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自成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458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包括针头、内部设有活塞和推杆的针筒,所述针筒的外部设有一端敞口设置的环形辅助架,所述环形辅助架的内侧壁上沿针筒长度上方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每个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其连通且对相对侧支撑板的两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动将辅助架稳定在患者的刺入处,其次通过支撑板与辅助架之间的滑动,将伸出长度调节好的针头通过通孔刺入患者的皮肤内,以此来完成对皮肤的刺入工作,该注射方式简单且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降低了患者在打针时由于乱动对针头刺入的深度以及刺入处皮肤损伤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由于现已有内科用的治疗针,多数的需要患者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药剂的注射工作,从而导致年龄小或者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的患者在打针时由于产生较大的身体波动,而对医护人员手中的注射针针头刺入的深度造成影响,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已有内科用的治疗针,多数的需要患者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药剂的注射工作,从而导致年龄小或者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的患者在打针时由于产生较大的身体波动,而对医护人员手中的注射针针头刺入的深度造成影响,而对治疗针的刺入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头、内部设有活塞和推杆的针筒,所述针筒的外部设有一端敞口设置的环形辅助架,且环形辅助架的内部设有与其敞口端连通并用于容纳针筒的容腔,所述环形辅助架的内侧壁上沿针筒长度上方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且每个滑道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截面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每个所述滑道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其连通且对相对侧支撑板的两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辅助架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相对侧滑道连通且对齐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外端口上均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所述辅助架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穿过相应侧滑槽且与相应侧支撑板竖直部位螺纹连接的螺纹扭杆,且两个螺纹扭杆的向背端均设有用于扭动的扭块,两个所述螺纹扭杆的相对端均转动连接有对针筒侧壁进行固定的挤压块,所述辅助架的内部通过滑道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板水平部位平行的限位板,且限位板位于相对侧滑道内部的端面上均固定有垂直贯穿滑槽并延伸至辅助架外侧的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上均设有对限位板进行固定的螺母,所述限位板和辅助架上与限位板平行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供针头穿过的通孔。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挤压块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且每个挤压块朝向针筒的端面上均粘黏有止刹片。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螺纹扭杆与支撑板竖直部位之间的螺纹转动,对挤压块与针筒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上述二者之间贴合程度来完成对针筒的固定,该固定方式简单且便于操作,从而为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方便,且通过止刹片产生的形变来提高针筒外侧壁与挤压块之间的紧密程度,以此对针筒与辅助架之间的稳定性能进行保证,且通过辅助架与治疗针之间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对辅助架与不同注射针之间的组装提供了方便,以此对辅助架进行循环式的利用。本技术通过限位板与辅助架之间的滑动,对限位板与辅助架上通孔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对上述二者之间距离的调节,对针头可伸出该辅助架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医护人员可根据使用情况的需求,对针头伸出的长度(即刺入皮肤的深度)进行相对应的调节,以此为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方便;本技术通过手动将辅助架稳定在患者的刺入处,其次通过支撑板与辅助架之间的滑动,将伸出长度调节好的针头通过通孔刺入患者的皮肤内,以此来完成对皮肤的刺入工作,该注射方式简单且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降低了患者在打针时由于乱动对针头刺入的深度以及刺入处皮肤损伤的影响;本技术通过辅助架与治疗针之间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对辅助架进行循环式的利用,从而节约了该治疗针的制成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针筒,2-针头,3-辅助架,4-滑道,5-支撑板,6-滑槽,7-螺纹扭杆,8-挤压块,9-止刹片,10-限位板,11-螺纹杆,12-螺母,13-通孔,1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头2、内部设有活塞和推杆的针筒1,针筒1的外部设有一端敞口设置的环形辅助架3,且环形辅助架3的内部设有与其敞口端连通并用于容纳针筒1的容腔,环形辅助架3的内侧壁上沿针筒1长度上方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4,且每个滑道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