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包括圆柱形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进水布水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出水区,在所述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之间以及所述缺氧反应区和出水区之间设置用于分离气、水、泥的三相分离器,在所述出水区处设有排气管,在所述进水布水区处设置使进入的水流呈现旋转模式的旋流布水装置。通过将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集成在一个圆柱形反应容器中,节省了占地面积;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了旋流布水装置,使池底的水具有扰动性,使污水与好氧微生物进行充分反应,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四分之一因污染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应用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富营养化污染,主要为淡水湖泊,城市水体污染也很严重,我国1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日趋恶化,在118座接受调查的大城市中,97%的城市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目前对于水量小的富营养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常用的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污水得到净化,因此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缺点是: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装置不宜设置搅拌装置,反应后的活性污泥容易沉降,致使其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处理效果。因此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装置迫切需要得到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了活性污泥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包括圆柱形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进水布水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出水区,在所述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之间以及所述缺氧反应区和出水区之间设置用于分离气、水、泥的三相分离器,在所述出水区处设有排气管,在所述进水布水区处设置使进入的水流呈现旋转模式的旋流布水装置。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流布水装置由一个布水主管和多个布水支管组成,所述布水支管分布到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并呈倾斜状,且每个所述的布水支管倾斜角度不同,由每一个所述布水支管喷射到所述圆柱形反应器本体侧壁上的水受到侧壁不同角度的反射,使水流呈现出扰动旋转模式。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布水支管在三维空间内任意方向倾斜。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布水支管的末端均沿着同一方向进行弯折处理,由所述布水支管喷射出的水沿着所述圆柱形反应器本体的侧壁运动,使水流呈现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旋流布水装置的下部设有曝气装置。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好氧反应区设置防止污水污泥沉积影响曝气的第一排污管。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缺氧反应区设置防止污泥沉积影响三相分离器进水的第二排污管。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区设有将处理后污水回流调节好氧反应区污水浓度的回流管。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集成在一个圆柱形反应容器中,节省了占地面积;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了旋流布水装置,使池底的水具有扰动性,将沉降到池底的好氧活性污泥重新悬浮起来,参与反应,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结构图;图2为旋流布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旋流布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图;图中:1、进水布水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出水区;5、三相分离器;6、排气管;7、旋流布水装置;8、布水主管;9、布水支管;10、曝气装置;11、第一排污管;12、第二排污管;13、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节省占地面积、系统管理污水处理系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进水布水区1、好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在所述好氧反应区2和缺氧反应区3之间以及所述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之间设置用于分离气、水、泥的三相分离器5,在所述出水区4处设有排气管6,在所述进水布水区1处设置使进入的水流呈现旋转模式的旋流布水装置7。所述旋流布水装置能使进入到所述布水区的水呈现出持续旋转的模式,一方面能使污水与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充分接触,一方面这种持续旋转模式能搅动池底的污泥,使从填料上脱落的好氧活性泥重新参与反应,提高了好氧反应的效果。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所述旋流布水装置7由一个布水主管8和多个布水支管9组成,所述布水支管9分布到所述好氧反应区2的底部并呈倾斜状,且每个所述的布水支管倾斜角度不同,由每一个所述布水支管9喷射到所述圆柱形反应器本体侧壁上的水受到侧壁不同角度的反射,使水流呈现出扰动旋转模式,这种旋流布水装置的机构设计并不是使水流顺着某一个方向旋转,而是使水流呈现出扰动旋转模式。进一步的,所述布水支管9在三维空间内任意方向倾斜,任意方向倾斜的水流喷射,会使扰动效果更好。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将所述布水支管9的末端均沿着同一方向进行弯折处理,由所述布水支管9喷射出的水沿着所述圆柱形反应器本体的侧壁运动,该旋流布水装置的结构设计使水流呈现出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促进好氧反应区的反应。本申请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旋流布水装置7的下部设有曝气装置10;在所述好氧反应区2设置防止污水污泥沉积影响曝气的第一排污管11,由所述布水区进入的污水会不断的沉降污泥,致使污泥越来越多,沉积在好氧反应区的底部,影响进水效果,不利于好氧反应区的反应,因此设置第一排污管11将多余的污泥排出;在所述缺氧反应区3设置防止污泥沉积影响三相分离器进水的第二排污管12,缺氧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沉积少量的污泥,缺氧反应区不便于设置搅拌装置,沉在池底的缺氧活性污泥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设置第二排污管12将缺氧活性污泥导出,进行回收利用;所述出水区4设有将处理后污水回流调节好氧反应区2污水浓度的回流管13,这种结构设计能将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调节好氧反应池的污水浓度,提升好氧反应区的污水处理效果。综上所述,通过将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集成在一个圆柱形反应容器中,节省了占地面积;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了旋流布水装置,使池底的水具有扰动性,将沉降到池底的好氧活性污泥重新悬浮起来,参与反应,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以上仅结合目前考虑的最实用的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进水布水区(1)、好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在所述好氧反应区(2)和缺氧反应区(3)之间以及所述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之间设置用于分离气、水、泥的三相分离器(5),在所述出水区处设有排气管(6),在所述进水布水区(1)处设置使进入的水流呈现旋转模式的旋流布水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通的进水布水区(1)、好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在所述好氧反应区(2)和缺氧反应区(3)之间以及所述缺氧反应区(3)和出水区(4)之间设置用于分离气、水、泥的三相分离器(5),在所述出水区处设有排气管(6),在所述进水布水区(1)处设置使进入的水流呈现旋转模式的旋流布水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布水装置(7)由一个布水主管(8)和多个布水支管(9)组成,所述布水支管(9)分布到所述好氧反应区(2)的底部并呈倾斜状,且每个所述的布水支管倾斜角度不同,由每一个所述布水支管(9)喷射到所述圆柱形反应器本体侧壁上的水受到侧壁不同角度的反射,使水流呈现出扰动旋转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9)在三维空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新民,陈燕,杨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业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