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涉及软镜革用PU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瓶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2h,加入二元醇扩链剂与有机溶剂对其进行封端,继续搅拌1h后包料,得到固含量为60%的主剂;于另一反应瓶中加入另一种有机溶剂、异氰酸酯与三官能团扩链剂在70~80℃下反应2h,冷却出料,制得NCO含量为10%、固含量为80%的固化剂;将主剂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稀释直至得到固含量为40%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本案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耐有机硅与增塑剂渗透,用于软镜革时不会出现雾面;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较好的耐水解与耐霉菌性能以及较软的手感;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镜革用PU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PU胶黏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镜革用PU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快速升级,尤其是女士使用的手提包风格迥异,更新频繁。近年来镜面革用PU手提包逐渐兴起,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揉纹类PU合成革类似真皮风格的古板印象。与传统真皮与PU革手提包明显不同的是,镜面革用PU包在阳光照射下能表现出较佳的反射性能“闪闪发亮”,并且其表面异常平整,因而能表现出镜子的风格称其为“镜面革”。普通湿法类的PU革需要经过揉纹处理,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影力光的折射,因而不具备镜子的功效。镜面风格的手提包可以根据手感的差异分成如下几种类型:如回弹型、烙印变色型、硬质型、软弹型、Q感型、绵软型及肉感型等。制备聚氨酯合成革(PU革)时主要是利用PU分子链之间的微相分离达到发泡目的,如果仅靠单纯的PU树脂不能获得所需要的PU革手感,此时需要向树脂中添加一定量的助剂调节,通常使用的助剂有:有机硅、改性聚醚、增塑剂、硅藻土及高岭土等。单纯的PU树脂做出的PU革通常手感较硬,将此类树脂用于硬质型、回弹性与烙印变色型镜面革最好不过。同时由于是单纯的PU树脂,亦无需担心湿法贝斯中会有助剂析出至干法面料表面,造成镜面革表面发雾。镜面发雾的原因还包括PU胶黏剂中残留的有机溶剂析出至干法面料中导致发雾。而软弹型、Q感型、绵软型及肉感型PU镜面革单靠纯PU树脂不可能达到此类手感,必须通过一定量的助剂调节,最常见的方法是将有机硅与增塑剂加入进湿法树脂中制备出由此类手感的湿法贝斯。然而湿法PU树脂中添加有机硅或者增塑剂,容易使得树脂与助剂的相容性较差,在完成干法贴面后这些助剂容易透过PU胶黏剂进入到干法面层,进而导致PU革表面发雾。若是普通的PU革经过揉纹后,革面发雾并不影响其性能与售价,但是镜面革是无需揉纹,若是发雾则直接影响光线的折射,进而直接降低其售价档次。因此,软质类镜面革使用的PU胶黏剂为了防止发雾必须同时具备干贴(贴湿法贝斯时确保胶黏剂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干净)与阻止助剂析出的性能。市面上出售的PU胶黏剂很少有适合于干贴,且能耐有机硅与增塑剂渗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剥离强度与柔软的手感。如何制备适合于软镜革用PU胶黏剂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镜革用PU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期通过该方法使制备出的胶黏剂适合于干贴、且耐有机硅与增塑剂渗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镜革用PU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瓶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2h,随后加入二元醇扩链剂与有机溶剂对其进行封端,继续搅拌1h后包料,得到固含量为60%的主剂;2)于另一反应瓶中加入另一种有机溶剂、异氰酸酯与三官能团扩链剂在70~80℃下反应2h,冷却出料,制得NCO含量为10%、固含量为80%的固化剂;3)将主剂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稀释直至得到固含量为40%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甲基丙二醇酯二醇、聚葵二酸甲基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或聚葵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的异氰酸酯均为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的二元醇扩链剂为甲基丙二醇。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的三官能团扩链剂选自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乙醇胺中的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和步骤2)中的另一种有机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丁酮、丙酮、环己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任意两种。一种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难点在于PU胶黏剂结晶性低的同时具有高强度的剥离,并且所制备的PU胶黏剂适合于干贴的同时,能够耐有机硅与增塑剂的渗透。