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回弹的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05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回弹的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得到预聚物;将所述预聚物与扩链剂进行二次聚合,添加链终止剂终止聚合,得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向所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中任选地加入添加剂,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纺纱,得到所述氨纶纤维;所述异氰酸酯为包含二异氰酸酯和碳化二亚胺改性异氰酸酯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氨纶纤维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回弹性能,强度为1.70‑2.00g/d或更高,定伸应力为10.5‑13.5cN,断裂伸长率为520‑600cN或更高,弹性回复率为93‑95%或更高,大大提高了氨纶面料在高回弹领域的织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高回弹的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回弹的氨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氨纶是由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经过纺丝成形而制得的弹性纤维。一般而言,氨纶的断裂伸长为500%~700%,弹性回复率大于90%,被广泛用于针织和机织物中。为了满足使用要求,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例如:运动员的护膝、护腕、运动服、女士胸衣吊带、游泳衣等)需要更高回弹性能的氨纶纤维。由于软硬段在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氨纶通常表现为微相分离的聚集态结构,而微相分离程度越大,纤维的耐疲劳性、回弹性能等力学性能就越好。目前已有的改善氨纶回弹性能的方法也都基于此考虑,其中有的通过改善软段结构来达到提高软硬段分离程度的目的,比如美国专利文献US5981686,US5000899,US5708118等;有的采用二次补加MDI的方式增加氨纶预聚物中的物理交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469463;有的通过添加特殊的扩链剂提高硬段之间的物理交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757741B;还有的通过纺丝和染整过程中的交联反应来提高回弹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和高回弹的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得到预聚物;将所述预聚物与扩链剂进行二次聚合,添加链终止剂终止聚合,得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向所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中任选地加入添加剂,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纺纱,得到所述氨纶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和高回弹的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得到预聚物;将所述预聚物与扩链剂进行二次聚合,添加链终止剂终止聚合,得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向所述聚氨酯脲的聚合物原液中任选地加入添加剂,搅拌均匀,然后进行纺纱,得到所述氨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包含二异氰酸酯和碳化二亚胺改性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碳化二亚胺改性异氰酸酯的含量为所述异氰酸酯的5-20wt%,优选7-15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二亚胺改性异氰酸酯为碳化二亚胺改性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者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其他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更优选选自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更进一步优选选自含量为1-5%的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含量为95-99%的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和/或,
所述多元醇选自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丙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钦一高振华齐旺顺张宏科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