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26490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14 22:08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罐本体、过滤室和电化学催化装置三大部分。过滤室、电化学催化装置以及第一导流室、第二导流室的结构设计,将过滤及电化学催化氧化系统结合在一起,缩小了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且能实现内部水流大比例循环,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电镀工艺是提升部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氨基磺酸镍作为一种高效的电镀主盐,因其低内应力、快速沉积速度和高溶解度等优势,被广泛采用于电镀过程中。然而,电镀后成品件表面的氨基磺酸镍残留需通过漂洗过程去除,以确保产品质量并为后续工艺做准备。这一步骤不可避免地产生含镍废水,其主要成分为氨基磺酸镍(有机镍,呈络合态),以及较高浓度的镍和总氮,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也相对较高。这种废水若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处理氨基磺酸镍漂洗废水的技术。其中,次氯酸钠氧化法和化学沉淀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通常需要联合使用,以提高处理效率。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加药量大、氧化破络效果不彻底、污染物去除效率低,以及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等。此外,活性炭吸附法虽然能有效去除氨基磺酸镍,但面临活性炭再生困难和二次污染的风险。反渗透法在处理氨基磺酸镍废水时,由于废水中cod和总氮含量较高,存在膜污染风险,导致清洗和更换频率高,增加了处理成本。

3、现有技术在处理氨基磺酸镍漂洗废水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氧化破络不彻底,导致污染物未被完全去除;2)污染物去除效率低,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3)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不利于工业规模应用;4)易产生二次污染,未能实现环保处理的闭环;5)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在水质波动较大时易造成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处理含镍废水,同时减少环境影响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罐本体,

4、过滤室,所述过滤室设置于所述罐本体的内部,所述过滤室的底部填充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连接氨基磺酸镍废水进水口,用于过滤氨基磺酸镍废水,所述过滤室的侧壁分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罐本体的部分侧壁重合,所述过滤室还将所述罐本体的内腔分隔出一容纳腔,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填料的上部,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导出所述过滤室,在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溢流堰,用于排出经过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

5、电化学催化装置,所述电化学催化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内,连接整流器,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导流室和第二导流室,所述电化学催化装置包括第一围墙、第二围墙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围墙和所述第二围墙之间的若干个电化学催化单元,所述第一围墙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导流室和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并使所述第一导流室和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围墙的底部与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连接,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导流室与所述第一导流室和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

6、所述第一导流室的顶部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室的顶部,所述第二导流室的底部与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连通。

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将电化学催化装置与过滤室集成在一块,并通过第一导流室、第二导流室及电化学催化装置的结构设计,优化了废水流动路径,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减少了能耗。这种一体式设计简化了安装过程,减少了占地面积,便于维护和操作,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总体成本。

8、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室将所述容纳腔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9、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可以为柱状结构,包括柱芯和环绕于所述柱芯的环柱,其中:所述柱芯负极,所述环柱为正极,或,所述柱芯为正极,所述环柱为负极。

10、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还可以为片状结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平行且对立设置。

11、上述若干电化学催化单元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对氨基磺酸镍废水进行充分的电化学催化处理,提高了对氨基磺酸镍的氧化破络效率,增强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12、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格栅。格栅的结构设计防止了过滤填料的流失,保证了过滤效果的持续性。

13、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围墙与所述过滤室连接的位置处设置阻挡部。优选的,所述阻挡部的表面为斜面或弧面。这种结构设计便于氨基磺酸镍废水无死角的从第一导流室流入电化学催化装置内。

14、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还连接有反洗进水口和反洗进气口。便于系统进行反冲洗操作,保持过滤填料的清洁,维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优选的,所述反洗进水口连接由所述溢流堰流出的储水单元。

15、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填料的粒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粒径分布,优化了过滤效率和水流动力学,提高了整体处理性能。

16、作为本申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滤填料由上到下依次为细砂、中砂、粗砂、小颗粒砾石、中小颗粒砾石、中颗粒砾石、大颗粒砾石。不同粒径的填料层提供了多重过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去除效率。

1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易于安装和维护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通过优化过滤室和电化学催化装置的设计,提高了处理效率和系统稳定性。设计了出水口格栅和阻挡部,以防止过滤填料流失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底部的反洗进水口和反洗进气口便于系统进行反冲洗,保持长期稳定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为柱状结构,包括柱芯和环绕于所述柱芯的环柱,其中:所述柱芯负极,所述环柱为正极,或,所述柱芯为正极,所述环柱为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为片状结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平行且对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墙与所述过滤室连接的位置处设置阻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的表面为斜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还连接有反洗进水口和反洗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进水口连接由所述溢流堰流出的储水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料的粒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料由上到下依次为细砂、中砂、粗砂、小颗粒砾石、中小颗粒砾石、中颗粒砾石、大颗粒砾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为柱状结构,包括柱芯和环绕于所述柱芯的环柱,其中:所述柱芯负极,所述环柱为正极,或,所述柱芯为正极,所述环柱为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催化单元为片状结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平行且对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处设置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氨基磺酸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墙与所述过滤室连接的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知雄王行宇张星亮龚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业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