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心筒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
技术介绍
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超高层核心筒施工一般采用顶模进行施工。在施工时,一般核心筒竖向结构先施工,水平结构后进行施工。而为不影响核心筒竖向结构顶模施工,水平结构预留的板筋弯曲到核心筒墙体内,与墙体混凝土同时进行浇筑,后期水平结构施工时候再将预留的板筋剔出。现有的核心筒广泛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这种方法工期较长,施工费用较高,施工效率低,导致综合经济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其能够快速安装,施工工期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四块剪力墙,且四块剪力墙依次相邻设置形成筒状结构,相邻所述剪力墙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四个桩柱;四个所述桩柱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桩柱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剪力墙两侧的固定件;所述桩柱的上端面开设有截面呈方形的插槽,桩柱的下端面设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柱;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于桩柱上的第一L型板和可拆卸地固定于桩柱上的第二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的高度方向与桩柱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四块剪力墙(11),且四块剪力墙(11)依次相邻设置形成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n相邻所述剪力墙(11)通过连接装置(2)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四个桩柱(21);四个所述桩柱(21)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桩柱(21)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剪力墙(11)两侧的固定件(22);/n所述桩柱(21)的上端面开设有截面呈方形的插槽(211),桩柱(21)的下端面设有与插槽(211)相适配的插柱(212);所述固定件(22)包括固定于桩柱(21)上的第一L型板(221)和可拆卸地固定于桩柱(21)上的第二L型板(222);所述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高度方向与桩柱(21)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水平部均固定于桩柱(21)的同一侧壁上,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竖直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L型板(222)靠近第一L型板(221)的一侧设有第一燕尾条(223);所述剪力墙(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燕尾条(223)适配的第一燕尾槽(111),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四块剪力墙(11),且四块剪力墙(11)依次相邻设置形成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剪力墙(11)通过连接装置(2)进行连接固定;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四个桩柱(21);四个所述桩柱(21)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桩柱(21)相邻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剪力墙(11)两侧的固定件(22);
所述桩柱(21)的上端面开设有截面呈方形的插槽(211),桩柱(21)的下端面设有与插槽(211)相适配的插柱(212);所述固定件(22)包括固定于桩柱(21)上的第一L型板(221)和可拆卸地固定于桩柱(21)上的第二L型板(222);所述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高度方向与桩柱(21)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水平部均固定于桩柱(21)的同一侧壁上,第一L型板(221)和第二L型板(222)的竖直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L型板(222)靠近第一L型板(221)的一侧设有第一燕尾条(223);所述剪力墙(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燕尾条(223)适配的第一燕尾槽(111),且第一燕尾槽(111)的上槽壁贯穿于剪力墙(11)的侧壁;
所述桩柱(21)远离固定件(2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桩柱(21)的加强件(5);
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桩柱(21)的上端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连接梁(23);所述连接梁(23)与桩柱(21)通过连接件(4)连接;所述连接梁(23)为H型钢,H型钢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两侧的筋板;所述筋板的两侧与底板成型有凹槽;所述剪力墙(11)的上下两端位于凹槽内;
所述连接件(4)包括固定于筋板两端的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两端分别与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桩柱(21)的端部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筒体(1)外设有钢架组件(6);所述钢架组件(6)包括多个方管状的立柱(61)和连接相邻两个立柱(61)的横梁(62);所述立柱(61)沿筒体(1)的外侧阵列分布设置;所述立柱(61)与横梁(62)通过安装部(7)进行连接;
所述剪力墙(11)内预埋有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上连接有第一钢梁(8);所述第一钢梁(8)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立柱(61)固定连接;
所述桩柱(21)上远离固定件(2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钢梁(9);所述第二钢梁(9)为H型钢;所述第二钢梁(9)的一端与桩柱(21)通过搭扣部(91)连接,第二钢梁(9)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立柱(6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11)长度方向的两侧预制有固定部(12);所述固定部(12)包括插接于剪力墙(11)内部的钢板(121);所述钢板(121)的长度方向与剪力墙(11)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21)上远离固定件(2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燕尾槽(224);所述第二燕尾槽(224)靠近桩柱(21)的端部且第二燕尾槽(224)的槽壁贯穿桩柱(21)的端面;所述加强件(5)包括滑动设于第二燕尾槽(224)内的第二燕尾条(51);两个所述第二燕尾条(51)背离桩柱(21)的一侧固定有与桩柱(21)侧壁贴合的加强板(52);所述加强板(52)沿高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肇才,李志德,张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