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60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船舶,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阀、排放管、至少一个排放阀和真空破坏阀,进气阀使进气管与锅炉选择性连通,排放阀使排放管与船舶外部选择性连通,排放管部分位于水线上方,真空破坏阀设置在水线上方且位于排放管的最高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阀门的开合将锅炉水压入排放管后排出船外,相较于设置泄放舱和排放泵的方案,成本更低、施工难度小且方便使用,排放管部分设置在水线上方可以在排放阀失效的情况下避免舷外海水进入锅炉,真空破坏阀可以防止排放管内部产生负压或真空,避免排放管因内外压差过大产生形变或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设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及船舶。
技术介绍
在锅炉长时间使用、停炉或船舶长时间停靠码头时,锅炉水会变质。由于锅炉水中添加了药剂并可能含有水垢,所以锅炉水需要通过专门设计的排舷外口排放至舷外。当锅炉布置在水线以下时,为实现锅炉水能排至舷外,会在锅炉底部设置锅炉水泄放舱,然后通过专用的锅炉水排放泵排放到舷外。另外,锅炉水泄放舱需要安装高位报警,舱室透气头和测深头。锅炉水排放泵需要安装进出口的操作阀和压力表,需要拉设电缆供电。锅炉水泄放舱和锅炉水排放泵的布置增加了舱室布置的难度,也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压缩空气实现锅炉水的排放,布置难度小且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其锅炉水排放方便。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阀、排放管、至少一个排放阀和真空破坏阀,所述进气阀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锅炉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阀使所述排放管与船舶外部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管部分位于水线上方,所述真空破坏阀设置在水线上方且位于所述排放管的最高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放管位于水线上方的部分呈倒U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放阀的数量为两个且串联设置在所述排放管的末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一个所述排放阀为截止止回阀,另一个所述排放阀为截止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截止阀为一次阀门,所述截止止回阀为二次阀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提供进气管、进气阀、排放管和两个排放阀;S20.待锅炉冷却后打开所述进气阀和两个所述排放阀;S30.向所述进气管内通入压缩空气,使锅炉水被输送至所述排放管内排至船外;S40.锅炉水排放完毕后关闭所述进气阀和两个所述排放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强为2~5个标准大气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首先打开作为一次阀门的所述排放阀,然后打开所述进气阀通入压缩空气,使锅炉水通入所述排放管内,然后再打开作为二次阀门的所述排放阀将锅炉水排至船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锅炉水排放完毕后,首先关闭作为二次阀门的所述排放阀,然后关闭所述进气阀,再将作为一次阀门的所述排放阀关闭。此外,还提供一种船舶,包含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阀门的开合将锅炉水压入排放管后排出船外,相较于设置泄放舱和排放泵的方案,成本更低、施工难度小且方便使用,排放管部分设置在水线上方可以在排放阀失效的情况下避免舷外海水进入锅炉,真空破坏阀可以防止排放管内部产生负压或真空,避免排放管因内外压差过大产生形变或破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管;2、进气阀;3、排放管;4、排放阀;5、真空破坏阀;100、锅炉;200、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包括进气管1、进气阀2、排放管3、至少一个排放阀4和真空破坏阀5,进气阀2使进气管1与锅炉100选择性连通,排放阀4使排放管3与船舶外部选择性连通,排放管3部分位于水线200上方,真空破坏阀5设置在水线200上方且位于排放管3的最高处。本实施例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通过进气阀2和排放阀4的开合将锅炉水压入排放管3后排出船外,相较于设置泄放舱和排放泵的方案,成本更低、施工难度小且方便使用,排放管3部分设置在水线200上方可以在排放阀4失效的情况下避免舷外海水进入锅炉100,真空破坏阀5可以防止排放管3内部产生负压或真空,避免排放管3因内外压差过大产生形变或破裂。优选的,排放管3位于水线200上方的部分呈倒U型,使锅炉水在此处受到的阻力较小,能较为快速的通过。优选的,排放阀4的数量为两个且串联设置在排放管3的末端。排放阀4若仅设置一个,因其会直接与海水接触,很容易因受到腐蚀而失效,设置两个排放阀4可以使其中一个排放阀4不与海水直接接触,以提高可靠性。进一步的,一个排放阀4为截止止回阀,另一个排放阀4为截止阀。通过将其中一个排放阀4设置为截止止回阀,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倒灌进入排放管3内部。考虑到截止止回阀会对锅炉水的排出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不将两个排放阀4都设置为截止止回阀。优选的,作为截止阀的排放阀4为一次阀门,作为截止止回阀的排放阀4为二次阀门。一次阀门和二次阀门是依据介质的流经次序而区分的,在本实施例中,一次阀门即锅炉水排放时首先会经过的阀门,二次阀门位于一次阀门的下游。将作为截止止回阀的排放阀4作为二次阀门,在停止通入压缩气体后,外界海水也不会倒灌进入一次阀门和排放管3,从而对一次阀门和排放管3起到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提供进气管1、进气阀2、排放管3和两个排放阀4;S20.待锅炉100冷却后打开进气阀2和两个排放阀4;S30.向进气管1内通入压缩空气,使锅炉水被输送至排放管3内排至船外;S40.锅炉水排放完毕后关闭进气阀2和两个排放阀4。优选的,压缩空气的压强为2~5个标准大气压,以保证锅炉水可以被压至足够的高度以高于水线200并越过排放管3的最高处。具体的,在开始进行锅炉水的排放操作时,首先打开作为一次阀门的排放阀4,然后打开进气阀2通入压缩空气,使锅炉水通入排放管3内,然后再打开作为二次阀门的排放阀4将锅炉水排至船外。此种方法使作为一次阀门的排放阀4可以避免受到锅炉水的冲击,使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进一步的,锅炉水排放完毕后,首先关闭作为二次阀门的排放阀4,然后关闭进气阀2,再将作为一次阀门的排放阀4关闭,从而使作为一次阀门的排放阀4不受到直接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舶,包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可以十分方便地排放锅炉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进一步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进气阀、排放管、至少一个排放阀和真空破坏阀,所述进气阀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锅炉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阀使所述排放管与船舶外部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管部分位于水线上方,所述真空破坏阀设置在水线上方且位于所述排放管的最高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进气阀、排放管、至少一个排放阀和真空破坏阀,所述进气阀使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锅炉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阀使所述排放管与船舶外部选择性连通,所述排放管部分位于水线上方,所述真空破坏阀设置在水线上方且位于所述排放管的最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位于水线上方的部分呈倒U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阀的数量为两个且串联设置在所述排放管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排放阀为截止止回阀,另一个所述排放阀为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为一次阀门,所述截止止回阀为二次阀门。


6.一种船舶锅炉水排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提供进气管、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