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11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它是由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上部施工平台(3)和竖向支撑结构(2)螺栓连接,竖向支撑结构(2)两个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铰接结构,另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滑靴结构连接;该设备在外通过组装形成集成式结构,放入电梯井后整体提升运行;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繁琐的搭建脚手架过程,人力减少,缩减成本,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电梯井施工,尤其指电梯井施工过程中立墙模架时的支撑架构。
技术介绍
现已知的现在电梯井施工时无论到哪一层都需要在电梯井内搭建脚手架结构,为电梯井立墙模板做支撑结构,此时就会一直频繁的搭建脚手架结构,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人工成本,改技术采用整体提升结构,只需一次组装就可以频繁的在各施工层周转,既节约成本,又节约时间,避免了重复搭建脚手架的繁琐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在工地上在电梯井施工过程中的频繁搭建脚手架的过程,该技术采用整体提升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解决其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它是由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上部施工平台(3)和竖向支撑结构(2)螺栓连接,竖向支撑结构(2)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铰接结构,另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滑靴方式连接;附属装置(4)安装在竖向支撑结构(2)与上部施工平台(3)上。底部支撑结构(1)由主梁(11)、次梁(12)、双铰接耳(13)、滑靴限位件(14)、洞口支撑构件(15)、依墙支撑构件(16)和防坠套(17)组成,次梁(12)焊接在两根主梁(11)之间,双铰接耳(13)焊接在主梁(11)上,滑靴限位件(14)和主梁(11)焊接相连,洞口支撑构件(15)和主梁(11)采用铰接方式相连,依墙支撑构件(16)焊接在主梁(11)的端部,防坠套(17)焊接在洞口支撑构件(15)上;竖向支撑结构(2)由立杆(21)、横杆(22)、单铰接耳(23)、滑靴(24)、踏棍(25)和斜支撑件连接件(26)组成,横杆(22)、踏棍(25)与立杆(21)焊接,斜支撑件连接件(26)焊接在立杆(21)上,斜支撑件连接件(26)上开有连接孔,单铰接耳(23)与立杆(21)端头焊接,滑靴(24)和立杆(21)端部的法兰板螺栓连接;竖向支撑结构(2)中的单铰接耳(23)和底部支撑结构(1)中的双铰接耳(13)铰接,滑靴(24)卡在主梁(11)上,并且由滑靴限位件(14)限制其移动。上部施工平台(3)由平台支撑架(31)和施工平台护板(32)组成,平台支撑架(31)由若干型钢焊接组成,其上设有连接板(311),斜支撑件连接板(312)和行走轮固定板(313),连接板(311)上开有通孔,用于和竖向支撑结构(2)连接,斜支撑件连接板(312)上有连接孔,用于和斜支撑件(42)连接,行走轮固定板(313)上设有螺纹孔,可以将行走轮(41)固定在行走轮固定板(313)上;施工平台护板(32)平铺在平台支撑架(31)平面上,施工平台护板(32)由施工平台木板(321),封口板(322),合页(323)组成,施工平台木板(321)和封口板(322)由合页(323)连接;附属装置(4)由行走轮(41)、斜支撑件(42)、防坠杠(43)、限位绳(44)、吊耳(45)和楔形块(46)组成,斜支撑件(42)两端头分别和竖向支撑结构(2)中的斜支撑件连接件(26)和上部施工平台(3)中的斜支撑件连接板(312)连接,行走轮(41)用螺栓固定在行走轮固定板(313)上,防坠杠(43)穿插在防坠套(17)中,可以自由移动,限位绳(44)两端分别系在竖向支撑结构(2)的横杆(22)和底部支撑结构(1)的次梁(12)上,防止在提升过程中底部支撑结构(1)的大幅摆动,吊耳(45)焊接在平台支撑架(31)上,楔形块(46)楔进上部施工平台(3)和电梯井壁之间的缝隙,使其稳固。附图说明图1电梯井内放置图。图2底部支撑结构图。图3竖向支撑结构图。图4平台支撑架图。图5施工平台护板图。图6电梯井施工平台整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施工平台的组成。在图1所示中,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它是由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在图2所示中,将次梁12焊接在两根主梁11之间,将主梁11一端与洞口支撑构件15铰接连接,另一端与依墙支撑构件16焊接连接,将双铰接耳13和滑靴限位件14焊接在主梁11上,防坠套17焊接在洞口支撑构件15上,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图3所示中,将横杆22均布焊接在立杆21之间,将踏棍25均布焊接在竖向支撑结构2的一个侧面上,作为梯子使用,立杆21的端部焊接单铰接耳23和法兰板,将斜支撑件连接件26焊接在立杆21上,将滑靴24用螺栓固定在法兰板上。