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93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其中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板、升降板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件、传动件、第一缓冲件、弹性件以及第二缓冲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于所述升降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缓冲件压向所述第二缓冲件时收缩缓冲。通过设置在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之间的弹性件收缩缓冲,能够避免驱动件因运动惯性驱动升降板过度下降,有效防止了损坏情况的发生,保护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
技术介绍
数码喷印书刊机是通过昂贵、高精的数码喷墨头在纸张料带上喷墨完成印刷,在进行喷墨印刷时,喷墨头与纸张料带的距离保持在0.5mm-1mm之间。在完成喷墨印刷后,经常要将喷墨头升降一定高度,从而预留出一定空间进行穿纸张料带、刮墨等操作,并在下一次喷墨印刷前将喷墨头下降到预设位置进行喷墨印刷。现有的喷墨头升降往往是通过电机、气缸按照预设行程或人工手动升降配合肉眼判断调节。其中电机、气缸经常会在运动惯性下继续超过预设行程运动一小段距离,使得喷墨头下降过度,很容易损坏喷墨头,造成保护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并且也存在着人工手动操作调节不好控制的问题,经常要反复调节校准,效率低且精准度也无法保证。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升降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能够通过驱动件驱动实现升降板的自动升降,且能够通过弹性件收缩缓冲,防止驱动件因运动惯性运动超过预设行程,进而避免升降板过度下降、损坏喷墨头。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板、升降板以及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件、传动件、第一缓冲件、弹性件以及第二缓冲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于所述升降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缓冲件压向所述第二缓冲件时收缩缓冲。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两根弹簧以及至少两根导向轴;所述至少两根弹簧分别套设在每一根所述导向轴的外部;且每一根所述导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弹性件以所述丝杆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根导向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有丝杆孔以及至少两个导向孔,所述丝杆孔用于穿过所述丝杆,所述至少两个导向孔用于伸出所述至少两根导向轴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滑轨和至少一对滑块,所述至少一对滑轨平行于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所述至少一对滑块对应所述至少一对滑轨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升降面;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与所述升降板的升降面正对且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一对支撑板;所述一对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安装板以及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的所述升降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相互对立且与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相邻。进一步的,所述一对支撑板中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开口,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对称的一对阻挡块;所述对称的一对阻挡块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且分别插入所述一对限位开口内,所述一对限位开口用于限制所述对称的一对阻挡块升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所述感应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感应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在受到所述感应片触发时指示所述驱动件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板的喷印面设置有喷印模组安装部,所述喷印模组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喷印模组;所述升降板的喷印面与所述升降板的升降面相反。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印设备,包括如上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以及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的喷印模组,所述喷印模组用于喷墨印刷。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设置升降机构,且该升降机构中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件、传动件、第一缓冲件、弹性件以及第二缓冲件,通过将驱动件固定在安装板上、将第二缓冲件固定在升降板上、将弹性件设置在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之间,可以使得在驱动件通过传动件驱动第一缓冲件压向第二缓冲件时利用该弹性件收缩缓冲,避免驱动件因运动惯性驱动升降板过度下降,有效防止了损坏情况的发生,保护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为升降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升降机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升降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具有感应件的升降机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有升降开口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安装有支撑板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升降装置100;安装板11,升降板12,升降机构13,滑动机构14;升降开口111;喷印模组安装部121,阻挡块122和阻挡块123;驱动件131,传动件132,第一缓冲件133,弹性件134,第二缓冲件135,感应件136;驱动电机1311,电机支架1312,电机安装部1312a,电机固定部1312b;丝杆1321,螺母1322;第一丝杆孔1331,导向孔1332;弹簧1341,导向轴1342,直线轴承1343,导向垫圈1344;缓冲弯折部1351,第二丝杆孔1352;感应片1361,传感器1362,感应顶杆1363,感应固定部1361a,感应触发部1361b;滑轨141,滑块142;左支撑板151,右支撑板152,限位开口1511和限位开口152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喷印设备,能够通过驱动件驱动实现升降板的自动升降,且能够通过弹性件收缩缓冲,防止驱动件因运动惯性运动超过预设行程,进而避免升降板过度下降造成喷墨头的损坏,其保护性更好。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设置”、“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平行”、“左”、“右”、“上”、“下”、“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板、升降板以及升降机构;/n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升降;/n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件、传动件、第一缓冲件、弹性件以及第二缓冲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于所述升降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缓冲件压向所述第二缓冲件时收缩缓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升降板以及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升降;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件、传动件、第一缓冲件、弹性件以及第二缓冲件,其中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于所述升降板,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缓冲件压向所述第二缓冲件时收缩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至少两根弹簧以及至少两根导向轴;
所述至少两根弹簧分别套设在每一根所述导向轴的外部;
且每一根所述导向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件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弹簧以所述丝杆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向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有丝杆孔以及至少两个导向孔,所述丝杆孔用于穿过所述丝杆,所述至少两个导向孔用于伸出所述至少两根导向轴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
滑动机构;
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升降板之间,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滑轨和至少一对滑块,所述至少一对滑轨平行于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面,所述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亮张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弘博智能数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