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8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具体涉及三维重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两个箱体,两个所述箱体底部均通过滑轨与底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箱体呈对称状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箱体内部均设有扫描机构;所述扫描机构包括基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扫描机构,在进行扫描工作前,可编程PLC可先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底板和清洁刷对相机镜头完成清洁,同时打开电磁阀通过喷头喷出水雾,协助清洁,并可启动风机保持相机清洁,而后再启动电机打开箱门并使得基座移动,从而推动相机和线扫激光仪伸出箱体一侧外部进行正常扫描工作,扫描后可再次将基座推动至原位,并再次对相机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重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
技术介绍
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三维重建的目的是恢复物体表面形状或者恢复场景中相机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快速恢复场景和物体的三维形态,提高测量和建模的效率。三维重建的方法大致分为立体视觉方法(双目、三目和多目视觉)、结构光重建方法、从运动恢复结构(英文简称为SFM,英文全称为StructurefromMotion)、基于RGB-D的重建方法等。三维重建广泛应用于古建筑数字化、文物数字化、机器人定位导航、逆向工程等场景。随着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三维重建的精度、速度、准确度得到飞速提升,目前三维重建大都使用两组相机和线扫激光仪对物体进行扫描,但是相机长时间工作后容易沾染粉尘等垃圾,影响其拍摄精度,进而导致三维扫描精度有偏差。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通过设置扫描机构,在进行扫描工作前,可编程PLC可先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底板和清洁刷对相机镜头完成清洁,同时打开电磁阀通过喷头喷出水雾,协助清洁,并可启动风机加速镜头风干同时吸出相机上吸附的粉尘,保持相机清洁,而后再启动电机打开箱门并使得基座移动,从而推动相机和线扫激光仪伸出箱体一侧外部进行正常扫描工作,扫描后可再次将基座推动至原位,并再次对相机进行清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机长时间工作后容易沾染粉尘等垃圾,影响其拍摄精度,进而导致三维扫描精度有偏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两个箱体,两个所述箱体底部均通过滑轨与底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箱体呈对称状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箱体内部均设有扫描机构;所述扫描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位于箱体内部,所述基座一侧固定连接有相机和线扫激光仪,所述相机位于线扫激光仪后侧,所述基座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箱体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一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箱体前后两侧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一侧,所述箱体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后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所述转轴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均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一端均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滑块,所述螺纹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锥齿轮一侧,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均设有第四锥齿轮,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锥齿轮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内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轴,所述箱体一侧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所述贯穿槽内部嵌设有两个箱门,两个所述箱门外侧分别延伸至两个通槽内部,两个所述箱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锥齿条,两个所述锥齿条分别位于两个第四锥齿轮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与锥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箱体底部内壁设置为锥台状且倾斜向下,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输入端与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顶部固定嵌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塞杆延伸至箱体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一侧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电动推杆一侧,所述支管底端延伸至箱体内部并与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支管外侧套设有电磁阀,所述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转轴和螺纹杆与箱体连接处均通过第一轴承活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传动轴底端均延伸至第二空腔底部,两个所述传动轴底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活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通槽分别延伸至箱体前后两侧,两个所述通槽分别与两个第二空腔相连通。优选的,两个所述箱门顶部和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贯穿槽顶部和底部内壁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位于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固定嵌设有两个过滤网,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位于电动推杆两侧。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呈对称状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基座顶部固定嵌设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固定安装有可编程PLC,所述可编程PLC输出端通过D\A转换器分别与电机、电动推杆、电磁阀和风机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由基座、转轴、螺纹杆、电动推杆、风机、喷头、电磁阀和清洁刷等部件组成的扫描机构,在进行扫描工作前,可编程PLC可先启动电动推杆带动底板和清洁刷对相机镜头完成清洁,同时打开电磁阀通过喷头喷出水雾,协助清洁,并可启动风机加速镜头风干同时吸出相机上吸附的粉尘,保持相机清洁,而后再启动电机打开箱门并使得基座移动,从而推动相机和线扫激光仪伸出箱体一侧外部进行正常扫描工作,扫描后可再次将基座推动至原位,并再次对相机进行清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扫描工作前以及扫描工作后,相机镜头均可被有效清洁,时刻保障相机尽头的洁净,提高相机拍摄精度,从而提升扫描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局部主视图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局部俯视图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2中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3中B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箱体、201贯穿槽、202通槽、3基座、4相机、5线扫激光仪、6第一滑块、7电机、8转轴、9第一锥齿轮、10螺纹杆、11第二锥齿轮、12