本案经过研究发现,含侧甲基的聚酯多元醇与扩链剂,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能够降低PU树脂的结晶性能,赋予PU胶黏剂干贴的优势与柔软的手感。同时侧甲基结构在PU树脂中起着“长手臂”的作用,能够阻止湿法贝斯中存在的有机硅与增塑剂渗透进干法面料的表面,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水解、耐热与耐霉菌性能。但是结晶性能较差的PU树脂通常的剥离强度会低,但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组份的方式替代常用的单组份,固化剂中使用了三官能团扩链剂,能与助剂形成交联网状结构,弥补了低结晶性PU胶黏剂剥离低的缺陷。使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PU胶黏剂于软镜革中,具有高剥离、耐水解耐霉菌的特性,并且将其置于空气中放置半年后,表面并没有出现发雾的状况。因此本案的PU胶黏剂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原料成本低廉、产品附加值高的特性,特别适用于软弹型、Q感型、绵软型及肉感型高档PU镜面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聚酯多元醇均具有侧甲基结构,长链多元醇存在侧甲基,好比是手臂一样,能够有效阻止PU树脂中的增塑剂渗出使得软镜革表面发雾,同理含有侧甲基的聚酯多元醇制备的PU胶黏剂在耐水解、防霉、抗热氧化与耐溶剂等方面亦能起到“长手臂”的作用。侧甲基的结构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能够有效降低PU树脂的结晶性能,进而降低其软化点,使其适合于干贴。镜面革的发雾除了与PU胶黏剂中残留的有机溶剂有关外,还与湿法贝斯中存在的有机硅与增塑剂析出有关,本专利技术中选用的聚酯多元醇要同时兼具软化点低(适合于干贴),并且能够阻止有机硅与增塑剂析出的特性。本专利技术中的异氰酸酯选用XDI(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XDI具有单个苯环结构,避免了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对称性双苯环结构的高结晶性能,并且XDI中的异氰酸酯基与苯环之间插入了一个-CH2-有效避免了苯环与异氰酸酯之间的共振防止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形成琨化结构。并且XDI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本专利技术体系中可以免去了催化剂的使用。现在市场使用的催化剂多为有机金属,残留的金属离子容易加速PU革的老化速率,本专利技术使用的XDI能有效的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二元醇扩链剂选择甲基丙二醇;甲基丙二醇由于是非对称结构,由其制备的PU胶黏剂具有较低的结晶性能与较小的粘度,便于革厂使用过程的涂胶处理。同时甲基丙二醇又具有“长手臂”,其所发挥的空间位阻作用能较好的赋予PU胶黏剂耐溶剂、耐水解、防霉及延缓老化等性能。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三官能团扩链剂包括但不限定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亚乙基三胺或三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大量使用带侧甲基的聚酯多元醇与扩链剂,使得制备的PU胶黏剂结晶性较差、软化点低,由此可能导致制备的PU革剥离强度差。因此,本专利技术使用双组份的PU胶黏剂结构,固化剂中则使用三官能团扩链剂,能与主剂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便于增强PU胶黏剂的初粘力与剥离强度。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搭配使用能够使得PU胶黏剂中的溶剂呈现梯度性的挥发,使得被粘结材料得到更好的浸润效果,避免了溶剂在高温条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镜革用PU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瓶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2h,随后加入二元醇扩链剂与有机溶剂对其进行封端,继续搅拌1h后包料,得到固含量为60%的主剂;/n2)于另一反应瓶中加入另一种有机溶剂、异氰酸酯与三官能团扩链剂在70~80℃下反应2h,冷却出料,制得NCO含量为10%、固含量为80%的固化剂;/n3)将主剂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稀释直至得到固含量为40%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镜革用PU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酯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加入反应瓶中在70~80℃下搅拌反应2h,随后加入二元醇扩链剂与有机溶剂对其进行封端,继续搅拌1h后包料,得到固含量为60%的主剂;
2)于另一反应瓶中加入另一种有机溶剂、异氰酸酯与三官能团扩链剂在70~80℃下反应2h,冷却出料,制得NCO含量为10%、固含量为80%的固化剂;
3)将主剂与固化剂按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稀释直至得到固含量为40%的软镜革用PU胶黏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甲基丙二醇酯二醇、聚葵二酸甲基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或聚葵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有,贾生超,王雯,高二险,王元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