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36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康复机器人,包括床座以及康复装置,康复装置相对床座呈活动连接布置;康复装置包括上康复结构以及下康复结构,上康复结构与下康复结构呈活动对接布置,上康复结构包括承载座、左上肢康复部以及右上肢康复部,左上肢康复部与右上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承载座的两端,下康复结构包括左下肢康复部以及右下肢康复部,左下肢康复部与右下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承载座的下部。康复装置具有更大转动角度,实现多种康复训练;在床座与康复装置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康复装置呈卧式、斜式和立式等康复姿态,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康复需求,使康复机器人具备多种康复训练模式,增强实用性以及提高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康复机器人
本技术专利涉及机器人的
,具体而言,涉及康复机器人。
技术介绍
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康复机器人对全身进行康复训练,高度模拟髋部、肩部在步态训练中的生理运动,实现康复训练;但是,现有的康复机器人无法针对手部的关节、脚部的关节进行单一康复训练或者多关节协调康复训练,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另外,现有的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单一,不具备卧式、斜式、立式等模式下,对全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康复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模式单一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康复机器人,包括床座以及康复装置,所述康复装置相对所述床座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康复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座以及康复装置,所述康复装置相对所述床座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康复装置包括上康复结构以及下康复结构,所述上康复结构与所述下康复结构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上康复结构包括承载座、左上肢康复部以及右上肢康复部,所述左上肢康复部与所述右上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承载座的两端,所述下康复结构包括左下肢康复部以及右下肢康复部,所述左下肢康复部与所述右下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承载座的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座以及康复装置,所述康复装置相对所述床座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康复装置包括上康复结构以及下康复结构,所述上康复结构与所述下康复结构呈活动对接布置,所述上康复结构包括承载座、左上肢康复部以及右上肢康复部,所述左上肢康复部与所述右上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承载座的两端,所述下康复结构包括左下肢康复部以及右下肢康复部,所述左下肢康复部与所述右下肢康复部分别活动连接所述承载座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肢康复部包括左上肢驱动杆以及左上肢臂,所述左上肢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载座,所述左上肢驱动杆的另一端形成第一旋转台,所述左上肢臂的内端固定所述第一旋转台,康复训练时,所述左上肢臂的内端相对所述第一旋转台呈圆周旋转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肢臂包括第一上肢体、第二上肢体、第一固定环以及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上肢体的上端固定所述第一旋转台,所述第一上肢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上肢体呈铰接布置;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上肢体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二上肢体呈固定布置,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呈间隔对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肢体包括上左肢杆以及第一移动杆,所述上左肢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上肢体呈铰接布置,所述上左肢杆的下端与第一移动杆呈活动连接布置,所述上左肢杆形成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杆具有嵌入段,所述嵌入段穿设所述移动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康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端固定有扣接环;所述扣接环呈环状布置,且所述扣接环中部形成穿设口,使用时,用户手部贯穿所述穿设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