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及配置它的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它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固定于从脊檩至檐檩的边缘上构成袋状的建筑物的屋顶,其特征在于,从供气口向袋状物内供给温暖的空气,保持袋状物处于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融化建筑物屋顶的积雪和保持室内温度的双重结构的屋顶及设置该屋顶的建筑物、尤其是温室。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促进植物栽培的温室的融雪装置,已知在温室的屋顶部分的外侧配置洒水用的管道、供给地下水或热水进行喷洒的融雪装置(日本专利特开昭63-263021号公报等)。但是,该装置中,由于洒水用的管道暴露在屋外,所以存在在冬季的夜间等、若不排空管道内的水会冻结而损伤管道的缺点。此外,已知使倾斜的屋顶上的雪向檐沟滑落、通过设置于檐沟旁的融雪装置融化滑落的雪的除雪装置(日本专利特开平9-107806号公报)。该装置的滑落的方式是通过空调装置将温室内变暖,使以被覆材料(玻璃板、硬质合成树脂板等)形成的屋顶升温,融化屋顶上的积雪,使积雪慢慢地向檐沟方向移动。此外,该装置的檐沟的方式是预先设置开孔的开水管和热水管,通过在开水管中通上开水,使雪变得松散,同时从热水管的孔喷出的热水融化积雪。屋顶是板,是一重的,用于融化屋顶上的积雪的热源是温室内的暖气。该方式中,存在喷嘴冻结而雪不能全部融化并且积雪形成隧道状、融雪不充分、喷嘴被垃圾堵塞、由于用水而不是空气来融雪因而需要强力的泵等问题。此外,提出了在连栋式楼房屋顶的天沟安装檐沟、在檐沟内设置热水循环管道、并在天沟旁的室内配置热风导管、向天沟喷出热风的融雪装置(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3789号公报等)。该装置中,塑料膜覆盖的屋顶上的积雪通过热风取暖器保温的温室内的暖气融化,从平滑的薄膜上滑落。滑落的雪的一部分积存在檐沟中,被在热水管道中循环的温水融化,经檐沟排水。若再配以向薄膜喷出热风,则可以容易地融化檐沟上部的雪的空洞部分,有利于融雪完全、迅速地进行。屋顶是板,是一重的,用于融化屋顶上的积雪的热源是温室内的暖气。但是,存在由于热风的喷出是局部的因而融雪不充分、需要强力的泵,以及冻结等问题。在日本农业气象学会2000年度全国大会、日本生物环境调节学会2000年大会联合会议演讲摘要的450~451页有关于通过空气膜屋顶结构利用太阳能的房屋的记载。记载了该空气膜屋顶结构用于在不损害房屋的采光性的情况下确保结构强度。但是,没有关于向空气膜屋顶,即袋状的屋顶供给温暖的空气,排出该袋状物内的空气的记载。因此,由于该空气膜屋顶内的空气不是温暖的,所以绝热及保温效果不佳,也无法期待在屋顶有积雪时有融雪的效果。专利技术的揭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以往的透明树脂薄膜制的双重结构的屋顶存在的缺点,即,提供设置不产生阴影、雨水·雪水顺利地流下、雪顺利地滑落、融雪·保温性能良好、具有耐久性、双重结构(袋状物)的厚度和温度分布一样、组装施工简便、操作性好、材料费·建造费便宜的屋顶和设置该屋顶的建筑物。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固定于从脊檩至檐檩的边椽上构成袋状的建筑物的屋顶,其特征在于,从供气口向袋状物内供给温暖的空气,保持袋状物处于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较好是将袋状物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椽上、将袋状物沿椽的方向分隔的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固定于拱形外框上构成袋状的建筑物的拱形屋顶,其特征在于,将袋状物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拱形中框上,将袋状物沿椽的方向分隔,从供气口向袋状物内供给温暖的空气,保持袋状物处于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的屋顶较好是在所述各袋状物之间具有连通管。此外,本专利技术是具有所述的任一种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的建筑物,尤其是温室。本专利技术是,建筑物的连栋式屋顶由所述的任一种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构成,而且相向的屋顶的天沟配置通过供给温暖的空气维持拉伸状态的透明树脂薄膜制融雪导管的连栋式建筑物。本专利技术的连栋式建筑物较好是在建筑物的连栋式屋顶的二块透明树脂薄膜之间的天沟旁沿和长条状的薄膜紧固用具相同方向配置通液管,配置使该通液管可流通热水或热防冻溶液的连栋式建筑物热水管,使该热水管流通热水。