截面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5,两个支撑板5、挤压块8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且每个挤压块8朝向针筒1的端面上均粘黏有止刹片9,通过支撑板5、挤压块8弧形结构的设置,来提高上述二者与针筒1之间的贴合程度,同时为针筒1固定工作的进行提供方便,且通过止刹片9产生的形变来提高针筒1外侧壁与挤压块8之间的紧密程度,以此对针筒1与辅助架3之间的稳定性能进行保证;每个滑道4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其连通且对相对侧支撑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4,辅助架3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相对侧滑道4连通且对齐的滑槽6,两个滑槽6外端口上均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辅助架3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穿过相应侧滑槽6且与相应侧支撑板5竖直部位螺纹连接的螺纹扭杆7,且两个螺纹扭杆7的向背端均设有用于扭动的扭块,两个螺纹扭杆7的相对端均转动连接有对针筒1侧壁进行固定的挤压块8,辅助架3的内部通过滑道4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板5水平部位平行的限位板10,且限位板10位于相对侧滑道4内部的端面上均固定有垂直贯穿滑槽6并延伸至辅助架3外侧的螺纹杆11,每个螺纹杆11上均设有对限位板10进行固定的螺母12,限位板10和辅助架3上与限位板10平行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供针头2穿过的通孔13。上述内科用介入治疗针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首先将针筒1放入至辅助架3的内部,且通过支撑板5的水平部位对针筒1与针头2连接的端面进行限位,其次通过螺纹扭杆7与支撑板5竖直部位之间的螺纹转动,对挤压块8与针筒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上述二者之间贴合程度来完成对针筒1的固定,且通过止刹片9产生的形变来提高针筒1外侧壁与挤压块8之间的紧密程度,以此对针筒1与辅助架3之间的稳定性能进行保证;固定完毕后,通过限位板10与滑道4之间的滑动,对限位板10与辅助架3上通孔1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且通过滑槽6外端口上设置的刻度线,对限位板10与通孔13之间距离的调节进行辅助,以此完成了针头2刺入皮肤内深度的调节,调节完毕后通过螺母12与螺纹杆11之间转动,将限位板10固定在辅助架3上;其次将辅助架3上带有通孔13的一端放置在患者待刺入的皮肤区域,其次通过手动推动螺纹扭杆7带动针筒1在辅助架3的内部滑动,直至支撑板5与限位板10相接触,通过该滑动来完成针筒1刺入的工作,其次通过一只手压住两个螺纹扭杆7进行固定,其次通过另一只手推动活塞,以此将针筒1内的药物传输至患者的体内,以此晚上药物试剂注射的工作,通过辅助架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头(2)、内部设有活塞和推杆的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外部设有一端敞口设置的环形辅助架(3),且环形辅助架(3)的内部设有与其敞口端连通并用于容纳针筒(1)的容腔,所述环形辅助架(3)的内侧壁上沿针筒(1)长度上方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4),且每个滑道(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截面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5),每个所述滑道(4)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其连通且对相对侧支撑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4),所述辅助架(3)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相对侧滑道(4)连通且对齐的滑槽(6),两个所述滑槽(6)外端口上均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所述辅助架(3)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穿过相应侧滑槽(6)且与相应侧支撑板(5)竖直部位螺纹连接的螺纹扭杆(7),且两个螺纹扭杆(7)的向背端均设有用于扭动的扭块,两个所述螺纹扭杆(7)的相对端均转动连接有对针筒(1)侧壁进行固定的挤压块(8),所述辅助架(3)的内部通过滑道(4)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板(5)水平部位平行的限位板(10),且限位板(10)位于相对侧滑道(4)内部的端面上均固定有垂直贯穿滑槽(6)并延伸至辅助架(3)外侧的螺纹杆(11),每个所述螺纹杆(11)上均设有对限位板(10)进行固定的螺母(12),所述限位板(10)和辅助架(3)上与限位板(10)平行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供针头(2)穿过的通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用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头(2)、内部设有活塞和推杆的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的外部设有一端敞口设置的环形辅助架(3),且环形辅助架(3)的内部设有与其敞口端连通并用于容纳针筒(1)的容腔,所述环形辅助架(3)的内侧壁上沿针筒(1)长度上方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道(4),且每个滑道(4)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截面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5),每个所述滑道(4)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其连通且对相对侧支撑板(5)的两端进行限位的限位槽(14),所述辅助架(3)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与相对侧滑道(4)连通且对齐的滑槽(6),两个所述滑槽(6)外端口上均设有用于测量的刻度线,所述辅助架(3)的两侧均设有垂直穿过相应侧滑槽(6)且与相应侧支撑板(5)竖直部位螺纹连接的螺纹扭杆(7),且两个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自成
申请(专利权)人:张自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