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辊及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496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8
一种吸附辊,在辊筒内设有吸气总管和吸气支管,吸气支管插到吸气总管内,吸气总管可沿着吸气支管滑动,吸气支管设有通气孔,吸气支管通过通气孔与吸气总管连通,吸气总管固定有套在吸气支管上的密封套,密封套既能滑动到堵塞通气孔的位置,又能滑动到打开通气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设置有所述吸附辊的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需要控制吸附辊停止吸附功能的时候,不会在吸气总管以外的辊筒内部形成负压,使辊面上的吸气孔能够彻底失去吸附力,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在辊筒内设置支撑吸气总管的支撑件,在辊筒内有足够的空间让吸气总管的管径做得较大,以增大吸附气体的流量,提升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辊及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辊面设有吸气孔的吸附辊。本技术还涉及对薄片状产品进行加工的设备,例如生活用纸、无纺布机械中的复卷机、折叠机。
技术介绍
在复卷机、折叠机等各类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中常设置有吸附辊。此类设备所配置的一种吸附辊,在其辊筒内设有吸气元件,通过控制吸气元件是否与辊筒的内壁贴合来控制辊面上的吸气孔是否产生吸附力。当吸气元件与辊筒内壁贴合时,辊面上的吸气孔就会产生吸附力;当吸气元件离开辊筒内壁时,辊面上的吸气孔就会因为距离吸气元件较远而失去吸附力。然而,即使吸气元件的吸气口远离辊筒的内壁,吸气元件的抽吸作用仍然会在辊筒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导致辊面上的吸气孔仍然残留少许吸附力。这样就会导致相应设备在不需要吸附辊具有吸附功能的时候发生错误动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辊,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以解决这类设备所存在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述吸附辊是这样实现的:吸附辊包括辊筒,辊筒的辊面设有穿透辊面的吸气孔,辊筒内设有吸气总管和吸气支管,吸气总管可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吸气支管穿过吸气总管的管壁插入到吸气总管的管腔内,当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时,吸气总管沿着吸气支管滑动,吸气支管的吸气口靠近辊筒的内壁,随着辊筒相对于吸气支管的转动,辊面上的吸气孔周期性地经过吸气支管的吸气口;吸气支管的伸入到吸气总管内的部位设有通气孔,吸气支管的管腔通过该通气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连通;吸气总管的管壁被吸气支管贯穿的通孔处固定有密封套,密封套套在吸气支管上,密封套随着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沿着吸气支管滑动;沿着吸气支管滑动的密封套既能滑动到堵塞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又能滑动到打开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当所述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时,吸气支管的管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隔断。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气支管的两端都贯穿所述吸气总管的管壁,而且背对所述吸气口的一端端部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滑块,滑块从盲孔伸出,盲孔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压在盲孔的底部,另一端顶压着滑块,在该弹簧力的作用下,滑块与所述吸气支管的吸气口端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同时顶压着所述辊筒的内壁。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吸气总管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压着所述吸气总管的内壁,另一端顶压着所述吸气支管,在该弹簧力的作用下,所述吸气支管的吸气口靠近所述辊筒的内壁。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套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所述密封套滑动到该开口完全偏离所述吸气支管的通气孔的位置,即为所述密封套堵塞所述通气孔的位置;所述密封套滑动到该开口与所述吸气支管的通气孔连通的位置,即为所述密封套打开所述通气孔的位置。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套的两个端头与所述吸气总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气支管的吸气口端固定有耐磨头,所述吸气支管的吸气口开设在耐磨头上,耐磨头与所述辊筒的内壁接触。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辊筒设有穿透辊面的维修孔,所述吸气支管可从维修孔进、出所述辊筒。