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6147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座上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穿束机,以及位于混凝土基座下的线盘,钢绞线自下而上穿过穿束机伸入混凝土基座中的预制孔道内;安装架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底架和水平转动设置在底架上的转盘,转盘上设置有导线部件,导线部件位于穿束机的进线口一侧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进行穿束作业,相比于完全靠人工进行穿束的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作业,节省人力,提高穿筋效率,节省工期;相比于采用吊车穿束的方法能够大幅度的节省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单机功率不断增大,这导致风力机组支撑结构的塔筒达到100m甚至更高。塔架越高,其整体的刚度也就越小,塔架顶端在风载的作用下,其变形也就越大,故而不能满足风电发电机工作时对自身安装稳定性及自振频率的安全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合塔架:即塔架的下半部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此作为基座;基座的上半段依然为钢结构塔架,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上部钢塔的尺寸和钢塔架钢材使用量,增加了整体刚度。混凝土预应力塔筒施工时,如何将钢绞线高效安全省时省力地穿入混凝土预留孔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将钢绞线穿入混凝土基座的预留孔道内的施工方法效率较低,影响施工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座(18)顶部施工平台上的安装架(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的穿束机(2),以及位于混凝土基座(18)下的线盘,钢绞线自下而上穿过穿束机(2)伸入混凝土基座(18)中的预制孔道(19)内;所述安装架(1)包括固定在施工平台上的底架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转盘(3),所述转盘(3)上设置有导线部件,所述导线部件位于穿束机(2)的进线口一侧设置,所述导线部件包括沿转盘(3)径向水平向外延伸的支撑杆(7)、设置在支撑杆(7)远离转盘(3)一端的导向管(8)、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管(8)与穿束机(2)的进线端之间的滑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基座(18)顶部施工平台上的安装架(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上的穿束机(2),以及位于混凝土基座(18)下的线盘,钢绞线自下而上穿过穿束机(2)伸入混凝土基座(18)中的预制孔道(19)内;所述安装架(1)包括固定在施工平台上的底架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转盘(3),所述转盘(3)上设置有导线部件,所述导线部件位于穿束机(2)的进线口一侧设置,所述导线部件包括沿转盘(3)径向水平向外延伸的支撑杆(7)、设置在支撑杆(7)远离转盘(3)一端的导向管(8)、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向管(8)与穿束机(2)的进线端之间的滑轮(9),所述导向管(8)和滑轮(9)均通过竖杆与支撑杆(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呈圆环状的圈梁(4)和多根竖直设置在所述圈梁(4)底部的支撑脚(5),所述圈梁(4)上同心设置有呈十字形的水平梁(6),所述转盘(3)同心转动安装在所述水平梁(6)的十字中心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高混合风电塔架的预应力穿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靠近转盘(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转盘(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毅刘鲁吕李青杜彦凯张喆支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