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33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包括用于套装在手臂的臂套和铲斗,两者通过外销轴铰接在一起,从而两者能够相对摆动;所述铲斗靠近臂套的一端为圆柱体,在圆柱体内壁上套固有固定内套,固定内套含有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同时还包括有把手调节机构,该把手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套管和圆环,把手套管固定在圆环内侧中心位置,该圆环匹配套装于所述固定内套的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中且能够滑动,在调节把手与铲斗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面临向不同角度挖掘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挖掘方式,也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挖掘习惯进行自由调节,缓解长时间劳作造成手臂疲劳,为野外活动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
本专利技术属于野外活动挖掘采集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
技术介绍
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单调乏味,在节假日和休假期间,人们更加愿意驱车进行野外活动,进行户外活动或者丛林探险时,使用铲具必不可少,目前通常使用工兵铲,现有技术通常是对工兵铲的改进,并没有涉及铲斗器具,实际上,在很多野外、丛林从事探险和采集过程中,铲斗的用途和效率大于工兵铲,工兵铲虽然必要但在挖掘和采集过程并不高效。例如,是手柄加铲头简单组合。这种铲子在使用时,遇到坚硬但又能用铲子挖掘的地质结构(排除石块)时非常难将铲子挖进去,即便是用锤子将铲子敲入坚硬的地质结构,也很难按压动铲子的手柄进行挖掘,而且,不容易将铲子的铲头拔出坚硬的地质结构,给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再如,在调研野外植物分布和多样性工作时,不同生境苔藓采集与取样实验中需要收集多达几百份的苔藓样,没有专用的取样工具,工作量非常艰巨。现有普通的挖掘铲只具有传动挖掘动作,手臂前段套装臂套且手伸进铲斗后紧握调节把手,手在向前和向后拨动时能够控制臂套和铲斗相对摆动,只能完成单方向的挖掘动作。虽然当手臂在转动时带动铲斗一起转动,沿不同角度进行挖掘,但手臂在转动后相对于原来向前和向后拨动更加费力,且方向固定不能随意调节,导致用于疲劳,存在需不同方向挖掘导致手臂必须转动的问题,当沿单一方向挖掘手臂始终不能转动的问题,以及不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挖掘习惯进行自由调节,长时间劳作造成手臂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野外挖掘采集工具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不仅能根据不同使用者的挖掘习惯进行最佳角度调节,而且能够在沿单一方向挖掘时通过调节使手柄转动的调节功能,以及需要沿不同方向挖掘是可以将手臂大部分时间保持在最佳出力位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包括用于套装在手臂的臂套和铲斗,两者通过外销轴铰接在一起,从而两者能够相对摆动;所述铲斗靠近臂套的一端为圆柱体,在圆柱体内壁上套固有固定内套,固定内套含有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同时还包括有把手调节机构,该把手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套管和圆环,把手套管固定在圆环内侧中心位置,该圆环匹配套装于所述固定内套的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中且能够滑动,在调节把手与铲斗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是在调节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转轴配合孔,转轴配合孔内固定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调节扳手,调节扳手位于调节把手内腔的部分有延长的摆杆,同时在调节把手内套固有内挡管和销体,销体位于内挡管外端,位于内挡管外端,在销体与内挡管之间连接有弹簧,在销体与所述摆杆末端连接有拉绳,在所述的圆环上设置有内销孔,同时在所述的圆柱体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外销孔,所述销体从内销孔引出后能插入对应的外销孔中。固定内套含有圆环内腔且一侧有开口,内腔宽度大于开口宽度,圆环匹配套装于固定内套的圆环内腔中且能够滑动,把手套管匹配套装于该开口中且能滑动,圆环的宽度大于把手套管的直径。在所述臂套的下方设置有让位通孔,当铲斗向臂套折叠后,所述的把手调节机构能够进入该让位通孔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挖掘动作的同时,还具有了对把手进行转动调节的功能。其中,保持传统挖掘动作为:手臂前段套装臂套且手伸进铲斗后紧握调节把手,手在向前和向后拨动时能够控制臂套和铲斗相对摆动,完成单方向的挖掘动作。当手臂在转动时,能够带动铲斗一起转动,沿不同角度进行挖掘。对把手进行转动调节的功能为:在面临向不同角度挖掘时,由于手臂在转动后相对于原来向前和向后拨动更加费力,且方向固定不能随意调节,导致用于疲劳,当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把手调节机构转动一个角度后再锁死,就能够克服因需不同方向挖掘导致手臂必须转动的问题,和因沿单一方向挖掘手臂始终不能转动的问题。