另一方面,本技术所述的薄片状产品加工设备是这样实现的:设有本技术所述的吸附辊,还设有带动所述吸气总管在所述辊筒的径向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吸气总管的移动来控制吸气支管的抽吸气流,在需要控制吸附辊具有吸附功能的时候,通过吸气总管的移动使得吸气总管的管腔与吸气支管的管腔连通,吸气支管形成抽吸气流,从而使辊面上的吸气孔在经过吸气支管的吸气口时产生吸附力,实现吸附辊的吸附功能;当需要控制吸附辊停止吸附功能的时候,吸气总管的管腔与吸气支管的管腔隔断,吸气支管没有抽吸气流,这样就只会在吸气总管的管腔内保持负压,而不会在吸气总管以外的辊筒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辊面上的吸气孔彻底失去吸附力,克服了现有技术难以控制辊面上的吸气孔彻底失去吸附力的缺陷,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本技术无需在辊筒内设置支撑吸气总管的支撑件(例如轴承等),在辊筒内有足够的空间让吸气总管的管径做得较大,以增大吸附气体的流量,提升吸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吸附辊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吸气总管移动位置后,致使吸气支管的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的示意图;图5是吸气总管与吸气支管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吸气总管移动位置后,致使吸气支管的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的示意图;图7是吸气总管与吸气支管、密封套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在吸气总管移动位置后,致使吸气支管的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的示意图;图9是将图1所示的吸附辊应用到一台设备上的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同时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所述吸附辊包括一个辊筒1,辊筒1的辊面设有若干个穿透辊面的吸气孔2。整个辊筒1既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构件。辊面上的吸气孔2的形状、数量及其在辊面上的排列形式,根据吸附辊所装备的设备的实际要求而定。辊筒1内设有一条吸气总管3和多条平行排列的吸气支管4。吸气支管4垂直于吸气总管3。吸气总管3可在辊筒1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吸气支管4的数量根据吸附辊所装备的设备的实际要求而定。每条吸气支管4穿过吸气总管3的管壁插入到吸气总管3的管腔内。当吸气总管3在辊筒1的径向方向上移动时,吸气总管3沿着吸气支管4滑动。吸气支管4的吸气口端固定有耐磨头5,吸气支管4的吸气口6开设在耐磨头5上,耐磨头5与辊筒1的内壁接触,使得吸气口6靠近辊筒1的内壁乃至与辊筒1的内壁紧贴。随着辊筒1相对于吸气支管4的转动,辊面上的吸气孔2周期性地经过吸气口6。耐磨头5可以但不限于用石墨、塑料制成。每条吸气支管4的伸入到吸气总管3内的部位设有多个通气孔7。吸气支管4的管腔通过通气孔7与吸气总管3的管腔连通。吸气总管3的管壁被吸气支管4贯穿的通孔处固定有密封套8,密封套8套在吸气支管4上。密封套8随着吸气总管3在辊筒1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沿着吸气支管4滑动。密封套8起到气密作用,防止吸气总管3因为其管壁上的通孔与吸气支管4之间的缝隙过大而发生漏气,保证吸气总管3所产生的抽吸气流只能经过吸气支管4进入吸气总管3。密封套8可以焊接在吸气总管3的管壁上,或者由吸气总管3的管壁整体成型。沿着吸气支管4滑动的密封套8既能滑动到堵塞通气孔7的位置,又能滑动到打开通气孔7的位置,密封套8起到气阀开关的作用。图1至图3中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辊,包括辊筒,辊筒的辊面设有穿透辊面的吸气孔,其特征是:/n辊筒内设有吸气总管和吸气支管,吸气总管可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吸气支管穿过吸气总管的管壁插入到吸气总管的管腔内,当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时,吸气总管沿着吸气支管滑动,吸气支管的吸气口靠近辊筒的内壁,随着辊筒相对于吸气支管的转动,辊面上的吸气孔周期性地经过吸气支管的吸气口;/n吸气支管的伸入到吸气总管内的部位设有通气孔,吸气支管的管腔通过该通气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连通;/n吸气总管的管壁被吸气支管贯穿的通孔处固定有密封套,密封套套在吸气支管上,密封套随着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沿着吸气支管滑动;/n沿着吸气支管滑动的密封套既能滑动到堵塞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又能滑动到打开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当所述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时,吸气支管的管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隔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辊,包括辊筒,辊筒的辊面设有穿透辊面的吸气孔,其特征是:
辊筒内设有吸气总管和吸气支管,吸气总管可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吸气支管穿过吸气总管的管壁插入到吸气总管的管腔内,当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移动时,吸气总管沿着吸气支管滑动,吸气支管的吸气口靠近辊筒的内壁,随着辊筒相对于吸气支管的转动,辊面上的吸气孔周期性地经过吸气支管的吸气口;
吸气支管的伸入到吸气总管内的部位设有通气孔,吸气支管的管腔通过该通气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连通;
吸气总管的管壁被吸气支管贯穿的通孔处固定有密封套,密封套套在吸气支管上,密封套随着吸气总管在辊筒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沿着吸气支管滑动;
沿着吸气支管滑动的密封套既能滑动到堵塞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又能滑动到打开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当所述通气孔被密封套堵塞时,吸气支管的管腔与吸气总管的管腔隔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辊,其特征是:所述吸气支管的两端都贯穿所述吸气总管的管壁,而且背对所述吸气口的一端端部设有盲孔,盲孔内设有滑块,滑块从盲孔伸出,盲孔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顶压在盲孔的底部,另一端顶压着滑块,在该弹簧力的作用下,滑块与所述吸气支管的吸气口端朝彼此相反的方向同时顶压着所述辊筒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启标罗兆波陈锦晖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