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4654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属于空调功能整合技术领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室内循环排风口;所述室外机包括箱体、制冷结构、水循环结构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制冷结构包括冷凝器、过冷器、蒸发器、排风机、进风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毛细管和F‑st桥式电磁阀组,并形成污风通道、室外风通道、新风通道、室内循环风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M和冷凝器空气通道N,所述蒸发器、过冷器和冷凝器按上下结构放置,蒸发器和过冷器组成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具备制冷‑除湿兼容系统功能、热泵制热‑加湿兼容系统功能和常温‑除湿兼容系统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压、恒静、恒匀、恒洁和全部能量回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
本专利技术为空调机组,特别涉及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和兼容系统功能流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性能空气整合及能量回收技术,对密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清新度及空气洁净度等空气质量全性能高效整合技术,属于节能环保空气质量优化

技术介绍
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PM2.5空气污染的暴光和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建筑物密闭性及保温性能的提高,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和营造人类宜居空气环境已成为人类生存的迫切要求,国家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和建筑物的节能及室内通风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系列的国家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内必须引进新风,同时对新风的湿度、温度、洁净度、清新度等空气质量进行整合,以达到人类宜居环境条件的要求。新风的引进引起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的波动,形成新的高温污染、低温污染、潮湿污染、干燥污染、PM2.5等有害物污染。单独的热泵空调器、除湿机、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已不能满足新风引进带来的清除各种污染源要求,空调器会大幅度提升耗能;制冷除湿机会产生高热污染、及除湿水的排出和高能耗问题,加湿器产生水污染、加湿水气化产生高耗能;HEPA净化器的高风阻会大幅度增加能耗,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容易生长霉茵、繁殖细菌。采用单一的专项设备只能达到空气质量参数中某一项或几项平衡要求,但每单一设备都会产生新的污染或能量的负担。当PM2.5造成的污染已不能被人类忍受时,人们都在新风机、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空调器、新风除湿机等设备上增加过滤PM2.5颗粒物污染的HIPA高效过滤器,由此产生能量负荷及病毒病菌污染。常规空调机组存在下列不可避免的缺陷:(1)实现室内的恒温的困扰:由于空调器的能耗大,一般都是在密闭空间进行,除了能恒温外,还有三负一正的辅助功效,一负是能耗大,二负是制热增加室内干燥度,三负没有新风的引入;一正是制冷时有除湿功能,但在梅雨季节除湿时会降温,此时达不到恒温要求。(2)除湿效果不尽人意:除湿机只有除湿作用,加湿器也只有加湿作用;目前所有的人居环境加湿器几乎都需要人为加水,水在加湿器中存放时间长后,还会滋生细菌,所以加湿器的水容量一般都不会太大。(3)能量无法全部回收:常用空调器制冷除湿和制热加湿过程中,无法回收排除污风的显热能量及除湿水的低温显热量和气化潜热量;由于排出污风中,有室内空气的能量,且引进新风也含有室外空气的能量,污风与新风的能量差形成双倍的能量损失。(4)产生室内压力波动:新风引进和污风排出量不可调,有压力波动;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制冷制热和除湿加湿功能所需风量大约是新风量的10倍,按冷凝器制冷量除湿量要求需要风量是排出污风量的10倍,不可能实现新风机与制冷制热和除湿加湿共用通风道的目的。(5)产生动力噪声源:常用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和风机系统装置,如单独的空调器、除湿机、加湿器、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空气净化器等装置在室内存在动力噪声源。(6)室内温度不均匀:常用空调器的室内机采用上进下出的空气循环方式,制冷时只有少量的进出风短路,但制热时热空气会上升,极容易造成进出空气的短路,被处理的室内空气只在内机进出风口处循环流动,室内温度分布极不均匀。(7)净化系统技术落后:常用空调器采用HEPA过滤式空气净化器,杀菌能力弱,风阻大,使用期限短,不可再生杀菌能力;除湿机热污染和杀菌灭毒设备产生的对人有害污染只能逼开人居条件下才能使用。(8)生产成本较高:①产品购买成本高;②用电量大;③用水量多。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无法避开新风、净化空气流量与除湿和制冷系统热交换器需要空气流量不相容的矛盾,空气流量相差很大,供氧新风量、排污风量、制冷除湿风量、制热加湿风量相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三恒工程设备热泵空调器、除湿机、加湿器、新风机、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空气净化器全组合,解决房间三恒工程设备联合使用的高能耗、高投入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可以达到恒温、恒湿、恒压、恒静、恒匀、恒洁和能量回收功能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是从室内往室外机排风的风口;所述室内机通过室内循环回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通过室内循环排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外机包括箱体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正面、箱体反面和箱体右侧面,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包括