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80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通过螺纹连接,下盖包括下盖一、下盖二、拉环,下盖一设置在下盖二的上端,拉环设置在下盖一的内部且位于下盖二的上端中间处,下盖一的外侧设有外螺纹,下盖二包括盖体、内塞和圆环部,内塞与盖体平行且密封瓶口,圆环部位于正上方,内塞位于盖体内侧,内塞的末端设置有导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创造性的将下盖的导流片重新设计并将下盖的导流片设置在内塞的底部,避免下盖放进瓶尤其是玻璃瓶时与瓶口干涉的问题,导流片也易发生干涉,导致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瓶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瓶盖。
技术介绍
塑料盖是瓶、罐、桶类包装的常用封装形式,尤其是在饮料、化工、医药领域,塑料瓶盖一般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经过注塑、热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瓶盖包括分体式和连体式,在较小的瓶上,连体瓶盖较为方便,在较大的桶或罐上,使用分体瓶盖。瓶盖的下端与瓶或桶固定,上盖与瓶盖的下端密封实现对瓶或桶封装,对于有些封装的液体,在下盖处需要设置导流片,导流片起到对液体导向的作用,也起到过滤的作用,现有的瓶盖的导流片在与瓶或桶安装时易于桶或瓶发生干涉,内塞也易于玻璃瓶等发生干涉,其中的某片滤导流片卡在中间,起不到导向和过滤的作用,同时干涉后降低密封性,容易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瓶盖,解决现有瓶盖的下盖与瓶口处发生干涉、容易漏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和下盖为分体式或连体结构,下盖包括下盖一、下盖二、拉环,下盖一设置在下盖二的上端,拉环设置在下盖一的内部且位于下盖二的上端中间处,下盖一的外侧设有外螺纹,下盖二包括盖体、内塞和圆环部,内塞与盖体平行且密封瓶口,圆环部位于正上方,内塞位于盖体内侧,内塞的末端设置有导流片。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包括多个导流片单元,所述内塞的端部为弧形,所述内塞的端部的厚度从外朝内逐渐变窄,所述内塞的内部围成圆柱形,所述导流片单元设有多个且圆周分布,导流片单元安装在内塞的末端,导流片单元的底部围成圆形,所述导流片单元的外端与弧形部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导流片的内侧设置在内塞的内部底部的上端。进一步的,导流片单元之间设有间隔,间隔为方形。进一步的,导流片单元从内塞的连接处至末端逐渐变小,导流片单元的末端为最低处,导流片单元的末端位于内塞和盖体的底部之间。进一步的,盖体内侧设有螺纹,螺纹从盖体的底部延伸至盖体与内塞水平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下盖一的外螺纹位于下盖一外侧的下端,外螺纹的高度大于下盖一高度的一半,外螺纹的高度大于上盖内螺纹的高度。进一步的,上盖与下盖合盖后,下盖一的顶部与上盖之间有间隙。进一步的,上盖的外端设有竖直设置的长条,上盖与长条的总直径与盖体顶部的直径相等。进一步的,盖体为棱台结构,盖体的底部直径大于盖体的顶部直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创造性的将下盖的导流片重新设计并将下盖的导流片设置在内塞的底部,起到定向定位的作用,同时容易进瓶口,便于机械化罐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合盖后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合盖后俯视图。图3为图2A-A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下盖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盖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盖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下盖俯视图。图8为图3中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瓶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下盖2通过螺纹连接,或者上盖1和下盖2为连体结构即是连体瓶盖。下盖2包括下盖一21、下盖二22、拉环23,下盖一21设置在下盖二22的上端,拉环23设置在下盖一21的内部且位于下盖二22的上端中间处,下盖一21的外侧设有外螺纹211,下盖二包括盖体221、内塞222和圆环部223,内塞222与盖体221平行且密封瓶口,圆环部223位于正上方,内塞222位于盖体221内侧,内塞222的末端设置有导流片3。导流片安装在内塞的末端,当放进瓶口时,瓶口先与导流片接触,而不是与内塞接触,减少瓶口与内塞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减少漏油的可能。所述导流片3包括多个导流片单元31,所述内塞222的端部为弧形2221,所述内塞222的端部的厚度从外朝内逐渐变窄,所述内塞222的内部围成圆柱形,所述导流片单元31设有多个且圆周分布,导流片单元31安装在内塞222的末端,导流片单元31的底部围成圆形,方便瓶内液体在使用时流出。起到导流的作用。所述导流片单元31的外端与弧形2221部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导流片3的内侧设置在内塞222的内部底部的上端,保证导流片的内侧强度,当瓶口对导流片施加压力时不会折断,相对于直接将导流片的底部设置在内塞的末端的尖端处,强度更高。内塞的端部设置为弧形,同时导流片单元的外端与弧形部分圆弧过渡连接,方便导流片进入瓶口后,内塞也随之进入瓶口内。进一步的,导流片单元31之间设有间隔32,间隔为方形。间隔不仅有利于减重,同时可以提高导流效果。进一步的,导流片单元31从与内塞222的连接处至末端逐渐变小,导流片单元31的末端为最低处,导流片单元31的末端位于内塞222和盖体221的底部之间。导流片的此种设计,不仅起到导流作用,同时还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倒出液体时一次倒出过多。进一步的,盖体221内侧设有螺纹2211,螺纹2211从盖体221的底部延伸至盖体221与内塞222水平的位置处。螺纹用于与瓶口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下盖一21的外螺纹211位于下盖一21外侧的下端,外螺纹211的高度大于下盖一21高度的一半,外螺纹211的高度大于上盖1内螺纹101的高度。下盖一的外螺纹设计用于提高与上盖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上盖1与下盖2合盖后,下盖一21的顶部与上盖1之间有间隙。进一步的,上盖1的外端设有竖直设置的长条11,上盖1与长条11的总直径与盖体221顶部的直径相等。上盖与下盖一体式结构,方便拿同时外观优美。进一步的,盖体221为棱台结构,盖体221的底部直径大于盖体221的顶部直径。盖体的底部大,顶部小的设计,方便将瓶口放入。如果盖体为圆柱形,则放入瓶口时操作难度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下盖的底部设有内塞,内塞的末端设置有导流片,导流片和内塞起到导向定位和导流的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其特征在于,下盖的底部设有内塞,内塞的末端设置有导流片,导流片和内塞起到导向定位和导流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包括多个导流片单元,所述内塞的端部为弧形,所述内塞的端部的厚度从外朝内逐渐变窄,所述内塞的内部围成圆柱形,所述导流片单元设有多个且圆周分布,导流片单元安装在内塞的末端,导流片单元的底部围成圆形,所述导流片单元的外端与弧形部分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导流片的内侧设置在内塞的内部底部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导流片单元之间设有间隔,间隔为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导流片单元从内塞的连接处至末端逐渐变小,导流片单元的末端为最低处,导流片单元的末端位于内塞和盖体的底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盖体内侧设有螺纹,螺纹从盖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东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鼎泓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