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英专利>正文

建筑活动板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41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活动板房,包括一基板,基板上安装底座,底座内部形成一个居住腔,底座的上端面开口,底座上端面环绕底座一圈设置有一个环形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一个气囊件,气囊件底部与填充腔底面接触,气囊件的另一端伸出于底座上端面,整个底座的上端开口端安装一个下端面开口的建筑基体件,建筑基体件倒扣在填充腔内,建筑基体件的底部开设有一个与气囊件形状相同的扣入腔,气囊件的顶部伸出端装入于扣入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种上下沉降式结构,可以在白天时吸收太阳热量,并供给给夜间使用,提升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损耗,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性,在大气流时降低建筑体的高度,来获得更好的保温能力以及抗风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活动板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活动板房。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一般居住在建筑活动板房内,目前的建筑活动板房只采用较薄的建筑板材搭建而成,其内部保温能力较差,为了解决夜间温度较低的问题,一般都会安装空调,但是空调的安装极大的增加了用电成本,同时由于保温性差,其用电量更大。再者临时建筑房的抗风能力较差,特别是大气流天气环境下,很容易导致建筑活动房的倒塌,其使用存在诸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建筑活动板房,能够有效利用白天太阳的热量供给给夜间使用,可持续为室内提供较室温更高的热空气,增加室内温度,同时随着建筑基体件的下降,可实现逐步的保温,增加整个临时建筑体的保温能力以及抗风能力。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活动板房,包括一基板,基板上安装底座,底座内部形成一个居住腔,底座的上端面开口,底座上端面环绕底座一圈设置有一个环形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一个气囊件,气囊件底部与填充腔底面接触,气囊件的另一端伸出于底座上端面,整个底座的上端开口端安装一个下端面开口的建筑基体件,建筑基体件倒扣在填充腔内,建筑基体件的底部开设有一个与气囊件形状相同的扣入腔,气囊件的顶部伸出端装入于扣入腔内,气囊件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进出气管,进出气管伸入于建筑基体件的内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件整体呈“C”字形,扣入腔呈“C”字形,建筑基体件具有四个面,其包括三个空心墙面以及一个实心墙面,扣入腔设置在空心墙面内,环形填充腔呈四边形状,其中三个面内填充气囊件,并以此形成一个退让腔,实心墙面底部正对着退让腔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实心墙面上设置有一移门,移门横向抽拉设置在实心墙面上,正对着移门的底座上设置有一内开的拉门,拉门设置于内侧一面,正对着拉门的底座外侧面设置有一个供人通过的开口腔,当建筑基体件挤压气囊件至极限位置时,移门的位置正好对着拉门的位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气囊件为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弹性气囊件,气囊件内部具有一个储气腔,当建筑基体件下压时,气囊件内的空气通过进出气管排出至室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气囊件装入于填充腔内后其外壁面与填充腔内壁面接触,底座外壁面正对着气囊件的位置插入设置有一根以上的金属导热杆,通过金属导热杆在白天时将热量传递至气囊件上并对气囊件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建筑基体件采用一塑料件,扣入腔内壁面设置有隔热棉层,气囊件内的热空气上升至气囊件的顶部并存储在建筑基体件的扣入腔内保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建筑基体件的整体重量小于气囊件的形变恢复力,建筑基体件的顶部设置有一集水盒,整个底座的外部设置一储水罐,集水盒内部具有一个集水腔,外部的储水罐内设置有储水腔,储水罐内伸入一根输水管,输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建筑基体件的顶部并连接集水盒,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一输水泵,输水泵将储水腔内的水抽至集水腔内,输水泵通过室内的水泵控制器控制开关以及通过室内电源供电。