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挑刺美容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包括:针架、防护罩和针座,所述针架位于所述防护罩和所述针座之间;所述针架下端设有手柄,所述针架上端设有至少一条针头,所述防护罩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外,所述防护罩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针座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针座套设在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与所述防护罩抵接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具有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挑刺美容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美容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挑刺美容针。
技术介绍
我们的皮肤因为各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水泡、脓肿等情况,为了让皮肤尽快愈合,医生会在显微手术时运用挑刺针将水泡或脓肿之处的皮肤挑破,让浓汁流出。但现有的针头伸出长度固定,不能根据同类型的病人做出差异化的选择,使用不够方便。因此,一种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的挑刺美容针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等特点的挑刺美容针。一种挑刺美容针,包括针架、防护罩和针座,所述针架位于所述防护罩和所述针座之间;所述针架下端设有手柄,所述针架上端设有至少一条针头,所述防护罩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外,所述防护罩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针座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针座套设在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与所述防护罩抵接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通过所述针座和所述防护罩抵接,使用时,调整所述针座上移或下移从而带动所述防护罩相对所述针架移动,可改变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长度,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更方便。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具有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外壁沿其周缘设有凸圈,所述凸圈位于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内壁上设有多个抵接块,多个所述抵接块分别与所述凸圈上侧抵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至少一圈内螺纹,所述手柄上部设有多圈外螺纹,所述内螺纹的圈数少于所述外螺纹的圈数,所述针座和所述手柄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架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固定部,所述针头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针架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护罩包括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外的第一套设部和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部外的第二套设部,所述第二套设部的数量与所述固定部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套设部上,所述第二套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设部上,所述针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套设部内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头为9条,所述固定部、第二套设部和所述第一通孔均为9个,9条所述针头通过9个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针架上,9条所述针头一一对应的设置在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内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之间相互连接。进一步优选地,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外还围有一圈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底部与所述第一套设部上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套设部均为圆锥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护壁上设有第三通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挑刺美容针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防护罩上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通过所述针座和所述防护罩抵接,使用时,调整所述针座上移或下移从而带动所述防护罩相对所述针架移动,可改变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长度,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更方便。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具有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带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带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包括针架10、防护罩20和针座30,所述针架10位于所述防护罩20和所述针座30之间;所述针架10下端设有手柄11,所述针架10上端设有至少一条针头12,所述防护罩20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10外,所述防护罩20上设有与所述针头12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21,所述针头12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21伸出;所述针座30中心设有第二通孔31,所述针座30套设在所述防护罩20下部,所述针座30与所述防护罩20抵接以带动所述防护罩20上下移动,所述手柄11从所述第二通孔31伸出。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通过所述针座30和所述防护罩20抵接,使用时,调整所述针座30上移或下移从而带动所述防护罩20相对所述针架10移动,可改变所述针头12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21伸出长度,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更方便。本技术的挑刺美容针具有针头伸出长度可调、满足不同类型病人需求、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所述针架10上设有与所述针头12数量相同的固定部13,所述针头12通过所述固定部13固定在所述针架10上。所述固定部13的设置,便于所述针头12的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部13为圆锥形。圆锥形的设计,可以让所述针头12工作时受力更大,防止所述针头12在工作过程中偏移。所述针头12为9条、所述固定部13为9个。9条所述针头12通过9个所述固定部1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针架10上。9条所述针头12的设置,刺破皮肤的面积更大,效率更高。所述防护罩20包括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10外的第一套设部22和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部13外的第二套设部23,所述第二套设部23的数量与所述固定部13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通孔21设置在所述第二套设部23上,所述第二套设部23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设部22上,所述针头12设置于所述第二套设部23内并从所述第一通孔21伸出。所述第一套设部22和所述第二套设部23的设置,可以更好地适配所述针架10和所述针头12。第二套设部23和所述第一通孔21均为9个,9条所述针头一一对应地设置在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23内,9条所述针头12一一对应的从9个所述第一通孔21伸出,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23之间相互连接。如此设置,与9条所述针头12适配。所述第二套设部23为圆锥形。圆锥形的所述第二套设部23的设计,可与圆锥形的所述固定部13适配,可以让所述针头12工作时受力进一步增大,进一步避免偏移。9个所述第二套设部23外还围有一圈防护壁24,所述防护壁24底部与所述第一套设部22上部连接。所述防护壁24的设置,可以保护所述第二套设部23。所述防护壁24上设有第三通孔241。所述第三通孔241的设置,可以在消毒杀菌时,让蒸汽进入防护壁24内对所述针头12进行消毒。所述防护罩20外壁沿其周缘设有凸圈25,所述凸圈25位于所述防护罩20下部,所述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架、防护罩和针座,所述针架位于所述防护罩和所述针座之间;所述针架下端设有手柄,所述针架上端设有至少一条针头,所述防护罩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外,所述防护罩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针座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针座套设在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与所述防护罩抵接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架、防护罩和针座,所述针架位于所述防护罩和所述针座之间;所述针架下端设有手柄,所述针架上端设有至少一条针头,所述防护罩可上下移动地套设在所述针架外,所述防护罩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头上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针座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针座套设在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与所述防护罩抵接以带动所述防护罩上下移动,所述手柄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外壁沿其周缘设有凸圈,所述凸圈位于所述防护罩下部,所述针座内壁上设有多个抵接块,多个所述抵接块分别与所述凸圈上侧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上设有至少一圈内螺纹,所述手柄上部设有多圈外螺纹,所述内螺纹的圈数少于所述外螺纹的圈数,所述针座和所述手柄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架上设有与所述针头数量相同的固定部,所述针头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针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挑刺美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广亚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