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46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急救辅助呼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经过主体内腔、手捏气囊柄、氧气腔、罩体、隔断膜、拉线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设置,并且结合手捏气囊柄结构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经过手握手捏气囊柄,将罩体罩在需要急救的患者口上,经过手握手捏气囊柄,并不断的握捏,实现将囊腔内的气体排出与鼓起的过程,实现对待急救患者的辅助呼吸,避免了医护人员直接口对口对患者吹起时导致交叉感染的缺陷,提高了急救效率;而且采用单手握捏即可实现,降低了急救操作难度,改善了急救呼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婴儿急救辅助呼吸器具
,尤其是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对婴幼儿的急救方法与成人一样,主要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即就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口部直接接触,这样容易造成婴儿和医务人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不仅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工作难度,而且还为医务人员和婴幼儿带来了安全风险。为此,有研究者针对上述缺陷作出了研究,例如专利号为200920153019.4的新型小儿急救呼吸器,包括口罩、导气管和弹性气囊,在导气管左侧设有按柄,该装置能够在婴幼儿急救过程中使用,能够有效避免医务人员与婴幼儿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可是,现有技术中的急救呼吸器的功能较为单一,导致仅能够进行呼吸急救处理,使得在急救舒缓过来之后,需要将急救呼吸器取下之后更换氧气输送罩,进而为患者提供氧气,保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在此过程中,将会延缓患者给氧过程,造成患者存在痛苦,而且在急救呼吸过程中,需要弹性气囊来辅助,造成双手揉捏:一手拿住按柄、一手拿住弹性气囊,导致急救呼吸器使用过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经过隔断膜(13)分割成主体内腔(12)和氧气腔(14);隔断膜(13)上设置有拉线(5),拉线(5)延伸到主体(1)外部,并且能够经过拉线(5)拉扯时,使得隔断膜(13)被撕裂开,实现氧气腔(14)与主体内腔(12)连通;在主体内腔(12)与氧气腔(14)连接位置处的主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手捏气囊柄(6),手捏气囊柄(6)内形成了囊腔(7),手捏气囊柄(6)尾端以及手捏气囊柄(6)与主体(1)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由凸膜(9)和透气孔(10)组成;手捏气囊柄(6)尾端的单向阀上的凸膜(9)向囊腔(7)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婴幼儿抽动症的呼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经过隔断膜(13)分割成主体内腔(12)和氧气腔(14);隔断膜(13)上设置有拉线(5),拉线(5)延伸到主体(1)外部,并且能够经过拉线(5)拉扯时,使得隔断膜(13)被撕裂开,实现氧气腔(14)与主体内腔(12)连通;在主体内腔(12)与氧气腔(14)连接位置处的主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手捏气囊柄(6),手捏气囊柄(6)内形成了囊腔(7),手捏气囊柄(6)尾端以及手捏气囊柄(6)与主体(1)连接处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由凸膜(9)和透气孔(10)组成;手捏气囊柄(6)尾端的单向阀上的凸膜(9)向囊腔(7)凸出,手捏气囊柄(6)与主体(1)连接处的单向阀上的凸膜(9)向主体内腔(12)凸出;手捏气囊柄(6)在用手捏时,设置在主体内腔(12)内凸出的凸膜(9)以透气孔(10)处形成囊瓣打开,同时设置在手捏气囊柄(6)尾端的单向阀被囊腔(7)内部的气压挤压关闭;在手放开手捏气囊柄(6)时,受到主体内腔(12)气流回流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凸膜(9)闭合关闭,同时,手捏气囊柄(6)尾端的凸膜(9)打开,使得手捏气囊柄(6)外的气体流进囊腔(7)内鼓起,实现二次手捏送气;所述的主体内腔(12)前端设置有罩体(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婴幼儿抽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雪松刘长军秦天海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