,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弹性件均与所述行走轮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全轮,所述安全轮枢接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安全轮的外缘位于所述开口所在的端面与所述清扫件的外缘之间。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行走轮枢接于所述悬臂,所述连接件枢接于所述悬臂。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喷水管和设置于所述喷水管上的喷嘴,所述喷水管连接于所述机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水管上设有水管夹。所述水管夹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形成用于夹紧所述喷水管的第一容纳腔,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为开口朝向一侧的罩体结构,所述清扫件由所述开口枢接于所述罩体结构内,且所述清扫件的外缘凸出于所述开口所在的端面;和/或,所述喷水管位于所述罩体结构内,且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开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扫件包括筒体和软质毛刷。所述筒体枢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筒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传动连接,并能带动所述筒体转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相对的两端设有轴伸,所述轴伸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筒体能够相对所述轴伸转动。所述筒体的外周侧设有壳体。所述轴伸上套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能够相对所述轴伸转动,所述筒体上套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使所述壳体与所述筒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筒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阻止水进入所述筒体内的密封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立面清洗装置的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立面清洗装置时,需要借助于驱动机构,通过该驱动机构带动安装主体做升降或水平运动。在使用该立面清洗装置清洁待清洁面(如:幕墙)时,行走轮和清扫件均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行走轮能够转动,从而带动该立面清洗装置在待清洁面上行进,在行进过程中,由于清扫件枢接于机架,清扫件能够相对机架转动并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扫;在此过程中,当行走轮越障行驶时,由于连接件与机架铰接于第三铰接点,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清扫件与机架枢接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行走轮与机架枢接于第二铰接点)之间,且弹性件连接于连接件与安装主体(连接件与安装主体铰接于第四铰接点)之间,在行走轮带动机架抬起或下落时,行走轮能够带动机架相对连接件转动并挤压弹性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能够缓冲行走轮与机架之间的冲击力,一方面,机架由于惯性突然抬起或下落时不会带动行走轮突然抬起或下落,从而使行走轮始终与待清洁面保持接触且能够平稳地越过障碍物;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立面清洗装置对待清洁面的冲击力度。再者,以该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机构为吊车为例,在使用时,安装主体安装于吊车的吊臂上,由于连接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当吊臂向待清洁面方向靠近时,安装主体能够挤压弹性件,同时弹性件将给予安装主体反向的作用下,由于垂直于待清洁面的力被弹性件所抵消,因而,不会与待清洁面发生猛烈的撞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面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面清洗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面清洗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清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水管夹的剖视图;图7为滚刷组件未示出第一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滚刷组件的侧视图。图标:100-机架;200-滚刷组件;210-清扫件;211-筒体;212-软质毛刷;213-轴伸;214-壳体;215-第一法兰;216-第二法兰;300-行走轮;400-悬臂;510-连接件;520-支撑件;600-弹性件;700-安装主体;710-轨道;720-滑块;800-安全轮;900-清洗组件;910-喷水管;920-喷嘴;930-水管夹;931-固定部;932-活动部;933-第一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滚刷组件(200)、行走轮(300)、连接件(510)和弹性件(600);/n所述滚刷组件(200)包括清扫件(210),所述清扫件(210)与所述机架(100)枢接于第一铰接点;/n所述行走轮(300)与所述机架(100)枢接于第二铰接点;/n所述连接件(510)与所述机架(10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n所述连接件(510)与安装主体(70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n所述弹性件(600)连接于所述连接件(510)与所述安装主体(70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滚刷组件(200)、行走轮(300)、连接件(510)和弹性件(600);
所述滚刷组件(200)包括清扫件(210),所述清扫件(210)与所述机架(100)枢接于第一铰接点;
所述行走轮(300)与所述机架(100)枢接于第二铰接点;
所述连接件(510)与所述机架(100)铰接于第三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之间;
所述连接件(510)与安装主体(700)铰接于第四铰接点;
所述弹性件(600)连接于所述连接件(510)与所述安装主体(7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700)上设有轨道(710)和滑块(720),所述滑块(720)能够沿所述轨道(710)滑动,且所述滑块(720)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所述轨道(710);
所述弹性件(600)远离所述连接件(5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块(7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为开口朝向一侧的罩体结构,所述清扫件(210)由所述开口枢接于所述罩体结构内,且所述清扫件(210)的外缘凸出于所述开口所在的端面;
所述行走轮(300)为两个且相对布设,所述连接件(510)和所述弹性件(600)均与所述行走轮(30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件(510)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件(5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轮(800),所述安全轮(800)枢接于所述机架(100),且所述安全轮(800)的外缘位于所述开口所在的端面与所述清扫件(210)的外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臂(400),所述悬臂(400)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00),所述行走轮(300)枢接于所述悬臂(400),所述连接件(510)枢接于所述悬臂(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面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权于吉苏王枫尹德海艾福强戴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科特检机器人有限公司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