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54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包括制动底板、制动鼓、位于制动鼓内侧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用于驱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拖死拖滑,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高速行驶或者行驶在冰雪、雨水、浮砂等路况差的路面上时,汽车一旦需要紧急制动,如果压力过大,则车轮会抱死使车轮打滑或出现侧滑现象;现有汽车制动器防抱死大多为电子式,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即串接入汽车制动系统内,是利用其输出的具有特定频率的脉冲使车轮的油压推动制动蹄与制动鼓的接触为脉冲式接触,从而达到防抱死的目的;但是,由于电子式防抱死需要采用电子传感器检测各个车轮的受力情况,然后再由处理器分配制动力刹车,因此其自动调节制动力的反应相对较为迟缓;此外,电子式防抱死可能会受到外界磁场干扰,严重时会使整个制动系统失去制动性能,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采用机械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拖死拖滑,保证行车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包括制动底板、制动鼓、位于制动鼓内侧且对称设于制动底板上的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用于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底板(1)、制动鼓(2)、位于制动鼓内侧且对称设于制动底板上的第一制动蹄(3)和第二制动蹄(4)、用于驱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圆形导轨(51)、等距环形分布设于圆形导轨上的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53)及第三滑座(54)和第四滑座(55)、同时设于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53)及第三滑座(54)和第四滑座(55)上的圆环体(56)、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座上的第一拉簧(57)、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三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滑座上的第二拉簧(58)、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底板(1)、制动鼓(2)、位于制动鼓内侧且对称设于制动底板上的第一制动蹄(3)和第二制动蹄(4)、用于驱动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相对移动的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圆形导轨(51)、等距环形分布设于圆形导轨上的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53)及第三滑座(54)和第四滑座(55)、同时设于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53)及第三滑座(54)和第四滑座(55)上的圆环体(56)、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座上的第一拉簧(57)、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三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滑座上的第二拉簧(58)、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二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三滑座上的第一压簧(59)、套于圆环体上且一端固定设于第一滑座上另一端固定设于第四滑座上的第二压簧(510)、用于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53)及第三滑座(54)和第四滑座(55)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连接的转杆组件(6)、用于驱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沿圆形导轨向下移动的第一推杆组件(7)、用于驱动第三滑座和第四滑座沿圆形导轨向上移动的第二推杆组件(8)、用于第一制动蹄和第二制动蹄复位的复位弹簧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组件(6)包括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滑座上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制动蹄上的第一转杆(61)和第二转杆(62)、一端转动设于第四滑座上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制动蹄上的第三转杆(63)和第四转杆(64)、一端转动设于第二滑座上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二制动蹄上的第五转杆(65)和第六转杆(66)、一端转动设于第三滑座上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二制动蹄上的第七转杆(67)和第八转杆(68),所述第一转杆至第八转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三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转杆与第四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五转杆与第七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六转杆与第八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五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转杆与第六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转杆与第七转杆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转杆与第八转杆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汽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祥平林建詹建胜罗强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金奥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