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本说明书涉及大数据
,尤其涉及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数据同步过程中,特别是全量数据的同步,若数据同步任务失败,会直接抛出异常,导致该同步任务失败终止。由于全量数据的同步任务难以标记失败的点,也就无法确定哪些数据同步成功,哪些数据未同步成功,若再次执行该同步任务,需要重新将之前同步过的数据再次同步,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包括:在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情况下,获取导致所述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异常原因,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参数确定重试执行条件;在满足重试执行条件的情况下,尝试执行所述同步任务的未完成部分,直到执行成功,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可选地,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时长是否小于时长阈值,或已同步数据量是否小于数据量阈值;若判断为是,则重新执行所述同步任务和/或生成报警信息;若判断为否,则执行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的步骤。可选地,所述重试执行条件包含尝试执行时间段和/或最大尝试次数;根据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参数确定重试执行条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包括:/n在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情况下,获取导致所述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异常原因,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n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参数确定重试执行条件;/n在满足重试执行条件的情况下,尝试执行所述同步任务的未完成部分,直到执行成功,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包括:
在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情况下,获取导致所述同步任务执行失败的异常原因,所述同步任务用于实施源数据表向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
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参数确定重试执行条件;
在满足重试执行条件的情况下,尝试执行所述同步任务的未完成部分,直到执行成功,以继续实施所述源数据表向所述目的数据表的数据同步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时长是否小于时长阈值,或已同步数据量是否小于数据量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重新执行所述同步任务和/或生成报警信息;
若判断为否,则执行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试执行条件包含尝试执行时间段和/或最大尝试次数;
根据所述同步任务的执行参数确定重试执行条件,包括:
根据时长系数与所述执行参数确定所述尝试执行时间段,所述时长系数由所述异常原因的历史统计恢复时长确定;
和/或,根据次数系数与所述执行参确定所述最大尝试次数,所述次数系数由所述异常原因的历史统计恢复时长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试执行条件包含尝试执行时间段和/或最大尝试次数;
所述执行参数包含执行时长和/或已同步数据量;
所述尝试执行时间段的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a*t,或T=b*S;
所述最大尝试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I=c*t,或I=d*S;
其中,T表示所述尝试执行时间段的时长,t表示所述执行时长,S表示所述已同步数据量,a表示第一时长系数,b表示第二时长系数,I表示所述最大尝试次数,c表示第一次数系数,d表示第二次数系数。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经过所述尝试执行时间段或尝试执行次数大于所述最大尝试次数,仍未成功,则重新执行所述同步任务和/或生成报警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类型设置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类型设置请求配置异常类型列表,所述异常类型列表包含异常原因信息;
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包括:
若所述异常类型列表中存在与所述异常原因相匹配的异常原因信息,则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异常原因的类型为可恢复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明,褚占峰,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