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靶向吸附及并联脱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串联靶向吸附及并联脱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绝大部分工业企业排放的VOCs具有大风量多组分的特征,采用吸附浓缩、脱附同时结合催化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工艺。但由于污染物组分相对复杂,由于存在竞争吸附,常规的一级活性炭吸附净化效率不高;每个碳箱的脱附和冷却时间相对较长,为实现连续生产,一般吸附碳箱达到吸附饱和时才进行脱附,由于吸附带过长导致脱附时出现过高的峰值浓度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在吸附饱和前已达到吸附穿透点,净化效率无法保证。根据相关研究,吸附剂的孔径与吸附质分子直径的比值为1.7~3.0之间,吸附剂才能有效吸附污染物,而实际应用中一般仅采用一种吸附剂对大风量多组分的VOCs进行处理,净化效率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高净化效率,市场上也存在两级级吸附和三级吸附,甚至更多,常规的方式N级吸附需要2N级碳箱才可以实现,不仅占地面积大,且一次性投资费用也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串联靶向吸附及并联脱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串联吸附系统、并联脱附系统和催化燃烧系统;/n所述的串联吸附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道(11),吸附箱体(12)、排气管道(13)、循环管道(17)以及主风机(14);所述的吸附箱体(12)至少设有三组,每个吸附箱体(12)内填充一种吸附剂,每一组吸附箱体(12)对应设有一组进气阀组(15)和排气阀组(16),所述的进气阀组(15)的一端与废气进气管道(11)或循环管道(17)连接,进气阀组(15)的另一端与吸附箱体(12)的一个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箱体(12)的一个出气口与排气阀组(16)的一端连接,排气阀组(16)的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串联靶向吸附及并联脱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串联吸附系统、并联脱附系统和催化燃烧系统;
所述的串联吸附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道(11),吸附箱体(12)、排气管道(13)、循环管道(17)以及主风机(14);所述的吸附箱体(12)至少设有三组,每个吸附箱体(12)内填充一种吸附剂,每一组吸附箱体(12)对应设有一组进气阀组(15)和排气阀组(16),所述的进气阀组(15)的一端与废气进气管道(11)或循环管道(17)连接,进气阀组(15)的另一端与吸附箱体(12)的一个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箱体(12)的一个出气口与排气阀组(16)的一端连接,排气阀组(16)的另一端与排气管道(13)或循环管道(17)连接,所述排气管道(13)上设有主风机(14),用于将处理后的气体排出;所述的吸附箱体(12)之间串联连接,所述吸附箱体(12)的排气阀组(16)通过循环管道(17)与相邻的吸附箱体(12)的进气阀组(15)连接;
所述的并联脱附系统包括脱附风机(21),二级换热器(22)、脱附进气管(23)、自动阀(24)以及脱附排气管(25);所述二级换热器(22)的出气口与脱附风机(21)连接,二级换热器(22)的侧面通过脱附进气管(23)与吸附箱体(12)的另一个进气口连通,所述脱附进气管(23)上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自动阀(24);吸附箱体(12)的另一个出气口通过脱附排气管(25)与催化燃烧系统连通,所述的脱附排气管(25)上设有用于控制开关的自动阀(24);
所述的催化燃烧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A(31)、一级换热器B(32)、加热器(33)以及催化反应器(34);所述的一级换热器A(31)、一级换热器B(32)、加热器(33)和催化反应器(34)依次连接,一级换热器A(31)的进气口与脱附排气管(25)连通,催化反应器(34)的出气口与一级换热器B(32)的侧面连通,一级换热器B(32)的另一个侧面与一级换热器A(31)的侧面连通,一级换热器A(31)的另一个侧面与二级换热器(22)的进气口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朝阳,徐遵主,张纪文,李明,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