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虚拟角色的面部生成方法、自动捏脸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虚拟角色的面部生成方法、自动捏脸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RPG(Role-playinggame,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中的捏脸系统提供给了玩家按照自己喜好创建他们角色的机会。为了提高玩家的沉浸感和游戏的交互性,捏脸系统也变地越来越复杂。例如,玩家可以精确地操纵角色的每一个部位,如眼角、鼻尖等,但这也耗费了玩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创造一个满意的角色,玩家往往需要花费数个小时来调整上百个参数。自动捏脸技术的出现则大大减轻了玩家的负担,现在玩家可以通过上传单张照片就获得令人满意的游戏角色,以便快速加入到游戏中去。但是,部分RPG游戏的捏脸系统仅支持玩家从一系列模板中进行选择(如选择眼睛形状、鼻子形状、发型等),因此,捏脸系统可以同步提供随机组合这些模板的功能。而对于更复杂的捏脸系统,由于其捏脸参数维度过高,完全随机生成会的角色会出现面部畸形等情况,降低了玩家的游戏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角色的面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响应针对于虚拟角色的面部随机生成指令,生成符合预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组;其中,所述随机变量组中的随机变量与所述虚拟角色的面部特征维度相对应;/n将所述随机变量组输入至预设的人脸先验模型,得到所述人脸先验模型输出的所述虚拟角色的捏脸参数组;其中,所述人脸先验模型包括人脸先验矩阵,所述人脸先验矩阵为基于实际人脸图像集中的面部特征分布规律生成的用于表征随机变量组与捏脸参数组的对应关系的矩阵;/n基于所述捏脸参数组对所述虚拟角色的面部进行渲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角色的面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针对于虚拟角色的面部随机生成指令,生成符合预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组;其中,所述随机变量组中的随机变量与所述虚拟角色的面部特征维度相对应;
将所述随机变量组输入至预设的人脸先验模型,得到所述人脸先验模型输出的所述虚拟角色的捏脸参数组;其中,所述人脸先验模型包括人脸先验矩阵,所述人脸先验矩阵为基于实际人脸图像集中的面部特征分布规律生成的用于表征随机变量组与捏脸参数组的对应关系的矩阵;
基于所述捏脸参数组对所述虚拟角色的面部进行渲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合预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组为符合标准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变量组与捏脸参数组的对应关系表示为:
x=(PTP)-1PTz+m;
其中,x为捏脸参数组,P为人脸先验矩阵;z为随机变量组;m为预设的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先验矩阵的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人脸图像集,其中,所述人脸图像集中包括多个人脸图像;
遍历所述人脸图像集,对每个所述人脸图像提取样本捏脸参数组,并基于所述样本捏脸参数组生成捏脸参数矩阵;
对所述捏脸参数矩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所述捏脸参数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以及,所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
基于所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构造所述人脸先验矩阵;
其中,所述人脸先验矩阵表示为:
其中,∑为所述捏脸参数矩阵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V为所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矩阵;P为人脸先验矩阵,T表示所述特征向量矩阵V的转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捏脸参数矩阵进行统计分析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捏脸参数矩阵进行去均值操作,得到去均值的捏脸参数矩阵;
对所述去均值的捏脸参数矩阵进行统计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所述人脸图像提取样本捏脸参数的组步骤包括:
将每个所述人脸图像输入至预先设置的参数提取器,通过所述参数提取器逐个提取每个所述人脸图像的样本捏脸参数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样本捏脸参数组生成捏脸参数矩阵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样本捏脸参数组按照预设的人脸部位进行分组,生成多个预设的人脸部位对应的子样本捏脸参数组;其中,预设的所述人脸部位包括面部特征对应的人脸部位;
根据所述子样本捏脸参数组生成所述人脸部位对应的捏脸参数矩阵。
8.一种自动捏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针对于虚拟场景中的目标虚拟角色的捏脸指令,获取真实场景中的第一面部图像和所述虚拟场景中的第二面部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面部图像为预先为所述虚拟场景配置的可选面部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面部图像和所述第二面部图像构造优化目标函数,通过所述优化目标函数输出随机输入参数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天阳,袁燚,范长杰,胡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