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集水盒的一侧还设置有一排水管,排水管向外延伸,且排水管的排水口正对着底部的储水罐,排水管上设置有一电磁阀,该电磁阀通过室内阀门控制器控制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的可以在白天时吸收外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气囊件内部气体温度,在夜间时,通过增加建筑基体件的重量来下压气囊件,进而将气囊件内的气体挤出至室内,增加室内温度;二、本专利技术的保温结构与基体结构分离,当建筑基体件顶起时,由于底座没有保温层,因此比较透气,此时适合凉爽的天气,而如果直接将整个临时建筑房设置固定的保温结构,那么这层保温结构虽然很多时候都用的上,但是在需要室内外空气接近时,很难满足要求,使用不灵活;三、本专利技术在建筑基体件下压至底座内后,整体高度降低,增加整个建筑体的内部密封性,进而可以大大提升抗风能力以及保温能力,应对复杂恶劣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基体件下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建筑活动板房,包括一基板15,基板15上安装底座19,底座19内部形成一个居住腔21,底座19的上端面开口,底座19上端面环绕底座一圈设置有一个环形填充腔22,填充腔22内填充一个气囊件33,气囊件33底部与填充腔22底面接触,气囊件33的另一端伸出于底座19上端面,整个底座19的上端开口端安装一个下端面开口的建筑基体件1,建筑基体件1倒扣在填充腔22内,建筑基体件1的底部开设有一个与气囊件33形状相同的扣入腔,气囊件33的顶部伸出端装入于扣入腔内,气囊件33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进出气管32,进出气管32伸入于建筑基体件1的内部。其中,气囊件33整体呈“C”字形,扣入腔呈“C”字形,建筑基体件1具有四个面,其包括三个空心墙面以及一个实心墙面20,扣入腔设置在空心墙面内,环形填充腔22呈四边形状,其中三个面内填充气囊件33,并以此形成一个退让腔55,实心墙面20底部正对着退让腔55设置,设置实心墙面20以及C字形的气囊件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有进出的空间,即门体的设置,所以需要三面保温加热,留一个面进出即可。其中,实心墙面20上设置有一移门4,移门4横向抽拉设置在实心墙面20上,正对着移门4的底座19上设置有一内开的拉门14,拉门14设置于内侧一面,正对着拉门14的底座外侧面设置有一个供人通过的开口腔(为图示),可以在拉门14或者移门4上开设透气孔,增加气流流动性。当建筑基体件挤压气囊件至极限位置时,移门的位置正好对着拉门的位置,此时如果使用者在室内,可以向内打开拉门,此时露出移门,再向一侧滑动拉门,即可打开室外空间,室内人员穿过开口腔至室外。如果此时建筑基体件处于顶起状态,那么此时可以直接打开拉门即可进出室内外,一般设置门的位置最好在北面,这样其它三个面可以与阳光接触来吸热。其中,气囊件33为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弹性气囊件,气囊件33内部具有一个储气腔18,当建筑基体件1下压时,气囊件内的空气通过进出气管32排出至室内,气囊件33装入于填充腔内后其外壁面与填充腔内壁面接触,底座外壁面正对着气囊件33的位置插入设置有一根以上的金属导热杆17,通过金属导热杆17在白天时将热量传递至气囊件33上并对气囊件33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这样气囊件33内部的热空气会上浮进入到建筑基体件内部的扣入腔中存储,不断的加热不断的上浮存储。本实施例中,建筑基体件1采用一塑料件,扣入腔内壁面设置有隔热棉层(为图示),气囊件33内的热空气上升至气囊件33的顶部并存储在建筑基体件1的扣入腔内保温,通过隔热棉层使得整个建筑基体件成为一个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基板上安装底座,底座内部形成一个居住腔,底座的上端面开口,底座上端面环绕底座一圈设置有一个环形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一个气囊件,气囊件底部与填充腔底面接触,气囊件的另一端伸出于底座上端面,整个底座的上端开口端安装一个下端面开口的建筑基体件,建筑基体件倒扣在填充腔内,建筑基体件的底部开设有一个与气囊件形状相同的扣入腔,气囊件的顶部伸出端装入于扣入腔内,气囊件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进出气管,进出气管伸入于建筑基体件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基板上安装底座,底座内部形成一个居住腔,底座的上端面开口,底座上端面环绕底座一圈设置有一个环形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一个气囊件,气囊件底部与填充腔底面接触,气囊件的另一端伸出于底座上端面,整个底座的上端开口端安装一个下端面开口的建筑基体件,建筑基体件倒扣在填充腔内,建筑基体件的底部开设有一个与气囊件形状相同的扣入腔,气囊件的顶部伸出端装入于扣入腔内,气囊件上设置有一根以上的进出气管,进出气管伸入于建筑基体件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件整体呈“C”字形,扣入腔呈“C”字形,建筑基体件具有四个面,其包括三个空心墙面以及一个实心墙面,扣入腔设置在空心墙面内,环形填充腔呈四边形状,其中三个面内填充气囊件,并以此形成一个退让腔,实心墙面底部正对着退让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实心墙面上设置有一移门,移门横向抽拉设置在实心墙面上,正对着移门的底座上设置有一内开的拉门,拉门设置于内侧一面,正对着拉门的底座外侧面设置有一个供人通过的开口腔,当建筑基体件挤压气囊件至极限位置时,移门的位置正好对着拉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活动板房,其特征在于:气囊件为具有形变恢复能力的弹性气囊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