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长条状的薄膜紧固用具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温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温室的另外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符号的说明)1透明树脂薄膜2袋状物3供气口4排气口5连通管11脊檩12檐檩13边椽14椽15屋顶16支柱17室壁18天沟21长条状薄膜紧固用具(承载部件)22长条状薄膜紧固用具(压紧部件)31融雪导管32翼部33管子34供气口35气体喷出口36管道41通液管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具有双坡屋顶的温室为代表的建筑物一般由组装柱、大梁、小梁等部件构成的主体和组装脊檩、檐檩、边椽、椽、屋架、人字木等部件构成的双坡屋顶组成的骨架构成。各部件主要是金属制管道、型材,使用直角夹具、活动夹具等连接工具将它们组装,分别建成主体、屋顶的骨架。将主要是透明树脂制的板或薄膜展开固定在骨架上,从而构成例如温室。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主体和屋顶的结构与一般的建筑物没有什么不同,主体和屋顶的骨架可以由一般的材料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的屋顶和具有该屋顶的建筑物的一个示例的温室使用附图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如图1所示,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1固定在从脊檩11到檐檩12的边椽13上构成袋状的双坡屋顶15,是通过从供气口3供给的温暖的空气使袋状物2保持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4排出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15。较好是将袋状物2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椽14,在椽的方向分隔袋状物2,在各袋状物2之间设置连通管5,可以使空气在各袋状物2之间互相流通的结构。分隔的袋状物2的宽度、即相邻的椽14之间的距离或椽14与边椽13之间的距离,较好是20~400cm,更好是30~250cm。供气口3的直径较好是1~60cm,更好是4~30cm。排气口4的直径较好是0.4~80cm,更好是0.5~40cm。通过改变排气口4的直径,可以调整融雪和保温能力。连通管5的直径较好是1~60cm。在椽14上固定透明树脂薄膜1时,如图2所示,将构成屋顶15的二块透明树脂薄膜1或袋状透明树脂薄膜1的端部放置在固定于边椽13上的长条状薄膜紧固用具(承载部件)21上,覆上对应的长条状薄膜紧固用具(压紧部件)22从而进行固定。薄膜紧固用具21、22可以例举市场上销售的滑闩式“スライレ一ル”(东都兴业株式会社制)。当然,透明树脂薄膜1的固定并不局限于该优选例。温室的屋顶15是半圆筒状的弧形时,与所述的双坡屋顶15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即,仅仅是双坡屋顶15的情况下的呈直线的边椽13、椽14在弧形屋顶15的情况下弯曲成弧形。因此,透明树脂薄膜1的固定使用弯曲的长条状薄膜紧固用具21(承载部件)和22(压紧部件)同样地进行。接着,对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例子的双坡屋顶的温室使用图3进行说明。在不将袋状物2在椽方向上分隔时,袋状物2的中间部分不固定于椽14,所以不需要连通管。图3中是具有双坡屋顶15的温室,双坡屋顶15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1固定在从脊檩11到檐檩12的边椽13上构成袋状、通过将袋状物2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椽14上而在椽的方向分隔袋状物2、通过从供气口3供给的温暖的空气使袋状物2保持拉伸状态、将袋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它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固定于从脊檩至檐檩的边椽上构成袋状的建筑物的屋顶,其特征在于,从供气口向袋状物内供给温暖的空气,保持袋状物处于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其特征还在于,将袋状物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椽上,沿椽的方向分隔袋状物。3.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它是将二块透明树脂薄膜固定于拱形外框上构成袋状的建筑物的拱形屋顶,其特征在于,将袋状物的中间部分固定在拱形中框上,将袋状物沿椽的方向分隔,从供气口向袋状物内供给温暖的空气,保持袋状物处于拉伸状态,将袋状物内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物的透明树脂薄膜制屋顶,其特征还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﨑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绿色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