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614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充电一体机领域,具体是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自动保护单元、辅助单元、以及温度监测单元;其中,电源控制单元进行输入电压的控制与变换,从而使输进蓄电池的电压符合汽车所需的工作电压,且进行输入电压的稳定;自动保护单元进行当枪头温度值过高,会触发自动断电,从而更好的保护充电一体机;辅助单元进行充电一体机的故障报警和信号反馈;温度监测单元进行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的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充电电压进行改进,利用交流电与直流电进行变换,从而可以一个充电箱对不同汽车电池的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充电一体机领域,尤其是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意识到在进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传统的汽油汽车虽然动力上的效果十分卓越,但是它排除的尾气却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很大的伤害,而且对汽车的过度使用,使得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在逐渐消失。电动汽车是利用电力为能量的新型能源汽车,也是汽车重点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无论在外形,内饰、操作上与传统汽车都无差异,主要它的动力来源为可再生资源,而且现在的可再生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能,而且电动的汽车不会排除尾气,从而大大的保护了环境、以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充电一体机是进行给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是对电池充电时用到的有特定功能的电力转换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一体机在工作时,虽然可以对蓄电池进行温度保护,但是无法进行充电一体机机枪头的温度监测,从而加速枪头的老化问题,从而降低充电效率,危险时,会引起设备短路,造成更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自动保护单元、辅助单元、以及温度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所述电源控制单元进行输入电压的控制与变换,从而使输进蓄电池的电压符合汽车所需的工作电压,且进行输入电压的稳定;所述辅助单元进行当充电一体机出现故障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进行故障报警提醒故障人员,并进行故障信号反馈至控制终端;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利用温度检测模块进行充电一体机枪头的温度检测,当枪头温度达到工作最大承受值时,通过信号反馈模块进行信号输出,进行充电一体机的保护;所述自动保护单元通过接收充电一体机的各类反馈信号,进行自动断电保护,从而更好的保护设备与蓄电池。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晶体管Q8、晶体管Q9、放大器U6、放大器U7、放大器U8、可调电阻RV2、二极管D5、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三脚稳压二极管D6、电容C7电阻R8;其中,所述放大器U6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晶体管Q8的集电极、基极和所述可调电阻RV2的一端、可调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1号引脚、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与所述放大器U7的6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V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脚稳压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8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晶体管Q9的集电极、基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8的1号引脚、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8与所述晶体管Q9的发射极接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所述三脚稳压二极管D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电压;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进行充电一体机枪头的温度检测,同时进行温度的计算,以及信号放大,并且将温度进行差动总和输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包括:A/D变换器U9、电阻R11、电阻R12、译码器U10、译码器U11、译码器U12、三极管Q10、电阻R14、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7、电容C8、电容C9、三极管Q11、电感L3、电容C10、发射器U13;其中,所述A/D变换器U9的4号引脚输入信号,所述A/D变换器U9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A/D变换器U9的2号引脚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1号引脚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译码器U12的1号引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所述发射器U13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2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且接地,所述译码器U12的3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译码器U11的2号引脚和所述发射器U13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发射器U13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译码器U10的2号引脚、3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0的1号引脚与所述译码器U1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且射频输出,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输出电压,所述发射器U13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发射器U13的4号引脚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信号反馈模块进行将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通过发射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终端和自动保护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热敏电阻RT1、变压器TR1、桥式稳压二极管BR1、开关SW1、电感L1、电容C1、稳压器U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2、电阻R1、发光二极管D2、可调电阻RV1、三极管Q1、电R3、电容C4、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变压器TR2、电感L2、电容C3;其中,所述变压器TR1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所述变压器TR1的负极输入端接电源负极,所述变压器T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述,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开关SW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SW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1的1号引脚和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可调电阻RV1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RV1的可调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可调电阻RV1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R2的正极输入端同时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自动保护单元、辅助单元、以及温度监测单元;/n所述电源控制单元进行输入电压的控制与变换,从而使输进蓄电池的电压符合汽车所需的工作电压,且进行输入电压的稳定;/n所述辅助单元进行当充电一体机出现故障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进行故障报警提醒故障人员,并进行故障信号反馈至控制终端;/n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利用温度检测模块进行充电一体机枪头的温度检测,当枪头温度达到工作最大承受值时,通过信号反馈模块进行信号输出,进行充电一体机的保护;/n所述自动保护单元通过接收充电一体机的各类反馈信号,进行自动断电保护,从而更好的保护设备与蓄电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自动保护单元、辅助单元、以及温度监测单元;
所述电源控制单元进行输入电压的控制与变换,从而使输进蓄电池的电压符合汽车所需的工作电压,且进行输入电压的稳定;
所述辅助单元进行当充电一体机出现故障或者电路出现问题时,进行故障报警提醒故障人员,并进行故障信号反馈至控制终端;
所述温度监测单元利用温度检测模块进行充电一体机枪头的温度检测,当枪头温度达到工作最大承受值时,通过信号反馈模块进行信号输出,进行充电一体机的保护;
所述自动保护单元通过接收充电一体机的各类反馈信号,进行自动断电保护,从而更好的保护设备与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晶体管Q8、晶体管Q9、放大器U6、放大器U7、放大器U8、可调电阻RV2、二极管D5、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三脚稳压二极管D6、电容C7电阻R8;其中,所述放大器U6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晶体管Q8的集电极、基极和所述可调电阻RV2的一端、可调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1号引脚、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与所述放大器U7的6号引脚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V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三脚稳压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8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所述晶体管Q9的集电极、基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8的1号引脚、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Q8与所述晶体管Q9的发射极接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所述三脚稳压二极管D6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包括:A/D变换器U9、电阻R11、电阻R12、译码器U10、译码器U11、译码器U12、三极管Q10、电阻R14、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7、电容C8、电容C9、三极管Q11、电感L3、电容C10、发射器U13;其中,所述A/D变换器U9的4号引脚输入信号,所述A/D变换器U9的5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A/D变换器U9的2号引脚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1号引脚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所述译码器U12的1号引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和所述发射器U13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2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且接地,所述译码器U12的3号引脚与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A/D变换器U9的7号引脚同时与所述译码器U11的2号引脚和所述发射器U13的2号引脚连接,所述发射器U13的6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和所述译码器U10的2号引脚、3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0的1号引脚与所述译码器U1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译码器U11的1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且射频输出,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输出电压,所述发射器U13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发射器U13的4号引脚输入工作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充电一体机枪头温度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热敏电阻RT1、变压器TR1、桥式稳压二极管BR1、开关SW1、电感L1、电容C1、稳压器U1、二极管D1、电容C2、电阻R2、电阻R1、发光二极管D2、可调电阻RV1、三极管Q1、电R3、电容C4、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5、变压器TR2、电感L2、电容C3;其中,所述变压器TR1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所述变压器TR1的负极输入端接电源负极,所述变压器T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负极输出端与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述,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开关SW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SW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稳压器U1的1号引脚和所述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BR1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2号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3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润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