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晏妃专利>正文

儿科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4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喂药器,涉及儿科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奶嘴和注射器;奶嘴内下部固定有与进药口连通的插接管;插接管上端连通有出药管;出药管上端与出药口连通;注射器的注射管端部与插接管插接连通;奶嘴内安装有防漏装置;所述的防漏装置包括出药管内中部固定的圆台形的漏斗;漏斗上侧中部开有通孔;出药管内下部设置有铁球;出药管外滑动套接有控制环;控制环内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出药管底端套接固定有固定环;出药管下部套接有压簧;控制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上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帽;调节帽上端固定有橡胶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奶嘴脱离儿童后,出药管的出药通道即关闭,减少浪费和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科喂药器
本技术涉及儿科护理设备

技术介绍
儿童喂药时较为麻烦,部分儿童不愿意吃药,或无法同时大量的进食药物,一般喂食液体药液或者将药片磨成粉末冲服。现存在利用注射器和奶嘴进行喂药的喂药器,但是,在喂药过程中,儿童可能脱离奶嘴,而此时仍然对注射器进行推动或者停止不及时,则会将一定量的药液继续推出,造成浪费,且用力过大可能喷出,污染衣物或者儿童脸部等,现有喂药器均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儿科喂药器。奶嘴脱离儿童后,出药管的出药通道即关闭,减少浪费和污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奶嘴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管、活塞和推杆;其特征在于:奶嘴为壳体结构;奶嘴下端中部开有进药口;奶嘴上端中部开有出药口;奶嘴内下部固定有与进药口连通的插接管;插接管上端连通有出药管;出药管上端与出药口连通;注射器的注射管端部与插接管插接连通;奶嘴内安装有防漏装置;所述的防漏装置包括出药管内中部固定的圆台形的漏斗;漏斗上侧中部开有通孔;出药管内下部设置有铁球,铁球直径大于通孔,铁球与漏斗内侧密封配合;出药管外滑动套接有控制环;控制环内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磁铁与铁球相吸;出药管底端套接固定有固定环;出药管下部套接有压簧;压簧的上端与控制环固定连接,压簧的下端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控制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密封穿过奶嘴侧壁,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导向杆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导向杆上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帽;调节帽上端固定有橡胶套。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儿科喂药器的在出药口外围,奶嘴上端面均匀固定有橡胶凸起。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儿科喂药器的注射器的推杆上套接有定量板;定量板上设置有插接口;插接口与推杆插接配合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儿科喂药器的在铁球下侧,出药管内固定限位杆;限位杆左右两端分别与出药管内侧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防漏装置的设置,可在儿童口含奶嘴时打开出药管通道,脱离儿童面部后,出药管通道关闭,可减少药液的浪费,避免在儿童脱离奶嘴时仍然大剂量的挤出药液而造成浪费和对儿童衣服以及面部的污染。控制环可通过磁铁带动出药管内部的铁球进行移动,从而控制铁球与漏斗的配合,实现出药管的关闭和导通;儿童口含奶嘴时,调节管与儿童面部接触,可带动控制环移动。压簧的设置可对控制环复位。调节管与导向杆螺纹连接,可调节调节管的高度位置,以适应不同儿童的使用,保证在儿童口含奶嘴时,调节管与儿童脸部接触并产生下压动作;2、奶嘴上端设置的橡胶凸起,直径较小,布局密集,可用于沾附糖料,对儿童喂药时,儿童能接触到甜味,使用简单,便于顺利的喂药;3、注射器上插接固定定量板,可限制推杆的推进,从而控制药量的供给,避免一次性给药太多而儿童无法下咽;4、限位杆的设置起到阻拦作用,避免铁球掉落脱离与磁铁的作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出药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定量板与推杆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奶嘴;2、注射管;3、活塞;4、推杆;5、进药口;6、出药口;7、插接管;8、出药管;9、漏斗;10、通孔;11、铁球;12、控制环;13、磁铁;14、固定环;15、压簧;16、导向杆;17、调节帽;18、橡胶套;19、橡胶凸起;20、定量板;21、插接口;22、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儿科喂药器,包括奶嘴1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管2、活塞3和推杆4;其特征在于:奶嘴1为壳体结构;奶嘴1下端中部开有进药口5;奶嘴1上端中部开有出药口6;奶嘴1内下部固定有与进药口5连通的插接管7;插接管7上端连通有出药管8;出药管8上端与出药口6连通;注射器的注射管2端部与插接管7插接连通;奶嘴1内安装有防漏装置;所述的防漏