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恒温恒湿系统,室外机具有全性能空气整合功能及能量回收功能,所述恒温恒湿系统、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恒温恒湿系统包括制冷结构和水循环结构;所述制冷结构为整体式制冷结构,包括冷凝器、过冷器、蒸发器、排风机、进风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底盘、漏水盘A、漏水盘B、水泵、送水管、吸水管;所述底盘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漏水盘A设置在箱体顶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上方,所述漏水盘B设置在箱体中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与冷凝器之间;水泵和漏水盘通过送水管连接,水泵和底盘通过吸水管连接;整体式制冷结构的蒸发器、过冷器和冷凝器按上下结构放置,所述过冷器和蒸发器组成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为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漏水盘B下方,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设置在漏水盘B上方;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箱体左部下方,所述四通换向阀设置在箱体左部的中间,所述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和三通管组件设置在箱体左部上方;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右部;所述排风机设置在冷凝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下部;所述进风机设置在蒸发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上部,两个风机的风流方向相反,排风机向室外方向排风,进风机向室内方向送风;所述室外机的箱体还包括新风进风口、室内风进口、室内回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循环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循环排回室内机的部分室内风,排出污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排出室外的部分室内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后侧的箱体上,新风进风口是室外新风进入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的风口,所述室内风进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风进口是室内污风进入室外机的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回风口是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经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排回室内机的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左侧,室外进风口是把室外风引进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起到散热作用的风口,室外进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导风片,为了防止雨水的进入,室外进风口的导风片向下设置;所述室外排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中间下部、排风机前方,室外排风口是排出经冷凝器空气通道N进行过热交换后、排出室外进风与部分污风混合的风口;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内形成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为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的汇合通道;过冷器主要用于梅雨季降低制冷除湿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是从室内往室外机排风的风口;所述室内机通过室内循环回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通过室内循环排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外机包括箱体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正面、箱体反面和箱体右侧面,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包括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其特征在于:/n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恒温恒湿系统,室外机具有全性能空气整合功能及能量回收功能,所述恒温恒湿系统、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恒温恒湿系统包括制冷结构和水循环结构;/n所述制冷结构为整体式制冷结构,包括冷凝器、过冷器、蒸发器、排风机、进风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n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底盘、漏水盘A、漏水盘B、水泵、送水管、吸水管;所述底盘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漏水盘A设置在箱体顶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上方,所述漏水盘B设置在箱体中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与冷凝器之间;水泵和漏水盘通过送水管连接,水泵和底盘通过吸水管连接;/n整体式制冷结构的蒸发器、过冷器和冷凝器按上下结构放置,所述过冷器和蒸发器组成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为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漏水盘B下方,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设置在漏水盘B上方;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箱体左部下方,所述四通换向阀设置在箱体左部的中间,所述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和三通管组件设置在箱体左部上方;