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附加换热器的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压缩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包括室外侧换热器、第一室内侧换热器和第一液体冷媒管路;热交换回路,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中的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上还设置有膨胀阀;附加换热器,所述附加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回路上,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经过所述附加换热器后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使热交换回路中的液态冷媒在附加换热器中蒸发吸热,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中的液体冷媒进一步降低,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的同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附加换热器的空调机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附加换热器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家用空调技术越来越关注室内空气的舒适度控制,而影响舒适度的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和空气品质,因此,越来越多的新风空调应运而生,而新风空调虽然可以使空气品质上升,然而在温湿度控制上却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采用新风空调机组,制冷时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无法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大大限制了空调机组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附加换热器的空调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压缩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包括室外侧换热器、第一室内侧换热器和第一液体冷媒管路,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的入口连通;热交换回路,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中的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上还设置有膨胀阀;附加换热器,所述附加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回路上,所述附加换热器位于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膨胀阀之间,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经过所述附加换热器后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连通,所述附加换热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内的冷媒进行降温。进一步地,所述附加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附加换热器为蒸发器。进一步地,所述室外侧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压缩循环。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第二室内侧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二冷媒压缩循环。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为双缸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内侧换热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为显热蒸发器,所述第二室内侧换热器为潜热蒸发器,所述第二室内侧换热器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除湿风道结构,所述第二室内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道结构内,用于对新风除湿降温;出风风道结构,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除湿风道结构连通,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内,用于对降温除湿后的新风进行热处理。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道结构的出口位置处,用于检测出风的湿度;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口位置处,用于检测出风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通过增加热交换回路、膨胀阀以及附加换热器,使热交换回路中的液态冷媒在附加换热器中蒸发吸热,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中的液体冷媒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机组的制冷运行环温可以更低,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冷媒在蒸发前保持纯液态,减少在蒸发前的流动过程中机组气流噪音,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例:10、室外侧换热器;21、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2、第二室内侧换热器;30、第一液体冷媒管路;40、热交换回路;41、膨胀阀;50、附加换热器;60、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冷媒压缩循环管路、热交换回路40和附加换热器50,冷媒压缩循环管路包括室外侧换热器10、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和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一端与室外侧换热器10出口连通,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二端与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的入口连通;热交换回路40的第一端与室外侧换热器10的出口连通,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冷媒压缩循环管路中的压缩机60的吸气口连通,热交换回路40上还设置有膨胀阀41;附加换热器50设置在热交换回路40上,附加换热器50位于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膨胀阀41之间,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经过附加换热器50后与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连通,附加换热器50用于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内的冷媒进行降温。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通过增加热交换回路40、膨胀阀41以及附加换热器50,使热交换回路40中的液态冷媒在附加换热器50中蒸发吸热,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中的液体冷媒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机组的制冷运行环温可以更低,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冷媒在蒸发前保持纯液态,减少在蒸发前的流动过程中机组气流噪音,一举多得。在上述实施例中,附加换热器50包括板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通过采用板式换热器,从而可以使热交换回路40中的冷媒与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中的冷媒降温,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机组的制冷运行环温可以更低,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板式换热器通常采用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在上述实施例中,附加换热器50为蒸发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通过采用蒸发器,从而可以使热交换回路40中的冷媒从液态蒸发为气态,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中的冷媒的热量,从而将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中的冷媒降温,从而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机组的制冷运行环温可以更低,实现低温制冷与除湿,保证冷媒在蒸发前保持纯液态,减少在蒸发前的流动过程中机组气流噪音,以改善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液流噪音。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外侧换热器10的入口与压缩机60排气口连通,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60的吸气口连通;压缩机60、室外侧换热器10、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压缩循环。冷媒压缩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压缩机60、室外侧换热器10、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连接形成第二冷媒压缩循环。其中,压缩机60为双缸压缩机,压缩机60具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连通,第二吸气口与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通过采用双缸压缩机,可以同时实现双冷媒压缩循环,提高制冷效率。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为显热蒸发器,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为潜热蒸发器,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的温度低于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的温度。空调机组还包括室内机,室内机包括:除湿风道结构和出风风道结构,第二室内侧换热器22设置在除湿风道结构内,用于对新风除湿降温;出风风道与除湿风道结构连通,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媒压缩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包括室外侧换热器(10)、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和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的入口连通;/n热交换回路(40),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的出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中的压缩机(60)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40)上还设置有膨胀阀(41);/n附加换热器(50),所述附加换热器(50)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回路(40)上,所述附加换热器(50)位于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膨胀阀(41)之间,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经过所述附加换热器(50)后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连通,所述附加换热器(50)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内的冷媒进行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压缩循环管路,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包括室外侧换热器(10)、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和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的入口连通;
热交换回路(40),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的出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媒压缩循环管路中的压缩机(60)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40)上还设置有膨胀阀(41);
附加换热器(50),所述附加换热器(50)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回路(40)上,所述附加换热器(50)位于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膨胀阀(41)之间,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经过所述附加换热器(50)后与所述第一室内侧换热器(21)连通,所述附加换热器(50)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冷媒管路(30)内的冷媒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换热器(50)包括板式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换热器(50)为蒸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60)排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回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60)的吸气口连通;
所述压缩机(60)、室外侧换热器(10)、第一室内侧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陈升华,蔡双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