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38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梁、第二梯梁,以及设于第一梯梁和第二梯梁之间的预制楼梯;上、第二梯梁中均预埋有朝向预制楼梯伸出的支撑件,预制楼梯具有上、第二梯端,上、第二梯端分别搭设于相应的支撑件上,第一梯端与相应的支撑件通过第一隔震结构固连,第二梯端与相应的支撑件通过第二隔震结构可拆卸连接,且预制楼梯可在外力作用下有限靠近或远离第二梯梁上的支撑件。在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两个隔震结构可消减地震竖向力作用,减小楼梯结构破坏。滑动端的第二隔震结构可在地震作用下使预制楼梯进行左右限位滑动,从而消减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的能量聚集,减小地震力对节点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现浇建筑结构的楼梯间通常将楼梯梁、楼梯板、平台板整体浇筑,当建筑遭遇地震时,楼梯间不但承受竖向力,同时也将承受一定水平力,而楼梯板、楼梯梁的节点为整体浇筑,在抵抗水平力时极易发生破坏,影响结构安全。常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楼梯间则是将楼梯板预制,楼梯梁与平台板整体浇筑,预制楼梯板搁置在楼梯梁上,形成一端固定一端滑动的简支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预制楼梯会产生位移,与周边的结构发生碰撞,而影响使用功能甚至破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910105977公开了一种上下两端均滑动连接支撑抗震型装配式楼梯,该结构中预制楼梯与梯梁的连接节点构造比较复杂,施工操作比较麻烦,且上下两端同时采用滑动连接支撑,因此楼梯只能沿水平方向滑动,竖向无法活动,竖向的力会使得支承牛腿与滑槽挤压,一旦出现变形,节点即会失效,因此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容易遭受竖向力的破坏。中国技术专利CN201920369469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减震楼梯结构,预制楼梯搁置在现浇梯梁上,预制楼梯与梯梁之间只简单设置隔震垫,上下两端踏步比较薄弱,遭遇地震时,容易出现剪切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同时消减地震水平和竖向作用力,减少楼梯结构破坏的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梁、第二梯梁,以及设于第一梯梁和第二梯梁之间的预制楼梯;所述第一梯梁和第二梯梁中均预埋有朝向预制楼梯伸出的支撑件,所述预制楼梯具有第一梯端和第二梯端,所述第一梯端和第二梯端分别搭设于相应的支撑件上,所述第一梯端与相应的支撑件通过第一隔震结构固连,所述第二梯端与相应的支撑件通过第二隔震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预制楼梯可在外力作用下有限靠近或远离第二梯梁上的支撑件。装配式楼梯的固定端和滑动端均采用隔震结构与牛腿进行隔离并连接,在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两个隔震结构可消减地震竖向力作用,减小楼梯结构破坏。滑动端的第二隔震结构可在地震作用下使预制楼梯进行左右限位滑动,从而消减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的能量聚集,减小地震力对节点的破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作为第一隔震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第一隔震结构包括固定于相应支撑件顶端面上的第一紧固件,以及设于第一梯端底端面和支撑件顶端面之间的第一隔震支座,所述第一梯端上开设有与第一紧固件对应的第一竖向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相应的第一竖向通孔中并将第一梯端和相应的支撑件固定,所述第一竖向通孔中填充有固连第一梯端和第一紧固件的灌浆料。第一隔震结构通过第一紧固件以及灌浆混凝土将支撑件与装配式楼梯连接固定,钢牛腿与装配式楼梯之间用弹性隔震支座隔离,在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弹性隔震支座可消减地震竖向力作用,减楼梯结构破坏。作为第二隔震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第二隔震结构包括固定于相应的支撑件顶端面上的第二紧固件,以及设于第二梯端底端面和相应的支撑件顶端面之间的第二隔震支座,所述第二梯端上开设有与第二紧固件对应的第二竖向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相应的第二竖向通孔中并将第二梯端和相应的支撑件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的外壁和第二竖向通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隔震结构通过连接螺栓将支撑件与装配式楼梯连接,当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一方面第二隔震支座可消减地震竖向力作用,减楼梯结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紧固件和通孔之间具有间隙,因而预制楼梯可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左右限位滑动,从而消减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的能量聚集,减小地震力对节点的破坏。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下部均穿设有用于调整预制楼梯安装标高的柔性垫块,所述柔性垫块设于相应梯端的底端面和相应支撑件的顶端面之间。通过垫块确定安装标高,免除了梯梁上铺筑砂浆找平的湿作业方式,施工更为高效、便捷。垫片为柔性垫片,可进一步起到减震作用。所述第一梯端和第二梯端的底端面与相应的隔震支座对应的位置向上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隔震支座和第二隔震支座的上部置于相应的第一凹槽中。为避免紧固件伸出影响楼梯使用功能,所述第一梯端和第二梯端的顶端面与相应的紧固件对应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上端伸入相应的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梯端上的第二凹槽底面铺设有第一连接板,多个第一紧固件的上端均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梯端上的第二凹槽底面铺设有与第二紧固件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上端穿过相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件顶端面上安装有一安装板,相应的紧固件和隔震支座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支撑件包括钢牛腿结构和连接于钢牛腿结构朝向相应梯梁一侧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伸入相应的梯梁中。