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右部;/n所述排风机设置在冷凝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下部;所述进风机设置在蒸发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上部,两个风机的风流方向相反,排风机向室外方向排风,进风机向室内方向送风;/n所述室外机的箱体还包括新风进风口、室内风进口、室内回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循环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循环排回室内机的部分室内风,排出污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排出室外的部分室内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后侧的箱体上,新风进风口是室外新风进入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的风口,所述室内风进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风进口是室内污风进入室外机的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回风口是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经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排回室内机的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左侧,室外进风口是把室外风引进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起到散热作用的风口,室外进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导风片;所述室外排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中间下部、排风机前方,室外排风口是排出经冷凝器空气通道N进行过热交换后、排出室外进风与部分污风混合的风口;/n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内形成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为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的汇合通道;过冷器主要用于梅雨季降低制冷除湿空气出风相对湿度,减小除湿机除湿空气高温而设置的中间换热器,对高温天气能靠墙体传热降低相对湿度时,过冷器应转换为制冷功能,冬天制热加湿时,过冷器应转换为加热功能;在正常制冷和制热时还原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功能;/n冷凝器是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空气通道N,所述冷凝器空气通道N为污风和室外风的汇合通道,用于冷却冷凝器的室外进风量为恒定风量,不用调节,室外风量已足够冷凝冷却风量;用于冷却冷凝器的污风风量可对室内排风量的风阀进行调节,此风量以满足蒸发器的室内循环风为主,污风用于冷却冷凝器主要是第二次回收其剩余能量;污风与室外进风的混合风用于冷凝器的冷却降温,同时第二次回收污风能量;/n风道结构还包括室外风通道、室内循环风通道;/n污风通道、室外风通道、新风通道、室内循环风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和冷凝器空气通道N的具体结构为:/n(1)污风通道结构、即污风通过冷凝器排出室外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室内风进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排风机、冷凝器、室外排风口;/n(2)室外风通道结构、即室外进风通过冷凝器排出室外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外进风口、排风机、冷凝器和室外排风口;/n(3)新风通道结构、即新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新风进风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进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机;/n(4)室内循环风通道结构、即部分室内污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风进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右侧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进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机;/n(5)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结构、即新风和部分室内风混合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为新风进风口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连接结构,与室内风进口和空...

【技术特征摘要】
1.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是从室内往室外机排风的风口;所述室内机通过室内循环回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通过室内循环排风管与室外机连接;所述室外机包括箱体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正面、箱体反面和箱体右侧面,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包括新风通道和污风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恒温恒湿系统,室外机具有全性能空气整合功能及能量回收功能,所述恒温恒湿系统、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恒温恒湿系统包括制冷结构和水循环结构;
所述制冷结构为整体式制冷结构,包括冷凝器、过冷器、蒸发器、排风机、进风机、压缩机、四通换向阀、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
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底盘、漏水盘A、漏水盘B、水泵、送水管、吸水管;所述底盘设置在箱体底部,所述漏水盘A设置在箱体顶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上方,所述漏水盘B设置在箱体中部、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与冷凝器之间;水泵和漏水盘通过送水管连接,水泵和底盘通过吸水管连接;
