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1200℃短时高温组织稳定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17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1200℃短时高温组织稳定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包括Fe、Cr、Al、Mo、Nb、Ta和Zr元素,C、Si、Mn、S、P为杂质元素,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wt.%),Cr:13.0~15.0,Al:4.0~5.0,Mo:1.5~3.0,Nb:0.2~2.0,Ta:0.5~1.5,Zr:0.2~0.4,Si≤0.4,C≤0.02,Mn≤0.8,S≤0.035,P≤0.035,Fe:余量,且Cr/(Mo+Nb+Ta+Zr)的原子百分数比例为8:1,Mo/(Nb+Ta+Zr)的原子百分数比例为2:1,Nb/Ta=1:1,并在此基础上调整(Nb/Ta)和Zr的比例。本发明专利技术材料的组织特征为在1050~1200℃高温下,除了在基体晶界上析出Laves相粒子外,还存在一类具有高温稳定的以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1200℃短时高温组织稳定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热不锈钢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在1200℃/1h仍未发生回溶现象,表现出优异的高温组织稳定性,从而确保了合金在高温下的力学强度,有望用作核反应堆耐事故容错燃料包壳材料、以及超超临界火力发电站的关键结构材料等。背景介绍燃料包壳材料作为核电反应堆中重要的结构材料,因其处在反应堆内部高温高辐照的条件下,故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Zr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可加工性以及低的中子截面吸收系数等,是目前核电反应堆中应用最广的燃料包壳材料。Zr合金包壳材料正常的服役温度约在300℃左右,但当发生透水事故时,堆芯内部的温度可瞬时上升到1000℃以上,甚至1200℃,在此温度下Zr合金包壳材料严重软化,力学性能不满足性能要求;同时Zr元素还会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当氢气聚集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爆炸,例如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因此,需要在提升包壳材料抗氧化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1200℃短时高温组织稳定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包括Fe、Cr、Al、Mo、Nb、Ta和Zr元素,C、Si、Mn、S、P为杂质元素,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wt.%)如下,Cr:13.0~15.0,Al:4.0~5.0,Mo:1.5~3.0,Nb:0.2~2.0,Ta:0.5~1.5,Zr:0.2~0.4,Si≤0.4,C≤0.02,Mn≤0.8,S≤0.035,P≤0.035,Fe:余量,且Cr/(Mo+Nb+Ta+Zr)的原子百分数比例为8:1,Mo/(Nb+Ta+Zr)的原子百分数比例为2:1,N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子析出的1200℃短时高温组织稳定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Cr-Al系铁素体不锈钢包括Fe、Cr、Al、Mo、Nb、Ta和Zr元素,C、Si、Mn、S、P为杂质元素,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wt.%)如下,Cr:13.0~15.0,Al:4.0~5.0,Mo:1.5~3.0,Nb:0.2~2.0,Ta:0.5~1.5,Zr:0.2~0.4,Si≤0.4,C≤0.02,Mn≤0.8,S≤0.035,P≤0.035,Fe:余量,且Cr/(Mo+Nb+Ta+Zr)的原子百分数比例为8:1,Mo/(Nb+T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牛犇董闯张瑞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