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袋装弹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它包括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及动力机构;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用于对位架设在传送带上方,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的相对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对位分布的限位槽,限位槽沿纵向方向开设且该限位槽的横向截面呈弧形;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互远离或靠近以使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分离或合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合拢后,即可形成一个衔接在输送管道下端口与传送带顶面之间的防护通道,故即使弹簧下落时与传送带碰撞,最终也会被限制并停止在传送带对应的位置上,而不会发生倾倒,从而可对下落的弹簧进行接收和防护,并使弹簧平稳落在传送带上,提高弹簧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
本技术涉及袋装弹簧加工
,尤其是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
技术介绍
袋装弹簧是广泛用于生产床垫和沙发的弹簧垫芯,袋装弹簧具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分别施压后填装入无纺布中,再通过焊封机构将弹簧封在一个个独立的袋室内,形成一排或多排连续的袋装弹簧。目前,相关的袋装弹簧的生产设备中的弹簧通常直接通过卷簧装置卷制成型后,配置输送装置将其转移至推簧装置及焊接装置中,输送装置通常采用如传送带;而卷簧装置卷制成型的弹簧需要通过对应的转移装置或输送管道才能落到传送带的预定的位置上,再使弹簧随着传送带的运动向前进行逐步转移输送。然而,采用转移装置的方案,需要先夹持或固定弹簧,再将其转移至传送带上,此结构形式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输送效率较低;而采用输送管道的方式,为避免该输送管道阻碍落在传送带上的弹簧的横向移动,输送管道的下端口必须与传送带保持一定距离,该距离需大于弹簧的长度,因此,当弹簧离开输送管道的下端口后下落到传送带上时,弹簧因具备一定的速度,会与传送带发生碰撞,弹簧极易发生倾倒,甚至从传送带上掉落。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以在输送管道与传送皮带之间进行衔接,对下落的弹簧进行接放和防护,避免弹簧倾倒,使弹簧平稳落在传送带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它包括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及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用于对位架设在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的相对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一组或多组对位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纵向方向开设且该限位槽的横向截面呈弧形;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互远离或靠近以使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分离或合拢。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护壁相连,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护壁相连,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控制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作同步相向闭合或作同步反向分离运动。优选地,它还包括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护壁设置于第一活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护壁设置于第二活动臂的另一端且与第一护壁相对分布;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以其铰接端为轴作开合运动。优选地,它还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及滑轨;所述第一护壁设置于第一活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二护壁设置于第二活动臂的一端与第一护壁相对分布;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分别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沿着滑轨作同步相向运动或作同步反向运动。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第一旋转块、联动轴、第二旋转块、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减速机与驱动电机相连以作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垂直于滑轨分布;所述第一旋转块沿着减速机的输出轴的径向方向分布,且第一旋转块的内端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平行分布且呈偏心分布,所述联动轴的下端与第一旋转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块平行分布于第一旋转块上方,且所述第二旋转块的一端与联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联动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活动臂上,且所述第一连杆两端的铰接轴均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平行分布;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活动臂上,且第二连杆两端的铰接轴均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平行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长度可调节。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利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合拢后,即可形成一个衔接在输送管道下端口与传送带顶面之间的防护通道,故即使弹簧下落时与传送带碰撞,最终也会被限制并停止在传送带对应的位置上,而不会发生倾倒,从而可对下落的弹簧进行接收和防护,并使弹簧平稳落在传送带上,提高弹簧的输送效率,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落簧装置与输送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落簧装置与输送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落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落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它包括第一护壁1、第二护壁2及动力机构3;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用于对位架设在传送带A上方,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对应分布于输送管道(图中未示出)下方;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的相对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一组或多组对位分布的限位槽a,限位槽a沿纵向方向开设且该限位槽a的横向截面呈弧形;动力机构3分别与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相连,动力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相互远离或靠近以使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上对位的限位槽a相对分离或合拢。由此,当卷簧装置卷制成型的弹簧通过输送管道向下掉落时,利用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上对位的限位槽a相对合拢后,即可形成一个衔接在输送管道下端口与传送带A顶面之间的防护通道B(防护通道B可呈竖向分布的圆筒状结构),由于防护通道B的大小与弹簧的直径相适配,故即使弹簧下落时与传送带A碰撞,最终也会被限制并停止在传送带A对应的位置上,而不会发生倾倒,从而可对下落的弹簧进行接收,并使弹簧平稳落在传送带A上;当弹簧在传送带A平稳后,再控制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上对位的限位槽a相对分离,放开弹簧,从而传送带A可继续前进一定距离,重新接收新卷制的弹簧,实现弹簧的逐步转移,同时可使弹簧等间距地间隔排列在传送带A上,以便于后续推簧装置对传送带A上的整排弹簧进行推送,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此外,第一护壁1和第二护壁2上的限位槽a可设置多个,并且等间距分布,每组对应的限位槽a所形成的防护通道B的上方可对应设置一个输送管道及一个卷簧装置,这样可提高弹簧的卷制和输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基于此,其结构简单紧凑,通过第一护壁1、第二护壁2及动力机构3的配合,可对下落的弹簧进行有效地接放和防护,避免弹簧倾倒,使弹簧平稳落在传送带A上,提高弹簧的输送效率,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及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用于对位架设在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的相对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一组或多组对位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纵向方向开设且该限位槽的横向截面呈弧形;/n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互远离或靠近以使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分离或合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护壁、第二护壁及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用于对位架设在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的相对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一组或多组对位分布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纵向方向开设且该限位槽的横向截面呈弧形;
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相互远离或靠近以使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上对位的限位槽相对分离或合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呈上宽下窄的喇叭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护壁相连,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护壁相连,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控制第一护壁和第二护壁作同步相向闭合或作同步反向分离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所述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护壁设置于第一活动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护壁设置于第二活动臂的另一端且与第一护壁相对分布;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相连,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以其铰接端为轴作开合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袋装弹簧机的落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成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成德弹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