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506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震数据和目的层层位数据,提取地震属性,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寻找所述地震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对其进行0‑1区间归一化处理;对归一化处理后的地震属性求取一阶导数;建立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根据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结合求取一阶导数后的地震属性,以及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目的层砂体的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叠置砂体进行有效识别,解决砂岩储层有效厚度的计算问题,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勘探砂体预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越来越多,对储层预测的精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势必需要更准确的砂体预测方法。然而如何准确的识别叠置砂体区,一直是计算有效储层厚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叠置砂体识别没有一个较为准确有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释人员的经验和综合认识,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人为因素较大,缺乏一个定量分析的标准,而砂体的厚度又决定着储层厚度,但叠置砂体区储层厚度受纵向上非储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叠置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特征不明显,难以识别,因此如何准确识别叠置砂体区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及方法,从地震属性数据出发,挖掘对叠置砂体特征敏感的地震属性,建立叠置砂体地震属性负差异变化特征的数学识别模型,从而形成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的叠置砂体识别技术,完成对对叠置砂体的有效识别,从而解决砂岩储层有效厚度的计算问题,以此来提高地震解释的精度,更好的完成地震储层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具体为:式中:U为叠置砂体识别结果;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B′i为波形变异系数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值。作为优选,所述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找到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采用下式对其进行0-1区间归一化处理:式中:Ai为归一化后的地震属性,amax和amin分别为地震属性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i地震属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震数据和目的层层位数据,提取地震属性,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寻找所述地震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对其进行0-1区间归一化处理;对归一化处理后的地震属性求取一阶导数;建立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根据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结合求取一阶导数后的地震属性,以及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目的层砂体的类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从地震属性数据出发,挖掘对叠置砂体特征敏感的地震属性,建立叠置砂体地震属性负差异变化特征的数学识别模型,能够准确高效的对叠置砂体进行半定量识别。改变了以往叠置砂体依靠解释人员经验和综合认识,且缺乏一个定量分析标准的现状。更加有利于对砂岩储层叠置砂体的快速识别,为有效储层厚度计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能够提高砂岩储层的预测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叠置砂体识别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地震数据和目的层层位数据,提取地震属性,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其次,寻找所述地震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对其进行0-1区间归一化处理,所述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式中:Ai为归一化后的地震属性,amax和amin分别为地震属性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i地震属性。再次,对归一化处理后的地震属性求取一阶导数,所述一阶导数求取公式如下:A'i=(Ai)'(3)然后,建立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具体如下:式中:U为叠置砂体识别结果;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B′i为波形变异系数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值。最后,根据式(1)所述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结合求取一阶导数后的地震属性,以及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目的层砂体的类型:当均方根振幅值变小(一阶导数为负数),波形变异系数值变大(一阶导数为正数),均方根振幅值大于0.1时,目的层为叠置砂体;当均方根振幅值变小(一阶导数为负数),波形变异系数值变大(一阶导数为正数),均方根振幅值小于0.1时,目的层为叠置砂体分开;当均方根振幅值变大(一阶导数为正数),波形变异系数值变大(一阶导数为正数),均方根振幅值大于0.1时,目的层为单一砂体。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以某区1750m至1890m的砂体为例,应用本专利技术识别叠置砂体,其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方法,从地震属性数据出发,能够准确高效的对叠置砂体进行半定量识别,为有效储层厚度计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能够提高砂岩储层的预测精度。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具体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具体为:



式中:
U为叠置砂体识别结果;
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
B′i为波形变异系数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再求取一阶导数的一阶导数值;
Ri为均方根振幅属性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的均方根振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震属性负差异特征的叠置砂体识别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找到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变异系数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采用下式对其进行0-1区间归一化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尹成刘艺璇刘嘉伟胥良君廖义沙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