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93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循环供墨装置,属于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其主墨桶设置有供墨口与回墨口,供墨口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循环供墨泵、供墨缓冲盒、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回墨口依次连通循环回墨泵、回墨缓冲盒、第二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连通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以形成循环供墨。其控制组件分别与循环供墨泵、循环回墨泵、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差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本技术方案,其可有效解决行业中使用负压虹吸供墨及高低负压差循环供墨时因为墨水流速慢而导致在喷墨打印时供墨不足、负压不稳定及影响打印速度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供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数码打印行业中,目前使用的供墨方式如下:方式一、负压虹吸供墨;其通过供墨泵把墨水抽至密封的容器中,容器需要高于喷头,再挤压容器的墨水通过管道流下喷头,再通过负压吸住墨水的重力实现打印。由于墨水虹吸本来补给不够快,再通过负压拉住墨水的重力,墨水流动变得更慢,因而,在打印过程中打印速度很慢,不能实现最快速度打印,同时,打印过程中喷头出墨量的不同,容易导致负压波动不稳定,负压高容易把空气从喷孔吸回来,负压低墨水容易从喷孔滴出来,从而严重影响打印。方式二、高低负压差循环供墨;其通过二个密封的容器,容器需要高于喷头,先把墨水抽至喷头循环入口容器中,再通过负压吸住喷头循环入口的容器和喷头循环出口的容器,喷头循环入口的容器负压需要比喷头循环出口的低,通过喷头入口和出口高低负压差从而实现墨水从喷头循环入口流到循环出口,通过高低负压差拉住喷孔的墨滴重力实现打印。由于当循环入口的容器墨水降低至液位感应点时,需要通过外部墨泵加墨进入容器,在断续频繁加墨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负压波动严重,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墨装置包括控制组件、主墨桶、供墨缓冲盒、回墨缓冲盒、循环供墨泵、循环回墨泵、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主墨桶设置有供墨口与回墨口,所述供墨口依次连通所述循环供墨泵、所述供墨缓冲盒、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所述回墨口依次连通所述循环回墨泵、所述回墨缓冲盒、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所述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连通所述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以形成循环供墨;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循环供墨泵、所述循环回墨泵、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墨装置包括控制组件、主墨桶、供墨缓冲盒、回墨缓冲盒、循环供墨泵、循环回墨泵、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差传感器;所述主墨桶设置有供墨口与回墨口,所述供墨口依次连通所述循环供墨泵、所述供墨缓冲盒、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所述回墨口依次连通所述循环回墨泵、所述回墨缓冲盒、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以及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所述打印机喷头的进墨端连通所述打印机喷头的出墨端,以形成循环供墨;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循环供墨泵、所述循环回墨泵、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差传感器进行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墨桶内设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墨桶还设置有加墨口,且所述加墨口与一加墨泵连通,所述加墨泵与所述控制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墨桶还设置有排墨口,且所述排墨口与一排墨泵连通,所述排墨泵与所述控制组件进行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宗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普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