整体式制冷结构的蒸发器、过冷器和冷凝器按上下结构放置,所述过冷器和蒸发器组成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为换热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漏水盘B下方,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设置在漏水盘B上方;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箱体左部下方,所述四通换向阀设置在箱体左部的中间,所述毛细管、F-st桥式电磁阀组和三通管组件设置在箱体左部上方;所述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设置在箱体右部;
所述排风机设置在冷凝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下部;所述进风机设置在蒸发器左侧、箱体的中间上部,两个风机的风流方向相反,排风机向室外方向排风,进风机向室内方向送风;
所述室外机的箱体还包括新风进风口、室内风进口、室内回风口、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循环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循环排回室内机的部分室内风,排出污风是指从室内进入室外机后、分流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排出室外的部分室内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在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后侧的箱体上,新风进风口是室外新风进入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的风口,所述室内风进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风进口是室内污风进入室外机的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口设置在箱体后面,室内回风口是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经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排回室内机的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左侧,室外进风口是把室外风引进至冷凝器空气通道N、起到散热作用的风口,室外进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导风片;所述室外排风口设置在箱体正面的中间下部、排风机前方,室外排风口是排出经冷凝器空气通道N进行过热交换后、排出室外进风与部分污风混合的风口;
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内形成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为新风和室内循环风的汇合通道;过冷器主要用于梅雨季降低制冷除湿空气出风相对湿度,减小除湿机除湿空气高温而设置的中间换热器,对高温天气能靠墙体传热降低相对湿度时,过冷器应转换为制冷功能,冬天制热加湿时,过冷器应转换为加热功能;在正常制冷和制热时还原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功能;
冷凝器是换热器、形成冷凝器空气通道N,所述冷凝器空气通道N为污风和室外风的汇合通道,用于冷却冷凝器的室外进风量为恒定风量,不用调节,室外风量已足够冷凝冷却风量;用于冷却冷凝器的污风风量可对室内排风量的风阀进行调节,此风量以满足蒸发器的室内循环风为主,污风用于冷却冷凝器主要是第二次回收其剩余能量;污风与室外进风的混合风用于冷凝器的冷却降温,同时第二次回收污风能量;
风道结构还包括室外风通道、室内循环风通道;
污风通道、室外风通道、新风通道、室内循环风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和冷凝器空气通道N的具体结构为:
(1)污风通道结构、即污风通过冷凝器排出室外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室内风进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排风机、冷凝器、室外排风口;
(2)室外风通道结构、即室外进风通过冷凝器排出室外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外进风口、排风机、冷凝器和室外排风口;
(3)新风通道结构、即新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新风进风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进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机;
(4)室内循环风通道结构、即部分室内污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风进口、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右侧通道、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进风机、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管、室内机;
(5)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结构、即新风和部分室内风混合后通过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送入室内的风道结构,为新风进风口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连接结构,与室内风进口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右侧通道连接结构并联后,再与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回风管和室内机连接的结构;
(6)冷凝器空气通道N结构、即部分污风和室外进风混合后通过冷凝器排出室外的风道结构,为室内循环排风口、室内循环排风管、室内风进口和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连接结构,与室外进风口并联后,再与排风机、冷凝器和室外排风口连接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的整体结构组装效果为:所述室内机和室内循环排风口设置在室内,所述室外机设置在室外,所述室内循环回风管的一端与室外机连接,另一端穿过墙体与室内机连接,所述室内循环排风管的一端与室外机连接,另一端穿过墙体与室内循环排风口连接;室内机安装在比人略高的位置,且室内机只有向室内送风、有室内机出风口,没有排风,不可能在室内机附近形成空气短路;室内空气的室内机出风口和回风的室内循环排风口分开安装在内墙的下部和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的安装和结构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墙上,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机壳、空气净化恒净系统、护网、室内循环回风口、室内机出风口和控制显示屏;所述空气净化恒净系统包括微静电净化器、粗效过滤器;室内机的主要功能是向室内输送经冷热湿量处理和净化处理的新风和回风的混合风;
