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54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包括:钻头以及对工艺孔位置进行定位的钻孔组件,其中,所述钻孔组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包括一水平的第一底面,用于与左芯模或右芯模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本体至少设置有一与工型长桁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钻头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在彻底脱模结束前,通过在模具上定位实现工艺孔的加工,定位准确,通过钻孔组件能够对工艺孔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成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复合材料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制造业迅速成为飞机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类复合材料中,工型长桁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机体结构中。工型长桁常用的成型工艺为热压罐工艺,预浸料和其它工艺辅助材料在热压罐中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化成型,成型后,经脱膜处理得到工型长桁,由于工型长桁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用到工艺孔,传统的做法是在脱模后由工型长桁的中心向两端进行工艺孔的定位,定位过程容易产生误差,导致工艺孔的位置发生偏离。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工型长桁进行工艺孔加工时定位易产生误差造成工艺孔位置偏离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包括:钻头以及对工艺孔位置进行定位的钻孔组件;所述钻孔组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至少包括一水平的第一底面,用于与左芯模或右芯模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本体至少设置有一与工型长桁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钻头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二底面的高度差大于等于工型长桁的厚度,用以对工型长桁进行避让。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以对钻头定位孔快速定位的插销,所述插销设置在所述通孔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钻套,所述钻套设置在所述钻头定位孔内,用以保护钻头和所述钻头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钻套外侧壁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限位柱,用以防止所述钻套随钻头一起转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方法,在右芯模和工型长桁分离前,通过右芯模2对工艺孔进行定位钻孔,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1:基于通孔与导向孔对准,将插销插入通孔与导向孔内;步骤A2:钻头沿钻头定位孔深度方向对工型长桁进行钻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在彻底脱模结束前,通过在模具上定位实现工艺孔的加工,定位准确,通过钻孔组件能够对工艺孔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型长桁成型模具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型长桁成型模具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顶丝和吊环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型长桁成型模具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位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凹槽位置和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沉孔与螺纹孔位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孔组件的主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孔组件的俯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插销和钻套位置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导向孔位置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左芯模;11、第一吊装孔;12、凹槽;121、承力柱;13、第一通孔;14、螺纹孔;15、沉孔;16、第一定位槽;17、第二定位槽;18、第三定位槽;19、第四定位槽;2、右芯模;21、限位块;211、第一本体;212、第二本体;221、第一限位槽;222、第二限位槽;223、螺栓孔;224、导柱;23、导向孔;3、下底板;4、上盖板;5、软膜;6、顶丝;7、吊环;8、支撑架;81、放置槽;9、钻孔组件;91、第一本体;911、第一底面;913、通孔;92、第二本体;921、第二底面;922、钻头定位孔;931、第二槽口;94、钻套;941、第一槽口;95、限位柱;96、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工型长桁成型模具,该模具包括左芯模1、右芯模2、下底板3、上盖板4以及软膜5,其中,软膜5设置在下底板3的上端面上,左芯模1和右芯模2设置在上盖板4上方,左芯模1和右芯模2的上端面、左芯模1和右芯模2之间以及左芯模1、右芯模2与下底板3之间形成“工”字型的成型腔。本实施例中,左芯模1和右芯模2上端面相对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吊装孔11,第一吊装孔11设置在长度方向约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左芯模1和右芯模2相对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12,凹槽12内设置有承力柱121,该承力柱121在宽度方向贯穿左芯模1和右芯模2,具体实施时,左芯模1和右芯模2在宽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3,该第一通孔13同样经过凹槽12,承力柱121通过穿插的方式设置在第一通孔13和凹槽12内,在起吊时,通过将吊具的吊钩与承力柱121相连,能够进行整体起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在起吊过程中,为了避免承力柱121发生转动而造成吊钩的脱落,承力柱121的表面设置有键槽131,通过在键槽131内设置键,能够有效限制承力柱121的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13也应设置成与承力柱121和键配合后的形状,例如,当键为圆柱形时,第一通孔13为两个部分相交的组合圆,即部分重叠的两个圆形。本实施例中,左芯模1和右芯模2在沿长度方向的侧壁设置有供顶丝6穿过的螺纹孔14,顶丝6通过转动能够在螺纹孔14与工型长桁的表面直接或间接抵触,以此形成反作用力,使得左芯模1和右芯模2能够相对分离。在具体实施时,螺纹孔14设置在左芯模1和右芯模2的两侧,可以理解为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在脱模时,通过顶丝6将左芯模1或右芯模2的两端顶起,以撕裂的方式将左芯模1和右芯模2与工型长桁分离,较直接整体分离相比,更容易脱模。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为了防止顶丝6在顶的过程中破坏工型长桁的表面,左芯模1和右芯模2相对靠近的一侧设置有与螺纹孔14相连通的沉孔15,沉孔15的孔径大于螺纹孔14的孔径,通过在沉孔15内设置垫块,避免顶丝6端部与工型长桁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划伤工型长桁的表面。其次,由于沉孔15的孔径大于螺纹孔14的孔径,通过设置表面积较大的垫块,能够有效减少局部压强,在顶的过程中,不容易在工型长桁的表面留下凹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以及对工艺孔位置进行定位的钻孔组件(9);/n所述钻孔组件(9)包括第一本体(91)、第二本体(92),所述第一本体(91)至少包括一水平的第一底面(911),用于与左芯模(1)或右芯模(2)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本体(92)至少设置有一与工型长桁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底面(921),所述第一本体(9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913),所述第二本体(92)上设置有钻头定位孔(9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以及对工艺孔位置进行定位的钻孔组件(9);
所述钻孔组件(9)包括第一本体(91)、第二本体(92),所述第一本体(91)至少包括一水平的第一底面(911),用于与左芯模(1)或右芯模(2)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本体(92)至少设置有一与工型长桁上表面贴合的第二底面(921),所述第一本体(9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913),所述第二本体(92)上设置有钻头定位孔(9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911)与所述第二底面(921)的高度差大于等于工型长桁的厚度,用以对工型长桁进行避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型长桁工艺孔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对钻头定位孔(922)快速定位的插销(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陈云范春雷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