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潇桓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24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箱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箱。一种新型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L”型或者竖条型,同样所述的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也可以为同样的“L”型或者竖条型,所述的上前盖板5可以设置上前盖板凸部501,所述的上后盖板6可以设置上后盖板凹部6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箱体可翻转折叠,减小了箱子所占据的空间,便于堆积管理,故结构简单,同时因为加装了凹凸部件,加强了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循环使用的优点,成本低廉且有很好的市场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箱子制造
,尤其是一种新型箱。
技术介绍
为了能够使空箱体在运输的过程中尽量第减少体积以便增大运输的数量,很多箱子都设计成了可以自由展开并且能够组装成立体的空腔形式(比如显示生活中常用的纸箱),但是纸箱组装成立体结构后的结构强度满足不了运输的过程要求而且大都不能够循环使用,故以强度较高且材质较轻的材料来制作箱子已成为了市场的要求,而轻型箱因为其在出厂时结构形状固定,在未使用时可以折叠减少占地空间故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故如何提高结构强度和组装后的稳定性能从而大大增强箱体的使用寿命,是市场发展的要求。目前,已有如下相关专利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007825.2,可折叠塑料箱体,公开了一种利用铰链来进行箱体折叠的技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110007831.8,全折叠塑料箱体,公开了利用铰链来实现折叠并设置耦合结构来增强结构稳定性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折叠箱,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所述的前面板(1)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后面板(2)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底部前面板(8)通过合页(7)同前面板(1)联接,所述的上后盖板(6)和底部后面板(9)通过合页(7)同后面板(2)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L”型或者竖条型,同样所述的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也可以为同样的“L”型或者竖条型,所述的上前盖板(5)可以设置上前盖板凸部(501),所述的上后盖板(6)可以设置上后盖板凹部(601)。所述的上后盖板凹部(601)可以设置为波浪形凹进,所述的上前盖板凸部(501)也可以设置为波浪形凸出以便配合使用。所述的上后盖板凹部(601)可以设置为方形凹进,所述的上前盖板凸部(501)也可以设置为方形凸出以便配合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箱体可以翻转折叠,减小了箱子所占据的空间,便于堆积管理,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因为加装了凹凸部件,加强了使用中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循环使用的优点,成本低廉且有很好的市场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隐藏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的一种组合方式图4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的第二种组合方式图5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的第三种组合方式图6为上前盖板(5)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的第四种组合方式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上前盖板凸部(501),上后盖板凹部(6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图7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主体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普通的箱体仅仅是六个面板(或者上下盖板为对开板),为了实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故有必要在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上做出技术创新。通常为了便于携带会在各个面板的联接处设置了合页或者铰链以便反转折叠,本技术用的是合页(7);如图1中的前面板(1)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后面板(2)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上前盖板(5)和底部前面板(8)通过合页(7)同前面板(1)联接,上后盖板(6)和底部后面板(9)通过合页(7)同后面板(2)联接。如图1所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L”型(如图3),从而在箱体面临挤压(或者推积)的情况下可以互相卡住,从而保证了盖板的稳定性(也不容易变形),同样的道理,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也可以为互相配合的“L”型(如图2)。如图4所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竖条形,并且可以在上前盖板(5)设置上前盖板凸部(501),在上后盖板(6)设置上后盖板凹部(601),上前盖板凸部(501)为半圆形,上后盖板凹部(601)也为半圆形。但是上后盖板凹部(601)并非通透孔而是仅为台阶孔,故上前盖板凸部(501)的厚度小于上前盖板(5)的厚度(为了与凹部配合)。如图5所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竖条形,上后盖板凹部(601)可以为波浪形凹进,作为配合,上前盖板凸部(501)也可以为波浪形凸出(如图6所示)。如图7所示,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竖条形,上后盖板凹部(601)可以为方形凹进,作为配合,上前盖板凸部(501)也可以为方形凸出(如图7所示)。实施例2:当然,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可以为“L”型时,在上前盖板(5)上也可以设置设置上前盖板凸部(501),在上后盖板(6)上可以设置上后盖板凹部(601),图中已省略未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所述的前面板(1)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后面板(2)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底部前面板(8)通过合页(7)同前面板(1)联接,所述的上后盖板(6)和底部后面板(9)通过合页(7)同后面板(2)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为“L”型或者竖条型,同样所述的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为同样的“L”型或者竖条型,所述的上前盖板(5)设置上前盖板凸部(501),所述的上后盖板(6)设置上后盖板凹部(6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箱,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左面板(3),右面板(4),上前盖板(5),上后盖板(6),合页(7),底部前面板(8)和底部后面板(9);所述的前面板(1)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后面板(2)和左面板(3)、右面板(4)之间通过合页(7)联接;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底部前面板(8)通过合页(7)同前面板(1)联接,所述的上后盖板(6)和底部后面板(9)通过合页(7)同后面板(2)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前盖板(5)和上后盖板(6)为“L”型或者竖条型,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潇桓
申请(专利权)人:韦潇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