所以,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挖掘方式,也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挖掘习惯进行自由调节,缓解长时间劳作造成手臂疲劳,为野外活动提供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将把手剖开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是图4中把手与圆环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折叠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臂套,2为铲斗,21为铲斗后壁,22为铲斗前壁,23为外销孔,3为外销轴,4为固定内套,5为把手调节机构,50为把手套管,51为转轴配合孔,52为圆环,53为销体,54为内挡管,55为转轴,56为弹簧,57为拉绳,58为摆杆,59为调节扳手,6为锁丝,7为挡片,8为加强筋,9为让位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野外挖掘铲,包括臂套1和铲斗2,两者通过外销轴3铰接在一起。臂套1用于套装在手臂前端,手伸进铲斗2后紧握调节把手,手在向前和向后拨动时能够控制臂套1和铲斗2相对摆动,完成挖掘动作。手臂在转动时,能够带动铲斗2一起转动,沿不同角度进行挖掘。铲斗2侧面弧形区域设置加强筋8用于提高其强度。同时,如图2所示,又将铲斗2靠近臂套1的一端设计为圆柱体,圆柱体位于铲斗2背部一侧与铲斗后壁21连接,圆柱体位于铲斗前部一侧与铲斗前壁22连接。由图2可知,在圆柱体内壁上套固有固定内套4,固定内套4含有内腔且一侧有开口,内腔宽度大于开口宽度。还包括有把手调节机构5,该把手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套管50和圆环5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圆环52为扁钢片,把手套管50为圆钢管,扁钢片的宽度大于圆钢管直径,把手套管50固定在圆环52内侧中心位置。如图2中,圆环52匹配套装于所述固定内套4的内腔中且能够滑动在调节把手与铲斗2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可见,通过把手调节机构能够转动和被锁定,从而长时间沿某一个方向挖掘手臂疲劳时,通过操控锁紧机构控制把手调节机构转动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而实现了手臂基本不翻转的情况下应对不同角度的挖掘过程。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采用的一种锁紧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是在调节把手的下侧设置有转轴55配合孔51,转轴55配合孔51内固定有转轴55,转轴55上套装有调节扳手59,在需要调节转动时,用小拇指可以控制该调节扳手59。调节扳手59位于调节把手内腔的部分有延长的摆杆58,同时在调节把手内套固有内挡管54和销体53,内挡管54通过锁丝6被固定,销体53位于内挡管54外端,位于内挡管54外端,在销体53与内挡管54之间连接有弹簧56,在销体53与所述摆杆58末端连接有拉绳57,在所述的圆环52上设置有内销孔,同时在所述的圆柱体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外销孔23,所述销体53从内销孔引出后能插入对应的外销孔23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固定内套4含有圆环52内腔且一侧有开口,内腔宽度大于开口宽度,圆环52匹配套装于固定内套4的圆环52内腔中且能够滑动,把手套管50匹配套装于该开口中且能滑动,圆环52的宽度大于把手套管50的直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包括用于套装在手臂的臂套和铲斗,两者通过外销轴铰接在一起,从而两者能够相对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靠近臂套的一端为圆柱体,在圆柱体内壁上套固有固定内套,固定内套含有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同时还包括有把手调节机构,该把手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套管和圆环,把手套管固定在圆环内侧中心位置,该圆环匹配套装于所述固定内套的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中且能够滑动,在调节把手与铲斗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包括用于套装在手臂的臂套和铲斗,两者通过外销轴铰接在一起,从而两者能够相对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靠近臂套的一端为圆柱体,在圆柱体内壁上套固有固定内套,固定内套含有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同时还包括有把手调节机构,该把手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套管和圆环,把手套管固定在圆环内侧中心位置,该圆环匹配套装于所述固定内套的圆环内腔或圆环卡槽中且能够滑动,在调节把手与铲斗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定位野外挖掘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是在调节把手的一侧设置有转轴配合孔,转轴配合孔内固定有转轴,转轴上套装有调节扳手,调节扳手位于调节把手内腔的部分有延长的摆杆,同时在调节把手内套固有内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勤睿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