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苗仁英专利>正文

一种颈动脉转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1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动脉转流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远心端及近心端,所述导管的近心端设置有第二球囊,所述导管的远心端设置有第一球囊及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的外部设置有球扩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化操作,通过球扩支架快速支撑血管远心端并固定血管内膜,有利于快速逐层缝合血管切口,缩短手术中血管阻断时间,解决部分患者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小围手术期卒中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动脉转流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动脉转流器。
技术介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在对血管切口缝合前需要将颈动脉转流管由切口处从血管内抽出,切口远心端的血管内膜受血流冲击向外掀起,影响对血管切口的缝合,造成颈动脉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缺血等风险,目前临床所采取的方法是先将血管内膜与血管壁进行缝合固定,再将颈动脉转流管拔出,虽然解决了血流将血管内膜掀起的问题,但是操作繁琐,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大,仍然存在颈动脉阻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法完成该种须改为外翻式剥脱从而增加围手术期卒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化操作,快速固定血管内膜,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的颈动脉转流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颈动脉转流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远心端及近心端,所述导管的近心端设置有第二球囊,所述导管的远心端设置有第一球囊及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的外部设置有球扩支架。所述第一球囊连接有第一球囊注水管,所述第二球囊连接有第二球囊注水管,所述第三球囊连接有第三球囊注水管。所述第一球囊注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球囊注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球囊注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导管上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三球囊紧贴所述第一球囊靠近所述第二球囊一端的端部。所述导管的近心端的直径大于远心端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简化操作,通过球扩支架快速支撑血管远心端并固定血管内膜,有利于快速逐层缝合血管切口,缩短手术中血管阻断时间,解决部分患者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减小围手术期卒中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颈动脉转流器,包括导管1,导管1具有远心端101及近心端102,导管1的近心端102设置有第二球囊4,导管1的远心端101设置有第一球囊3及第三球囊5,第三球囊5的外部设置有球扩支架6;使用时,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颈动脉转流器,将导管1的远心端101通过第一球囊3固定在血管刀口处的远心端,导管1的近心端102通过第二球囊4固定在血管刀口处的近心端,同时配合使用无创血管钳钳夹,以便控制术中出血,保证大脑血液不阻断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第三球囊5,第三球囊5对球扩支架6施压,将球扩支架6释放,球扩支架6对远心端血管支撑并压紧固定血管内膜,之后抽瘪第一球囊3、第二球囊4、第三球囊5,球扩支架6与第三球囊5分离,将颈动脉转流器快速由刀口处从血管内抽出,球扩支架6留置于血管内部支撑血管并压紧血管内膜,缩短固定时间,便于快速逐层缝合,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减小手术风险;其中球扩支架即球囊扩张式支架,球扩支架是由医用不锈钢和钴铬合金等制成的预先装于球囊导管上的支架,使用时与球囊一起输送到病变部位,球囊加压,释放支架,扩张后的支架使病变血管畅通,在本实施例中,球扩支架不仅对病变部位提供支撑,同时也利用其支撑时施加于血管内壁的压力将血管内膜进行固定。第一球囊3连接有第一球囊注水管7,通过第一球囊注水管7可向第一球囊3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第一球囊3充起,将导管1的远心端101固定在血管的远心端,或者从第一球囊3的内部排放肝素生理盐水,使第一球囊3收缩,将第一球囊3从血管的远心端抽出;第二球囊4连接有第二球囊注水管8,通过第二球囊注水管8可向第二球囊4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第二球囊4充起,将导管1的近心端102固定在血管的近心端,或者从第二球囊4的内部排放肝素生理盐水,使第一球囊3收缩,将第二球囊4从血管的近心端抽出;第三球囊5连接有第三球囊注水管9,通过第三球囊注水管9可向第三球囊5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将第三球囊5充起,从球扩支架6的内部向其施压,将球扩支架6涨开释放,球扩支架6扩张支撑血管并压紧血管内膜,或者从第三球囊5的内部排放肝素生理盐水,第一球囊3收缩,第三球囊3与球扩支架6分离,便于将第三球囊3从球扩支架6内部抽出。第一球囊注水管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0,开启第一阀门10,可通过第一球囊注水管7向第一球囊3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第一球囊3充起后,关闭第一阀门10,可使第一球囊3保持充起状态,再次开启第一阀门10可将第一球囊3内部的肝素生理盐水排出,收缩第一球囊3;第二球囊注水管8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1,开启第二阀门11,可通过第二球囊注水管8向第二球囊4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第二球囊4充起后,关闭第二阀门11,可使第二球囊4保持充起状态,再次开启第二阀门11可将第二球囊4内部的肝素生理盐水排出,收缩第二球囊4;第三球囊注水管9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2,开启第三阀门12,可通过第三球囊注水管9向第三球囊5的内部灌注肝素生理盐水,第三球囊5充起后,关闭第三阀门12,可使第三球囊5保持充起状态,再次开启第三阀门12可将第三球囊5内部的肝素生理盐水排出,收缩第三球囊5。导管1上连接有支管2,支管2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3,具体的,导管1的中部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支管2,通过支管2可排出导管1内部多余的空气,第四阀门13用于控制支管2的通断。如图1所示,第三球囊5紧贴第一球囊3靠近第二球囊4一端的端部,使第三球囊5与第二球囊4之间距离最大化,为手术预留更多的操作空间。由于近心端的血管较粗,远心端的血管较细,为了使导管与1血管相匹配,导管1近心端102的直径大于导管1远心端101的直径,导管1的近心端102较粗与近心端血管相匹配,导管1的远心端101较细与远心端血管相匹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动脉转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远心端及近心端,所述导管的近心端设置有第二球囊,所述导管的远心端设置有第一球囊及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的外部设置有球扩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动脉转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具有远心端及近心端,所述导管的近心端设置有第二球囊,所述导管的远心端设置有第一球囊及第三球囊,所述第三球囊的外部设置有球扩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动脉转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连接有第一球囊注水管,所述第二球囊连接有第二球囊注水管,所述第三球囊连接有第三球囊注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动脉转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注水管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仁英
申请(专利权)人:苗仁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