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依次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对污水净化处理,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容纳污水的储水池、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厌氧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接触氧化池,以及人工湿地,所述储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均高于与之连通的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水体在重力的推动下,自发的经过水体净化的每个步骤,无需外部动力,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体污染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集中处理污水,不能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且需要外部动力,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水体在重力的推动下,自发的经过水体净化的每个步骤,无需外部动力,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能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依次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对污水净化处理,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容纳污水的储水池、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厌氧池、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接触氧化池,以及人工湿地,所述储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均高于与之连通的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的出水口设置于储水池底部,且通过导管与厌氧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内设有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包括与厌氧池的池壁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上顶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以及厌氧池的出水口均连通有喷管,所述喷管上设有小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内部的池壁固设有与池壁平行的第四导流板。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氧化池内悬挂有填料,所述填料为高密度立体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组合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所述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骨料层、土壤层、湿地植物层。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为鹅软石,所述骨料层为污泥基生物炭。进一步地,第二人工湿地连通有出水槽,所述第一人工湿地的底部设有与第二人工湿地连通的下过流板,所述第二人工湿地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槽连通的上过流板。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设有回流口,所述回流口通过导管与储水池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水体在重力的推动下,自发的经过水体净化的每个步骤,无需外部动力,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能源。2.污水在经过厌氧池时,由于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的导流引流作用,使污水充分的流经厌氧池的空间,降低了污水的流出速度,使污水尽可能的长时间停留在厌氧池中,便于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3.厌氧池的出水口和第一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均连通有喷管,且喷管上设有小孔,污水子喷管上小孔中喷洒而出,降低流出速度,避免破坏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上微生物的生产环境,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连通有喷管,且喷管上设有小孔,污水的流出速度被减缓,避免污水流出速度过快时对人工湿地中的基质产生破坏,能够有效保护基质的层状结构分布和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4.下过流板和上过流板能够限制污水经过人工湿地的速度,使污水在人工湿地中停留足够多的时间,使人工湿地的各基质材料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尽可能多的去除,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厌氧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接触氧化池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依次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对污水净化处理,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容纳污水的储水池1、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厌氧池2、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接触氧化池,以及人工湿地,所述储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均高于与之连通的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由于各污水处理池相连通,且出水口的位置高于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水体在重力的推动下,自发的经过水体净化的每个步骤,无需外部动力,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能源。如图1所示,所述储水池1的出水口8设置于储水池底部,且通过导管与厌氧池2连通,储水池的出水口高于厌氧池的液面,污水自发的从储水池流向厌氧池,且储水池与厌氧池之间通过导管进行连通,使厌氧池内的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存,提高了厌氧池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和效果。如图1和3所示,所述厌氧池内设有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包括与厌氧池的池壁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流板20、第二导流板21以及第三导流板22,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上顶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一端与厌氧池内部的上顶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厌氧池内部的下表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均平行于厌氧池的池壁,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之间,第二导流板的一端与厌氧池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厌氧池内部的上顶面之间留有空间,污水从储水池流入厌氧池后,经过导流板组的导流作用,先后经过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使污水充分的流经厌氧池的空间,降低了污水的流出速度,抗冲击负荷性能好,使污水尽可能的长时间停留在厌氧池中,便于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如图1和2所示,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接触氧化池3和第二接触氧化池4,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11、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12以及厌氧池的出水口10均连通有喷管18,所述喷管上设有小孔19,喷管与接触氧化池的池壁平行设置,所述喷管内部中空,两端密封,管壁上开设有一排小孔,污水从出水口流入喷管,进而从小孔中流出,喷洒到下一个污水处理池,污水从喷管上小孔中喷洒而出,降低流出速度,避免破坏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上微生物的生产环境,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避免污水流出速度过快时对人工湿地中的基质产生破坏,能够有效保护基质的层状结构分布和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内均设有增氧泵气泡石,能够进行气量调节,对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曝气,有利于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吸收,抗冲击负荷性能好,占地面积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如图1和4所示,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3和第二接触氧化池4内部的池壁固设有与池壁平行的第四导流板23,所述第四导流板一端与接触氧化池内部的上顶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接触氧化池内部的下表面之间留有空间,污水流入接触氧化池后,流经第四导流板,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减低了自身流速,增加了接触氧化池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时间,抗冲击负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依次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对污水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容纳污水的储水池(1)、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厌氧池(2)、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接触氧化池,以及人工湿地,所述储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均高于与之连通的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利用依次设置的污水处理池对污水净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用于容纳污水的储水池(1)、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厌氧池(2)、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接触氧化池,以及人工湿地,所述储水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均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位置均高于与之连通的下一个污水处理池的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1)的出水口(8)设置于储水池底部,且通过导管与厌氧池(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内设有导流板组,所述导流板组包括与厌氧池的池壁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流板(20)、第二导流板(21)以及第三导流板(22),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上顶面,所述第二导流板固设于厌氧池内部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接触氧化池(3)和第二接触氧化池(4),所述第一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11)、第二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12)以及厌氧池的出水口(10)均连通有喷管(18),所述喷管上设有小孔(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霞,何光亚,司恩良,刘程,周盈盈,张焜,闵飞虎,程涛,陈斌,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