装置包括出药管8内中部固定的圆台形的漏斗9;漏斗9上侧中部开有通孔10;出药管8内下部设置有铁球11,铁球11直径大于通孔10,铁球11与漏斗9内侧密封配合;出药管8外滑动套接有控制环12;控制环12内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13;磁铁13与铁球11相吸;出药管8底端套接固定有固定环14;出药管8下部套接有压簧15;压簧15的上端与控制环12固定连接,压簧15的下端与固定环14固定连接;控制环1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6;导向杆16密封穿过奶嘴1侧壁,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导向杆16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导向杆16上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帽17;调节帽17上端固定有橡胶套18;在出药口6外围,奶嘴1上端面均匀固定有橡胶凸起19;注射器的推杆4上套接有定量板20;定量板20上设置有插接口21;插接口21与推杆4插接配合连接;在铁球11下侧,出药管8内固定限位杆22;限位杆22左右两端分别与出药管8内侧壁固定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先进行调试,让儿童口含奶嘴1时面部能够挤压推动调节帽17,转动调节帽17即可进行调节适应。利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药液可为液体药液或者粉末冲剂等),然后与插接管7插接连通,儿童口含奶嘴1,面部挤压两侧的调节帽17,从而推动控制环12下移,磁铁13吸引带动铁球11下移,铁球11脱离与漏斗9的密封配合,出药管8导通,此时推动推杆4,即可将注射器内部的药液推出,通过出药管8对儿童进行喂药,当儿童挣扎或喂食过多等造成儿童与奶嘴1脱离时,调节帽17失去挤压力,在压簧15的复位能力下,推动控制环12复位,带动铁球11复位,铁球11与漏斗9密封配合,堵住出药管8通道,出药管8关闭,无法将更多的药物挤出,出药管8直径较小,出药管8上部的药物也不便于快速流出,即可减少药物的浪费,或者常规注射器可能造成的喷出情况。再次进行喂药时,儿童口含奶嘴1即可再次打通出药管8。奶嘴1上端的橡胶凸起19,增加表面积和凹凸面,便于沾附糖料,比如从糖块表面进行摩擦沾附,即可携带甜料,儿童口含奶嘴1时能够被儿童尝到甜味。喂药完成后,表面也能够进行清洁。定量板20可插接在推杆4上,成为行程限位,推杆4推至一定程度,定量板20在推杆4端部和注射筒之间,推杆4无法继续推移,可避免一次性注射喂药过多,当达到限量后,拆下定量板20即可稍后将剩余部分药液继续喂食。定量板20也可分为多块,进行多次限制,无需观察注射器刻度的提示即可避免过量。奶嘴1的壳体结构也可采用橡胶材质等,或者前端部分为常规奶嘴1材质,后部采用相对较硬的橡胶材质进行支撑。导向杆16上部设置外螺纹为常规螺纹结构,为简化视图更加清晰,未在附图中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明白且可以适应。同时导向杆16与奶嘴1侧壁的滑动密封配合对密封要求不高,只是配合较为严密可减少污染物的进入。附图中,注射管2上侧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奶嘴(1)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管(2)、活塞(3)和推杆(4);其特征在于:奶嘴(1)为壳体结构;奶嘴(1)下端中部开有进药口(5);奶嘴(1)上端中部开有出药口(6);奶嘴(1)内下部固定有与进药口(5)连通的插接管(7);插接管(7)上端连通有出药管(8);出药管(8)上端与出药口(6)连通;注射器的注射管(2)端部与插接管(7)插接连通;奶嘴(1)内安装有防漏装置;/n所述的防漏装置包括出药管(8)内中部固定的圆台形的漏斗(9);漏斗(9)上侧中部开有通孔(10);出药管(8)内下部设置有铁球(11),铁球(11)直径大于通孔(10),铁球(11)与漏斗(9)内侧密封配合;出药管(8)外滑动套接有控制环(12);控制环(12)内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13);磁铁(13)与铁球(11)相吸;出药管(8)底端套接固定有固定环(14);出药管(8)下部套接有压簧(15);压簧(15)的上端与控制环(12)固定连接,压簧(15)的下端与固定环(14)固定连接;控制环(1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6);导向杆(16)密封穿过奶嘴(1)侧壁,且二者滑动密封配合;导向杆(16)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导向杆(16)上部螺纹连接有调节帽(17);调节帽(17)上端固定有橡胶套(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喂药器,包括奶嘴(1)和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包括注射管(2)、活塞(3)和推杆(4);其特征在于:奶嘴(1)为壳体结构;奶嘴(1)下端中部开有进药口(5);奶嘴(1)上端中部开有出药口(6);奶嘴(1)内下部固定有与进药口(5)连通的插接管(7);插接管(7)上端连通有出药管(8);出药管(8)上端与出药口(6)连通;注射器的注射管(2)端部与插接管(7)插接连通;奶嘴(1)内安装有防漏装置;
所述的防漏装置包括出药管(8)内中部固定的圆台形的漏斗(9);漏斗(9)上侧中部开有通孔(10);出药管(8)内下部设置有铁球(11),铁球(11)直径大于通孔(10),铁球(11)与漏斗(9)内侧密封配合;出药管(8)外滑动套接有控制环(12);控制环(12)内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磁铁(13);磁铁(13)与铁球(11)相吸;出药管(8)底端套接固定有固定环(14);出药管(8)下部套接有压簧(15);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晏妃张丽陈兴丽
申请(专利权)人:周晏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