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5114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包括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PET膜、下扩散片、抗刮伤层以及透镜层,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和透镜层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包覆在上扩散片和下扩散片位于外部的两面,在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经过扩散成两个面的光线,其焦点分别集中在相对称的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在入射光经过上弧形凹槽和下弧形凹槽的光线在焦点区域,上弧形凹槽以及下弧形凹槽的光会发生多角度的折射和散射,将分散后的面光线进一步的扩散,提高其整体扩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特别涉及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扩散膜,主要是指应用于LCD模组的背光光源部分。按LCD显示器的分类,有侧投式,直下式两类扩散膜,其中用於侧投式的扩散材料称为扩散膜(或扩散片);在直下式背光光源中则应用到了两种扩散材料,一种是扩散膜,一种是扩散板。扩散膜的重要指标为全光透过率及雾度。扩散膜功能为提供液晶显示器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一般传统的扩散膜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而现有之扩散板其微粒子分散在树脂层间,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于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故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目前,导光板上粘贴的扩散膜,扩散膜膜边用于将扩散膜固定在导光板上的固定片,固定片与扩散膜之间形成折线,折线上裁开的部分与连接的部分比例太小,这样,将固定片粘贴于导光板侧壁的时候,因为扩散膜与固定片连接的部分太多,粘贴的时容易引起皱折,使得扩散膜在导光板上粘贴不整齐;其次,还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1)、PET膜(2)、下扩散片(3)、抗刮伤层(4)以及透镜层(5),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2)和透镜层(5)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4)包覆在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位于外部的两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与LCD背光源相接的扩散膜包括上扩散片(1)、PET膜(2)、下扩散片(3)、抗刮伤层(4)以及透镜层(5),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弯折设置且相互片平行,并形成容置空间,PET膜(2)和透镜层(5)从上至下依次叠加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抗刮伤层(4)包覆在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位于外部的两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上扩散片(1)和下扩散片(3)内涂覆不规则的分布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且光学散光扩散粒子为球状且粒径大小不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透镜层(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透镜(51)、下透镜(52)、粘结层(53)和增亮层(54),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之间通过粘结层(53)固定,增亮层(54)的一面与下透镜(52)的底面相接,增亮层(54)的另一面与下扩散片(3)相接,上透镜(51)的顶面与上扩散片(1)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D背光源用弧形扩散膜,其特征在于,上透镜(51)和下透镜(52)相对的表面等间距的加工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上弧形凹槽(6)以及下弧形凹槽(7)相互贴合,穿过上弧形凹槽(6)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下弧形凹槽(7)的表面上,穿过下弧形凹槽(7)的光线其焦点位于上弧形凹槽(6)的表面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东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