装配式楼梯的支撑端为钢牛腿,钢牛腿相较于混凝土牛腿具有更好的延性,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使得装配式楼梯的支承结构更加安全可靠。所述钢牛腿结构包括水平板、连接于水平板朝向相应梯梁一侧下端的竖向板,以及连接于水平板和竖向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连接钢筋设于竖向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梯的固定端节点采用弹性隔震装置,弹性隔震装置通过连接螺栓、整板垫板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与装配式楼梯连接固定,钢牛腿与装配式楼梯之间用弹性隔震支座隔离,在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弹性隔震支座可消减地震力作用,减楼梯结构破坏。装配式楼梯的滑动端节点采用滑移隔震装置,滑移隔震装置通过连接螺栓、独立垫板与装配式楼梯连接锁定,当建筑物遭遇地震作用时,该节点可通过滑移支座进行限位滑动,从而消减地震作用下的能量聚集,减小地震力对节点的破坏。2、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梯采用干式节点,结构可靠,安装便捷,安全高效。且装配式楼梯的支撑端为钢牛腿,钢牛腿相较于混凝土牛腿具有更好的延性,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使得装配式楼梯的支承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梯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梯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楼梯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隔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隔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预制楼梯;11、第一梯端;111、第一竖向通孔;12、第二梯端;121、第二竖向通孔;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支撑件;21、钢牛腿结构;211、水平板;212、竖向板;213、加强板;22、连接钢筋;3、第一梯梁;4、第二梯梁;5、第一隔震结构;51、第一紧固件;52、第一隔震支座;53、灌浆料;54、第一连接板;6、第二隔震结构;61、第二紧固件;62、第二隔震支座;63、第二连接板;7、柔性垫块;8、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梁(3)、第二梯梁(4),以及设于第一梯梁(3)和第二梯梁(4)之间的预制楼梯(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梁(3)和第二梯梁(4)中均预埋有朝向预制楼梯(1)伸出的支撑件(2),所述预制楼梯(1)具有第一梯端(11)和第二梯端(12),所述第一梯端(11)和第二梯端(12)分别搭设于相应的支撑件(2)上,所述第一梯端(11)与相应的支撑件(2)通过第一隔震结构(5)固连,所述第二梯端(12)与相应的支撑件(2)通过第二隔震结构(6)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预制楼梯(1)可在外力作用下有限靠近或远离第二梯梁(4)上的支撑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包括第一梯梁(3)、第二梯梁(4),以及设于第一梯梁(3)和第二梯梁(4)之间的预制楼梯(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梁(3)和第二梯梁(4)中均预埋有朝向预制楼梯(1)伸出的支撑件(2),所述预制楼梯(1)具有第一梯端(11)和第二梯端(12),所述第一梯端(11)和第二梯端(12)分别搭设于相应的支撑件(2)上,所述第一梯端(11)与相应的支撑件(2)通过第一隔震结构(5)固连,所述第二梯端(12)与相应的支撑件(2)通过第二隔震结构(6)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预制楼梯(1)可在外力作用下有限靠近或远离第二梯梁(4)上的支撑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上部隔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震结构(5)包括固定于相应支撑件(2)顶端面上的第一紧固件(51),以及设于第一梯端(11)底端面和支撑件(2)顶端面之间的第一隔震支座(52),所述第一梯端(11)上开设有与第一紧固件(51)对应的第一竖向通孔(111),所述第一紧固件(51)穿设于相应的第一竖向通孔(111)中并将第一梯端(11)和相应的支撑件(2)固定,所述第一竖向通孔(111)中填充有固连第一梯端(11)和第一紧固件(51)的灌浆料(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上部隔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震结构(6)包括固定于相应的支撑件(2)顶端面上的第二紧固件(61),以及设于第二梯端(12)底端面和相应的支撑件(2)顶端面之间的第二隔震支座(62),所述第二梯端(12)上开设有与第二紧固件(61)对应的第二竖向通孔(121),所述第二紧固件(61)穿设于相应的第二竖向通孔(121)中并将第二梯端(12)和相应的支撑件(2)固定,所述第二紧固件(61)的外壁和第二竖向通孔(12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震结构(5)包括固定于相应支撑件(2)顶端面上的第一紧固件(51),以及设于第一梯端(11)底端面和支撑件(2)顶端面之间的第一隔震支座(52),所述第一梯端(11)上开设有与第一紧固件(51)对应的第一竖向通孔(111),所述第一紧固件(51)穿设于相应的第一竖向通孔(111)中并将第一梯端(11)和相应的支撑件(2)固定,所述第一竖向通孔(111)中填充有固连第一梯端(11)和第一紧固件(51)的灌浆料(53);所述第一紧固件(51)和第二紧固件(61)的下部均穿设有用于调整预制楼梯(1)安装标高的柔性垫块(7),所述柔性垫块(7)设于相应梯端的底端面和相应支撑件(2)的顶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隔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震结构(5)包括固定于相应支撑件(2)顶端面上的第一紧固件(51),以及设于第一梯端(11)底端面和支撑件(2)顶端面之间的第一隔震支座(52),所述第一梯端(11)上开设有与第一紧固件(51)对应的第一竖向通孔(111),所述第一紧固件(51)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沈有辉李宏谢凯峰衣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