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48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它涉及汽轮机内除湿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动叶片分离出的大水滴无法实现收集并排出,导致沉积在叶片表面上的水滴再次被气流吹入主流中,从而增加了汽轮机内的蒸汽湿度,降低了汽轮机内通流效率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除湿环安装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最低点开设第一疏水孔,下级隔板外环与第一除湿环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下级隔板外环上设有隔板收集槽,第二除湿环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最低点开设第二疏水孔,第一除湿环与第二除湿环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第二除湿环上设有除湿环收集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降低蒸汽湿度,实现高效内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内除湿
,具体涉及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
技术介绍
与常规汽轮机相比,低参数饱和汽轮机的工作湿度更大,对汽轮机内部湿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汽轮机的通流内部,蒸汽在通过静叶片后压力温度降低、焓值下降,将蒸汽蕴含的内能转换为动能,之后通过动叶将这些动能以机械能的形式通过转子对外输出做功,在这一热力过程中蒸汽的湿度逐级增加,由于饱和式汽轮机的工作湿度很大需要进行专门的除湿设计以保证机组的安全高效工作。一般大多采用内除湿技术来进行汽轮机除湿,在湿度很大的级设置除湿级具有良好的除湿效果,当凝结的大水滴通过除湿级叶片甩出通流时在叶片顶部需要设计良好的除湿环来保证除湿效果和足够的封严效果。综上所述,现有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动叶片分离出的大水滴无法实现收集并排出,导致沉积在叶片表面上的水滴再次被气流吹入主流中,从而增加了汽轮机内的蒸汽湿度,降低了汽轮机内通流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动叶片分离出的大水滴无法实现收集并排出,导致沉积在叶片表面上的水滴再次被气流吹入主流中,从而增加了汽轮机内的蒸汽湿度,降低了汽轮机内通流效率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它包括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第一除湿环1安装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1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一疏水孔1-4,下级隔板外环与第一除湿环1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Ⅰ,下级隔板外环上靠近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隔板收集槽3,第二除湿环2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2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二疏水孔2-4,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第二除湿环2上远离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除湿环收集槽2-5,所有经第一疏水孔1-4和所有第二疏水孔2-4排出的凝水均被汽轮机本体的汽缸捕水槽容纳。进一步地,第一除湿环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水平段1-1、第一圆弧过渡段1-2和第一竖直段1-3,第一水平段1-1、第一圆弧过渡段1-2和第一竖直段1-3由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出汽侧至进汽侧依次连接,第一竖直段1-3靠近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进汽侧设有第一凹槽1-3-1。进一步地,第二除湿环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水平段2-1、第二圆弧过渡段2-2和第二竖直段2-3,第二水平段2-1、第二圆弧过渡段2-2和第二竖直段2-3由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进汽侧至出汽侧依次连接,第二竖直段2-3靠近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出汽侧设有第二凹槽2-3-1。进一步地,第一除湿环1的底部设有第一圆形汽封齿1-5,所述第一圆形汽封齿1-5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一径向间隙。进一步地,第二除湿环2的底部设有第二圆形汽封齿2-6,所述第二圆形汽封齿2-6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二径向间隙。进一步地,第二径向间隙与第一径向间隙的宽度相等,第一径向间隙的宽度为δ1,δ1<2mm。进一步地,第二除湿环2的底部靠近进汽侧设有两个尖角型汽封齿2-7,每个尖角型汽封齿2-7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三径向间隙。进一步地,第三径向间隙的宽度为δ2,δ2=1.1mm。进一步地,第二收缩型通道Ⅱ中心线正对除湿级动叶片的疏水孔中心线,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的最小直径<5mm,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的最大直径<8mm。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它包括第一除湿环1、第二除湿环2和隔板收集环4,隔板收集环4、第一除湿环1安装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1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一疏水孔1-4,隔板收集环4位于第一除湿环1的第一水平段1-1与除湿级动叶片之间,隔板收集环4与下级隔板外环固接,隔板收集环4与第一除湿环1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Ⅰ,隔板收集环4上靠近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隔板收集槽3,第二除湿环2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2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二疏水孔2-4,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第二收缩型通道Ⅱ中心线正对除湿级动叶片的疏水孔中心线,第二除湿环2上远离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除湿环收集槽2-5,所有经第一疏水孔1-4和所有第二疏水孔2-4排出的凝水均被汽轮机本体的汽缸捕水槽容纳,第一除湿环1的底部设有第一圆形汽封齿1-5,所述第一圆形汽封齿1-5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一径向间隙,第二除湿环2的底部设有第二圆形汽封齿2-6,所述第二圆形汽封齿2-6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二径向间隙,第二除湿环2的底部靠近进汽侧设有两个尖角型汽封齿2-7,每个尖角型汽封齿2-7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三径向间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能够将除湿级动叶片分离出的大水滴排出,防止沉积在叶片表面上的水滴再次被气流吹入主流中,有效地降低了蒸汽湿度,实现了高效内除湿;本专利技术在除湿环底部的汽封齿提高了除湿级的密封效果,降低了径向漏汽量。