第三锥齿轮、13第四锥齿轮、14传动轴、15箱门、16锥齿条、17风机、18电动推杆、19底板、20清洁刷、21喷头、22波纹管、23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两个箱体(2),两个所述箱体(2)底部均通过滑轨与底座(1)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箱体(2)呈对称状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箱体(2)内部均设有扫描机构;/n所述扫描机构包括基座(3),所述基座(3)位于箱体(2)内部,所述基座(3)一侧固定连接有相机(4)和线扫激光仪(5),所述相机(4)位于线扫激光仪(5)后侧,所述基座(3)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箱体(2)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2)一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箱体(2)前后两侧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一侧,所述箱体(2)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后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所述转轴(8)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9),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均设有螺纹杆(10),两个所述螺纹杆(10)一端均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0)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0)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滑块(6),所述螺纹杆(10)与第一滑块(6)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锥齿轮(9)一侧,所述第二锥齿轮(11)与第一锥齿轮(9)啮合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2),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1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均设有第四锥齿轮(13),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13)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锥齿轮(12)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2)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13)内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轴(14),所述箱体(2)一侧开设有贯穿槽(201),所述贯穿槽(201)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202),所述贯穿槽(201)内部嵌设有两个箱门(15),两个所述箱门(15)外侧分别延伸至两个通槽(202)内部,两个所述箱门(1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锥齿条(16),两个所述锥齿条(16)分别位于两个第四锥齿轮(13)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13)与锥齿条(16)啮合连接,所述箱体(2)底部内壁设置为锥台状且倾斜向下,所述箱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17),所述风机(17)输入端与箱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顶部固定嵌设有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活塞杆延伸至箱体(2)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底板(19),所述底板(19)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20),所述底板(19)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21),所述喷头(21)一侧固定连接有波纹管(22),所述箱体(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23),所述支管(23)位于电动推杆(18)一侧,所述支管(23)底端延伸至箱体(2)内部并与波纹管(22)固定连接,所述支管(23)外侧套设有电磁阀(24),所述支管(23)一端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线激光扫面的环绕式三维重建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两个箱体(2),两个所述箱体(2)底部均通过滑轨与底座(1)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箱体(2)呈对称状均匀分布,两个所述箱体(2)内部均设有扫描机构;
所述扫描机构包括基座(3),所述基座(3)位于箱体(2)内部,所述基座(3)一侧固定连接有相机(4)和线扫激光仪(5),所述相机(4)位于线扫激光仪(5)后侧,所述基座(3)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箱体(2)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箱体(2)一侧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箱体(2)前后两侧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空腔,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一侧,所述箱体(2)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后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所述转轴(8)外侧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9),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均设有螺纹杆(10),两个所述螺纹杆(10)一端均延伸至第一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0)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0)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滑块(6),所述螺纹杆(10)与第一滑块(6)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锥齿轮(9)一侧,所述第二锥齿轮(11)与第一锥齿轮(9)啮合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10)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2),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1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空腔内部,两个所述第二空腔内部均设有第四锥齿轮(13),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13)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锥齿轮(12)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2)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四锥齿轮(13)内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轴(14),所述箱体(2)一侧开设有贯穿槽(201),所述贯穿槽(201)前后两侧内壁均开设有通槽(202),所述贯穿槽(201)内部嵌设有两个箱门(15),两个所述箱门(15)外侧分别延伸至两个通槽(202)内部,两个所述箱门(1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锥齿条(16),两个所述锥齿条(16)分别位于两个第四锥齿轮(13)一侧,所述第四锥齿轮(13)与锥齿条(16)啮合连接,所述箱体(2)底部内壁设置为锥台状且倾斜向下,所述箱体(2)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17),所述风机(17)输入端与箱体(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顶部固定嵌设有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活塞杆延伸至箱体(2)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龙抬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