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对于总氮的控制与削减显得异常重要。在当前的脱氮技术中,生物脱氮技术仍然是最经济有效的选择。传统的脱氮技术从生物的存在状态来看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和生物膜法两种形式。活性污泥法其生物以絮体形式存在,由于受到污泥混合液浓度的限制,单位容积内生物量相对较低,多用于低浓度的市政污水等低浓度污水。生物膜法由于其单位容积生物量高,污染物容积负荷较高,在高浓度的硝氮废水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生物膜法固定床的反硝化负荷可以达到1~3kgNO3-N·m-3·d-1,氮去除率90%以上,但容易堵塞引起沟流,所以无论是上流式还是下向流固定床,均需要反洗,增加了运行和管理的复杂性。流化床的反硝化负荷可以达到2~15kgNO3-N·m-3·d-1,但存在稳定流态化与载体再生问题。移动床集合流化床、固定床与活性污泥法的一些优点,但负荷较低,反应器出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形成一封闭腔体结构的反应器本体(100)、沿所述反应器本体(10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且相互连通的进水布水区(Ⅰ)、生物反应区(Ⅱ)、三相分离区(Ⅲ)和旋流分离区(Ⅳ),所述生物反应区(Ⅱ)内填充有若干内嵌有生物颗粒污泥(5)的生物填料(4),所述旋流分离区(Ⅳ)内设置有将其与所述三相分离区(Ⅲ)分隔的泥斗(13)、连通所述泥斗(13)最低点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进水布水区(Ⅰ)的回流管(14)、穿过所述泥斗(13)向下伸入所述三相分离区(Ⅲ)的导流管(15)、以及位于上部的集水槽(16),所述相分离区内设置有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形成一封闭腔体结构的反应器本体(100)、沿所述反应器本体(10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且相互连通的进水布水区(Ⅰ)、生物反应区(Ⅱ)、三相分离区(Ⅲ)和旋流分离区(Ⅳ),所述生物反应区(Ⅱ)内填充有若干内嵌有生物颗粒污泥(5)的生物填料(4),所述旋流分离区(Ⅳ)内设置有将其与所述三相分离区(Ⅲ)分隔的泥斗(13)、连通所述泥斗(13)最低点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进水布水区(Ⅰ)的回流管(14)、穿过所述泥斗(13)向下伸入所述三相分离区(Ⅲ)的导流管(15)、以及位于上部的集水槽(16),所述相分离区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11),所述反应器本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布水区(Ⅰ)内部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16)连通的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区(Ⅲ)被所述三相分离器(11)分隔形成一清水区(10)和一气室(12),所述清水区(10)位于生物反应区(Ⅱ)上方0.5~1.0m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11)包括环绕所述回流管(14)设置且将气体导入所述气室(12)内的导气筒(c)、自所述导气筒(c)底部圆周向下向外延伸的第一反射斜板(a)、沿所述反应器本体(100)内壁一圈的且位于所述第一反射斜板(a)下方的第二反射斜板(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5)的顶端高于所述泥斗(13)表面且顶部斜向上弯折形成有一导流部使得水流沿所述反应器本体内壁旋转向上流动;所述导流管(15)的底端低于所述导气筒(c)的顶端至少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布水区(Ⅰ)、所述生物反应区(Ⅱ)、所述三相分离区(Ⅲ)和所述旋流分离区(Ⅳ)的高度之比为1:(5~9):(2~5):(2~3),并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反应器本体(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经济气升式自循环颗粒污泥床脱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布水区(Ⅰ)内部连通的排泥放空口(3)、在所述生物反应区(Ⅱ)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生物反应区(Ⅱ)连通的排泥取样口(8)、在所述生物反应区(Ⅱ)中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生物反应区(Ⅱ)连通的填料安装入口、在顶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巍,吴启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道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