在图4所示中,将型钢焊接形成平台支撑架31,将连接板311,斜支撑件连接板312和行走轮固定板313焊接在平台支撑架31的一侧平面上,将吊耳45焊接在平台支撑架31的另一侧平面上,将施工平台木板321和封口板322用合页323连接形成施工平台护板32。施工平台各部分的组装。在图5所示中,将竖向支撑结构2中的立杆21端部和上部施工平台3中的平台支撑架31用螺栓连接,另一端的单铰接耳23和底部支撑结构1中的双铰接耳13连接,将限位绳44两端分别系在横杆22和次梁12上,将斜支撑件42两端头分别与斜支撑件连接件26和斜支撑件连接板312用螺栓相连,将行走轮41用螺钉固定在行走轮固定板313上,完成上述组装后,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形成一个集成式平台。其余未提及的部件的组装在施工平台进入电梯井后进行,详见后文。施工平台的安装。用提升装置将施工平台起吊整体放入电梯井中,在安装过程中,底部支撑结构1沿双铰接耳13处的铰接点旋转,主梁11逐渐脱离滑靴24的滑槽,旋转到一定程度后,限位绳44绷紧限制其旋转,在施工平台和井壁发生碰撞时,行走轮41会沿井壁行走;到指定楼层后,操作人员用工具将底部支撑结构1拉回,将洞口支撑构件15卡在洞口,主梁11重新回到滑靴24的滑槽中,并由滑靴限位件14限制滑靴24在主梁11上的移动,并且依墙支撑构件16稳定的靠在井壁上,将防坠杠43插入到防坠套17中;完成上述操作后,撤除提升装置,将楔形块46楔进平台支撑架31和电梯井壁之间的缝隙,使其稳固,然后将施工平台护板32平铺在平台支撑架31上,完成安装。施工平台的转层。操作人员将施工平台护板32移走,取出楔形块46和防坠杠43,提升装置的提升钢丝绳挂在吊耳45上起吊,平台支撑架31和竖向支撑结构2向上运动,底部支撑结构1沿主梁11和洞口支撑构件15的铰接点旋转,依墙支撑构件16离开井壁,在继续上升过程中,底部支撑结构1沿双铰接耳13处的铰接点旋转,滑靴24和滑靴限位件14逐渐脱离,带动洞口支撑构件15脱离洞口,一定时间后,洞口支撑构件15完全脱离洞口,底部支撑结构1旋转至限位绳44绷紧不再旋转,施工平台整体向上运动,到指定楼层后,按安装时的操作步骤将施工平台重新固定在新的楼层,完成转层。施工平台的检修。操作人员将封口板322打开,在电梯井内和电梯门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由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上部施工平台(3)和竖向支撑结构(2)螺栓连接,竖向支撑结构(2)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铰接结构,另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滑靴方式连接;附属装置(4)安装在竖向支撑结构(2)与上部施工平台(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该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由底部支撑结构(1)、竖向支撑结构(2)、上部施工平台(3)和附属装置(4)四大部分组成,上部施工平台(3)和竖向支撑结构(2)螺栓连接,竖向支撑结构(2)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铰接结构,另两根立杆和底部支撑结构(1)采用滑靴方式连接;附属装置(4)安装在竖向支撑结构(2)与上部施工平台(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撑结构(1)由主梁(11)、次梁(12)、双铰接耳(13)、滑靴限位件(14)、洞口支撑构件(15)、依墙支撑构件(16)和防坠套(17)组成,次梁(12)焊接在两根主梁(11)之间,双铰接耳(13)焊接在主梁(11)上,滑靴限位件(14)和主梁(11)焊接相连,洞口支撑构件(15)和主梁(11)采用铰接方式相连,依墙支撑构件(16)焊接在主梁(11)的端部,防坠套(17)焊接在洞口支撑构件(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竖向支撑结构(2)由立杆(21)、横杆(22)、单铰接耳(23)、滑靴(24)、踏棍(25)和斜支撑件连接件(26)组成,横杆(22)、踏棍(25)与立杆(21)焊接,斜支撑件连接件(26)焊接在立杆(21)上,斜支撑件连接件(26)上开有连接孔,单铰接耳(23)与立杆(21)端头焊接连接,滑靴(24)和立杆(21)端部的法兰板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集成式整体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竖向支撑结构(2)中的单铰接耳(23)和底部支撑结构(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晨光刘景济孟召光高绪森付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