所述室内循环排风口包括进风口、风量调节杆,室内循环排风口为可调节风口,安装在室内墙通孔上;室内循环风量和污风排出风量由风量调节杆调节,能自动保持室内外气压的恒压功能,所述风量调节杆为手动风阀或自动风阀;
室内机的室内循环回风口通过室内循环回风管与室外机的室内回风口连接,室内循环排风口通过室内循环排风管与室外机的室内风进口连接,使室外机功能能够在室内实施;空气净化恒净系统能替代HEPA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实现有限空间的恒洁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上端设置有压缩机排气口,压缩机一侧设置有与压缩机连通的压缩机液气分离罐,所述压缩机液气分离罐上方设置有液气分离罐回气口;所述过冷器上端设置有上过冷器口,过冷器下端设置有下过冷器口;
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下部进管、上部左管、上部中管和上部右管;四通换向阀在不上电时,压缩机的下部进管与上部左管连通,上部右管与上部中管连通;四通换向阀在上电时,压缩机的下部进管与上部右管连通,上部左管与上部中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一端与新风进风口和室内风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内回风口相连通;采用热泵制冷系统原理,将空调器和除湿机的蒸发器整合为过冷器和蒸发器两个功能不同的热交换器;所述蒸发器下端设置有下蒸发器口和蒸发器回气分流管,蒸发器内部设置有蒸发器两路散热管,蒸发器上端设置有蒸发器排气汇总管和上蒸发器口,下蒸发器口、蒸发器回气分流管、蒸发器两路散热管、蒸发器排气汇总管和上蒸发器口依次连接;蒸发器为双排结构,系统内采用双进双出和中段交叉并联换热结构;
所述过冷器上端设置有上过冷器口,过冷器下端设置有下过冷器口;过冷器是本机组的兼容性整合设计,过冷器为单排结构,散热面积只有蒸发器的50%;在恒温恒湿系统中,过冷器有两种功能,在一般的制冷、制热和除湿、加湿功能中,过冷器只是蒸发器的一部分,其功能与蒸发器相同;过冷器与蒸发器在同一通风通道,因此过冷器风量应与蒸发器风量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过冷器进风温湿度与蒸发器的温湿度,过冷器通过的是蒸发器出风温湿度;引进新风的湿度调节和温度调节都是通过蒸发器和过冷器进行处理,为了达到制冷量要求,蒸发器所需要的风量为304m3/h,是新风量的3倍,除了新风量外,蒸发器会用大部分室内排出的循环风量,蒸发器所需风量为新风量和室内排出循环风回用量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上冷凝器口、冷凝器进气分流管、冷凝器汇流管、冷凝器单管流道和下冷凝器口,所述冷凝器汇流管包括冷凝器两路散热管;冷凝器空气通道N包括冷凝器新风通道和冷凝器污风通道;制冷和除湿功能时,进气端采用冷凝器进气分流管将进入冷凝器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分两路进入冷凝器,使冷媒尽快进入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冷媒迅速凝缩后由冷凝器汇流管汇集为一路进行较长流程的过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是个电磁阀桥式控制组件,控制各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改变内部冷媒流动方向,电磁阀包括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电磁阀D;所述三通管组件包括三通管A、三通管B、三通管C、三通管D;每个三通管的中间管口为冷媒流进流出接口,控制各连接电磁阀的通断,可改变三通管进出方向,三通管A的中间管口与下冷凝器口相联,三通管B的中间管口与毛细管的一端相联,三通管C的中间管口与下蒸发器口相联,三通管D的中间管口与上过冷器口相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和F-st桥式电磁阀组均按制冷量大小进行设计,本机名义制冷量2000w,除湿量:D=(ρnc-ρnj)MZS=13.26kg/h,新风量设计为90m3/h,选压缩机为1P压缩机,选四通换向阀为1P四通换向阀,选F-st桥式电磁阀组为1PF-st桥式电磁阀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性能空调整合机组及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和水循环系统为:箱体内还设置有结构隔板A,结构隔板B,所述结构隔板A设置在箱体左部与中部之间,所述结构隔板B设置在箱体右部与中部之间;箱体内还设置有保温泡沫件;
漏水盘B将蒸发器-过冷器空气通道M和冷凝器空气通道N分成上下两层,上层的蒸发器下方漏水盘B的漏水孔直接与冷凝器上端面相接;
常温除湿和制冷除湿模式运行时,蒸发器产生的除湿水可均匀分流到冷凝器,并被冷凝器加热气化,除湿水在冷凝器中被加热气化;被气化的除湿水水气和混合风一起从室外排风口排出机外;制热加湿循环时,冷凝器将通过的混合风的除湿水回收到底盘下部的贮水箱,用水泵送到蒸发器顶部的漏水盘A,通过漏水盘A的小孔排到蒸发器气化后对室内加湿;
制热加湿运行时,水泵打开,把冷凝器的凝水用水泵打到蒸发器-过冷器组合体上,即可实现提高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实现热泵制热系统加湿效果,由于能量回收装置在冬季运行时,也有回收污风湿量的功效,两项叠加湿效果可达到恒温恒湿目的;
空气能量回收机芯还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污风进口和污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设置在新风通道的后下端,新风出口设置在新风通道的前上端,所述污风进口设置在污风通道的后上端,所述污风出口设置在污风通道的前下端;污风从室内循环排风口排至空气能量回收机芯的能量回收污风进口,污风进入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污风通道;新风从新风进口排至能量回收新风进口后进入空气能量回收机芯新风通道;污风和新风在空气能量回收机芯的污风通道和新风通道中进行隔膜能量和湿量交换,回收污风的能量和湿量;污风从能量回收污风出口排至冷凝器进风通道,与室外进风混合后冷却冷凝器,同时第二欠回收污风中的能量;新风从能量回收新风出口排至蒸发器-过冷器进风通道,与室内循环风在蒸发器-过冷器进风端混合,混合风到蒸发器-过冷器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通过室内回风管送到室内机进行空气净化,最后从室内机出风口排到室内;
空气能量回收机芯为一个热湿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安春董际鼎邵嵩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