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钢桁架梁桥使用钢桁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作为主梁的截面形式,桁架梁桥由主桁、联结系、桥面系及桥面组成。主桁架是钢桁架梁桥的主要承重结构,它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支座。主桁各杆件之间通过节点板连接形成节点,有斜腹杆交汇的节点的受力、构造尤为复杂。连续梁桥中存在正负弯矩,中间支点处的内力变化较大,因此常常需要采用不同高度的腹杆来变化梁高,但制造和施工均较复杂。同时桁架梁桥本身自重较轻,需采用较大的梁高来提高刚度,减少挠曲程度,梁高一般为跨径的1/7左右。这一定程度上会使桁架梁桥的横向稳定性减弱,同时不利于建造较大跨径的桁架梁桥。体外预应力技术,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结构构件截面之外,与预应力筋布置在结构构件截面内相对而言的预应力技术。采用该技术的结构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调整体外预应力束的应力,甚至更换体外预应力束,从而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另外,体外预应力筋布置灵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桁架主梁(1)、纵向预应力筋(2)、斜向预应力筋(3)、支座(4)、侧立柱(5)、桁架弹性支撑的支撑横梁(6)及锚固装置(7);/n侧立柱(5)设置于紧邻桁架桥墩支座(4)两侧的竖腹杆处,用于锚固斜向预应力筋(3)并将锚固力的竖向荷载传递到桥墩上;沿跨设置有对桁架主梁(1)起到弹性支撑的支撑横梁(6),斜向预应力筋(3)的一侧锚固在支撑横梁(6)上,另一侧与侧立柱(5)相连及锚固;在与桁架主梁(1)下弦杆平行的每对支撑横梁(6)间用纵向预应力筋(2)进行对拉及锚固,以实现对桁架主梁(1)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桁架主梁(1)、纵向预应力筋(2)、斜向预应力筋(3)、支座(4)、侧立柱(5)、桁架弹性支撑的支撑横梁(6)及锚固装置(7);
侧立柱(5)设置于紧邻桁架桥墩支座(4)两侧的竖腹杆处,用于锚固斜向预应力筋(3)并将锚固力的竖向荷载传递到桥墩上;沿跨设置有对桁架主梁(1)起到弹性支撑的支撑横梁(6),斜向预应力筋(3)的一侧锚固在支撑横梁(6)上,另一侧与侧立柱(5)相连及锚固;在与桁架主梁(1)下弦杆平行的每对支撑横梁(6)间用纵向预应力筋(2)进行对拉及锚固,以实现对桁架主梁(1)在竖向平面内的加强和张拉;从而实现桁架主梁(1)与纵向预应力筋(2)、斜向预应力筋(3)共同分担荷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侧立柱(5)设置于紧邻桁架桥墩支座(4)两侧的竖腹杆处,并通过支座(4)将侧立柱(5)的竖向荷载传递至桥墩基础;
侧立柱(5)采用工字型钢,其一是为斜向预应力筋(3)提供锚固端,其二是承受张紧的斜向预应力筋(3)的竖向分力,并将其直接传递到桥墩上;侧立柱(5)的竖向每隔指定间距增设加劲板,提高局部的抗压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允许侧立柱(5)与桁架主梁(1)两侧的竖腹杆在允许范围内有相对水平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侧立柱(5)上预留的预应力筋管道,将桁架主梁(1)跨中侧的斜向预应力筋(3)穿过设置在中间支座(4)上的侧立柱(5)上预留的预应力筋管道,并锚固在侧立柱(5)的另一侧;针对同一中间支座(4)的侧立柱(5),该中间支点的边跨侧的斜向预应力筋(3)也将交汇锚固在该侧立柱(5)的对应点上,并实现体外预应力筋的水平分力的传递及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工侧立柱(5)时,在侧立柱(5)外侧壁相应位置处焊接与斜向预应力方向垂直的锚垫板,以方便斜向预应力筋(3)的张拉及锚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体外预应力筋提高桁架梁桥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