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湿蒸汽内的水滴排出,达到提高蒸汽干度,提升通流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十所述的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板收集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它包括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由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出汽侧至进汽侧依次套装在除湿级动叶片上,第一除湿环1安装在汽轮机本体的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1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一疏水孔1-4,第一疏水孔1-4的直径为8mm,下级隔板外环与第一除湿环1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Ⅰ,下级隔板外环上靠近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隔板收集槽3,第二除湿环2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2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二疏水孔2-4,第二疏水孔2-4的直径为8mm,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第二除湿环2上远离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除湿环收集槽2-5,所有第一疏水孔1-4和所有第二疏水孔2-4均被汽轮机本体的汽缸捕水槽容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具有相同的径向尺寸,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的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用于输运从除湿级动叶片分离出来的水滴。本实施方式的隔板收集槽3是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的特殊结构,隔板收集槽3在进汽侧具有一定的负倾角,隔板收集槽3与第一除湿环1联合形成收缩角5°左右的第一收缩型通道Ⅰ,根据除湿计算结果优选地设置第一收缩型通道Ⅰ中心线到除湿级叶片出汽边的轴向距离,保证沉积在除湿动叶上的残余大水滴在被主流蒸汽吹向后级时在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第一除湿环(1)安装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1)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一疏水孔(1-4),下级隔板外环与第一除湿环(1)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Ⅰ),下级隔板外环上靠近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隔板收集槽(3),第二除湿环(2)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2)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二疏水孔(2-4),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第二除湿环(2)上远离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除湿环收集槽(2-5),所有经第一疏水孔(1-4)和所有第二疏水孔(2-4)排出的凝水均被汽轮机本体的汽缸捕水槽容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除湿环(1)和第二除湿环(2),第一除湿环(1)安装在下级隔板外环上,第一除湿环(1)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一疏水孔(1-4),下级隔板外环与第一除湿环(1)之间形成了第一收缩型通道(Ⅰ),下级隔板外环上靠近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隔板收集槽(3),第二除湿环(2)安装在内汽缸上,第二除湿环(2)最低点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若干第二疏水孔(2-4),第一除湿环(1)与第二除湿环(2)之间形成第二收缩型通道(Ⅱ),第二除湿环(2)上远离第一除湿环(1)的一侧设有除湿环收集槽(2-5),所有经第一疏水孔(1-4)和所有第二疏水孔(2-4)排出的凝水均被汽轮机本体的汽缸捕水槽容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第一除湿环(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水平段(1-1)、第一圆弧过渡段(1-2)和第一竖直段(1-3),第一水平段(1-1)、第一圆弧过渡段(1-2)和第一竖直段(1-3)由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出汽侧至进汽侧依次连接,第一竖直段(1-3)靠近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进汽侧设有第一凹槽(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第二除湿环(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水平段(2-1)、第二圆弧过渡段(2-2)和第二竖直段(2-3),第二水平段(2-1)、第二圆弧过渡段(2-2)和第二竖直段(2-3)由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进汽侧至出汽侧依次连接,第二竖直段(2-3)靠近除湿级动叶片疏水孔的出汽侧设有第二凹槽(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第一除湿环(1)的底部设有第一圆形汽封齿(1-5),所述第一圆形汽封齿(1-5)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一径向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第二除湿环(2)的底部设有第二圆形汽封齿(2-6),所述第二圆形汽封齿(2-6)与除湿动叶片之间构成第二径向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参数饱和汽轮机除湿级除湿环,其特征在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飞曹世裕张泰然宋禹林宁德亮王冠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