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565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所述天车包括上挂架和跑车,该跑车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与所述上挂架的上部铰接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跑车上装有上下两层跑车轮;所述上挂架轴上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下方的牵引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天车可以满足特大吨位(500T级及以上)吊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属于缆索起重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缆索起重机施工方法已是跨高山峡谷、大跨径河流桥梁建设主要施工方法之一,天车作为缆索起重机重要的起重装置,一般由侧板和滑轮通过销轴组装而成。目前缆索起重机的天车及承重索均为单层跑车轮及单层承重索,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58469B,根据跑车轮的轴承及承重索设置,在保证安全系数为2的前提下,其单个跑车的承载能力已达到200T级,此时需配置15~20个额定荷载为20t的跑车轮,天车的宽度达到为2.5~3m。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58469B公开了一种轴铰式缆索起重机天车,它包括上挂架和跑车,该跑车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与所述上挂架的上部铰接相连,所述跑车顶端装有多个跑车轮,所述上挂架底端装有多个起重轮,所述上挂架轴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下方的牵引轮,所述跑车整体呈倒三角型。该专利技术保证了上挂架在起重荷载作用下对跑车的扭矩为零扭矩,通过将牵引轮设置在跑车的下方、起重轮的两侧,从而减少天车的宽度,提高天车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因不能同步牵引而对天车扭转变形的影响。当单个天车的额定起重荷载达到200T级及以上时,如继续采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58469B公开的天车形式及单层跑车轮及单层承重索布置的形式,此时需要通过增加跑车轮数来提高其天车的承载力,因此需要一个6~8m宽的天车来匹配;由于过宽的天车在牵引过程中易导致天车倾覆、翻转及受力不均等风险,其稳定性差。此外,由于天车是悬挂在缆索起重机的承重索上,每一个跑车轮在相对应的承重索上滚动,过宽天车的设置也对单层多根承重索调整至同一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58469B公开的现有技术已不能满足特大吨位吊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特大吨位(200T级及以上)吊装的使用需求,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该起重机天车采用双层承重跑车,在提高天车的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实现零扭矩,同时减少天车宽度,提高天车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包括上挂架和跑车,该跑车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与所述上挂架的上部铰接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跑车上装有上下两层跑车轮;所述上挂架轴上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下方的牵引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将两个天车采用钢丝绳连在一起,所述上挂架轴的两端均装有位于牵引轮两侧的联车轮。所述上挂架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下方的第一销轴,该第一销轴上装有多个起重轮;所述跑车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上方的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所述第四销轴位于第三销轴上方;所述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上均装有跑车轮。优选地,所述跑车包括与上挂架轴相连的多块跑车立板;所述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安装在跑车立板上,所述跑车轮分布在跑车立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牵引轮对称分布于起重轮的前后两端上方。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跑车的上部整体呈矩形,下部整体呈倒三角形;所述上挂架整体呈三角形。优选地,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5,8中,每一层跑车轮均分为左右两组,每一组的跑车轮至少有10个。每一组的跑车轮有10-30个。为保证双层跑车轮均匀受力承载,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上均安装有承重索,且上下两层跑车轮上的承重索的垂度及线型一致且平行。优选地,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的数量相同;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的规格型号相同。优选地,所述跑车轮为尼龙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特大吨位吊装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提出了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针对特大吨位(200T级及以上)吊装工程,该技术采用双层跑车轮承重,与单层跑车轮布置的天车相比,一是在满足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减少天车设计宽度50%,大大提高了天车的稳定性;二是在轮轴承重一定的前提下,采用双层布置跑车轮形式,可大大提高天车的承载能力。本技术的双层跑车轮的天车的关键技术为:一是要保证双层跑车轮各轮轴的均匀受力,二是要保证双层承重跑车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图4是图1的C-C剖面图;图5是图1的D-D剖面图;图6是图1的E-E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如图2-6所示,包括上挂架1和跑车3,该跑车3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2与所述上挂架1的上部铰接相连。所述跑车3上装有上下两层跑车轮5,8;所述上挂架轴2上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5,8下方的牵引轮7。所述上挂架1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2下方的第一销轴9,该第一销轴9上装有多个起重轮4。所述牵引轮7对称分布于起重轮4的前后两端上方。所述上挂架轴2两端设置有防脱螺母14。所述跑车3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2上方的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所述第四销轴12位于第三销轴11上方;所述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上均装有跑车轮5,8。所述上挂架轴2的两端均装有位于牵引轮7两侧的联车轮6,这样可以通过钢丝绳将两个天车连在一起。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5,8的数量相同。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5,8的规格型号相同。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5,8中,每一层跑车轮均分为左右两组,每一组的跑车轮有10-30个,本实施例为17个。所述跑车的上部整体呈矩形,下部整体呈倒三角形;所述上挂架1整体呈三角形。所述上下两层跑车轮5,8上均安装有承重索,且上下两层跑车轮5,8上的承重索的垂度及线型一致且平行。所述跑车3包括与上挂架轴2相连的多块跑车立板13;所述跑车立板13上装有用于安装跑车轮8的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该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的两端部设有防脱螺母。所述跑车轮8分布在跑车立板1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均为两根,两根第四销轴12形成上层跑车轮8的安装轴,两根第第三销轴11形成下层跑车轮5的安装轴。所述起重索压轮6、起重轮和牵引轮7均为铸钢滑轮。所述跑车轮5,8为尼龙滑轮。为保证双层跑车轮均匀受力承载,本技术采用的上下跑车轮为同一规格型号,承重索为同一规格型号,对于大跨度缆索起重机的承重索,需通过精密调索确保上下层承重索的垂度及线型一致平行,防止出现上一层或下一层跑车轮承重过载的问题。针对双层承重跑车的稳定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858469B的轴铰连接方式及牵引索布置的形式,采用轴铰连接方式及将牵引轮设置在跑车的下方,可实现零扭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包括上挂架(1)和跑车(3),该跑车(3)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2)与所述上挂架(1)的上部铰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跑车(3)上装有上下两层跑车轮(5,8);所述上挂架轴(2)上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5,8)下方的牵引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包括上挂架(1)和跑车(3),该跑车(3)的下部通过上挂架轴(2)与所述上挂架(1)的上部铰接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跑车(3)上装有上下两层跑车轮(5,8);所述上挂架轴(2)上装有多个位于跑车轮(5,8)下方的牵引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挂架轴(2)的两端均装有位于牵引轮(7)两侧的联车轮(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挂架(1)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2)下方的第一销轴(9),该第一销轴(9)上装有多个起重轮(4);所述跑车(3)上装有位于上挂架轴(2)上方的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所述第四销轴(12)位于第三销轴(11)上方;所述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上均装有跑车轮(5,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承重缆索起重机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跑车(3)包括与上挂架轴(2)相连的多块跑车立板(13);所述第三销轴(11)和第四销轴(12)安装在跑车立板(13)上,所述跑车轮(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湘余海陈维超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中南桥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