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289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包括左侧支撑组件、右侧支撑组件和连接轴;所述左侧支撑组件,包括左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为前宽后窄的板状;所述左支撑板顶面的后侧边缘设置向上延伸的左足踏板;所述左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下连接盘,所述下连接盘顶面贯穿设有上开口的下凹槽;所述下连接盘的厚度是所述左支撑板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下连接盘和所述左支撑板的底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病人腿外展时,角度提前通过上连接盘调节好,固定好后,进行外展避免了足部外翻和腿部的侧翻等体位,防止造成置换后的髋关节异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加快了康复时间,减轻了病人家属的负担,利于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用髋关节术后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髋关节置换术后最怕的一个问题是“关节脱位”,一般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平均脱位率在1%,在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单位做这个手术,脱位率稍微低一些,但是仍旧是无法百分之百避免的,这个和髋关节本身的关节结构有关,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稳定性较差,主要是依靠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张力来维持,没有充分的骨性结构的限制,因此较易发生脱位。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要掌握一个度,以避免手术后的关节发生脱位,以及关节周围肌肉拉伤。按照当今快速康复的理念,通常情况下,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做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就已经开始了,只要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做到动而不痛,既做到锻炼了关节,又可以最大程度得保护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髋关节术后平卧位,一般患侧髋关节需要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被动主动活动膝、踝关节,并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现有都是病人的腿分开,不借助其他外部器械,大约形成规定的角度,存在的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撑组件、右侧支撑组件和连接轴;/n所述左侧支撑组件,包括左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1)为前宽后窄的板状;所述左支撑板(1)顶面的后侧边缘设置向上延伸的左足踏板(9);/n所述左支撑板(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下连接盘(7),所述下连接盘(7)顶面贯穿设有上开口的下凹槽(71);所述下连接盘(7)的厚度是所述左支撑板(1)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下连接盘(7)和所述左支撑板(1)的底面齐平;/n所述右侧支撑组件,包括右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2)为前宽后窄的板状,所述右支撑板(2)顶面的后侧边缘设置向上延伸的右足踏板(10);/n所述右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外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支撑组件、右侧支撑组件和连接轴;
所述左侧支撑组件,包括左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1)为前宽后窄的板状;所述左支撑板(1)顶面的后侧边缘设置向上延伸的左足踏板(9);
所述左支撑板(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下连接盘(7),所述下连接盘(7)顶面贯穿设有上开口的下凹槽(71);所述下连接盘(7)的厚度是所述左支撑板(1)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下连接盘(7)和所述左支撑板(1)的底面齐平;
所述右侧支撑组件,包括右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2)为前宽后窄的板状,所述右支撑板(2)顶面的后侧边缘设置向上延伸的右足踏板(10);
所述右支撑板(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上连接盘(8);所述上连接盘(8)底面贯穿设有下开口的上凹槽(81);所述上连接盘(8)的厚度是所述右支撑板(2)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上连接盘(8)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底面齐平;
所述连接轴(13)位于所述上连接盘(8)和所述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礼孙永强陈晓波孙楠张伟段亚威王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