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28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茶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分离箱,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左侧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大分离筒,大分离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分离筒,中分离筒和右侧的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小分离筒,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大分离筒的上方设置有滑杆,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延伸至分离箱的内腔中的支架。该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通过滑杆将油茶果分离到大、中、小分离筒中,配合碾辊挤压输送,再配合吸筒和绞扇剥壳,从而达到了高实用性、不易破碎茶籽、完全分离果壳与果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茶果
,具体为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是山茶科常绿灌木,南方常用于榨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刚从油茶树上采摘下来未经晾晒的油茶果子叫做油茶青果,油茶籽存在于油茶青果内,是油茶树的种子,其经浸出或压榨可得到茶油,茶油包含茶油酸、甘油脂及各种维生素,具有清热降火、清肝明目、延年益寿之功效,是理想的高营养、低热量,高档保健食用油。现有的油茶籽(即油茶果仁)脱壳设备普遍存在油茶籽脱出率低,出料时果壳不能完全与油茶籽分离,且因脱壳机结构不合理,仅能对大小相对统一的油茶青果进行脱壳,导致实用性不高,并且在破壳过程中易将茶籽破碎,造成后续加工中的茶油籽质量不达标,茶油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具备高实用性、不易破碎茶籽、完全分离果壳与果仁等优点,解决了一般油茶果脱壳设备实用性低、易破碎茶籽、不可完全分离果壳与果仁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高实用性、不易破碎茶籽、完全分离果壳与果仁等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吸气装置,底座的上方且位于吸气装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分离箱的上部右侧设置有进料斗,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左侧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大分离筒,大分离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分离筒,中分离筒和右侧的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小分离筒,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连接杆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第一转轴的后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上且位于从动齿轮的右侧均设置有碾辊,分离箱的内腔左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右侧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装置和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皮带,分离箱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大分离筒的上方设置有滑杆,滑杆的上方设置有挡板,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延伸至分离箱的内腔中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传送带,支架上且位于传送带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脱壳箱,脱壳箱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绞扇,脱壳箱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绞扇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吸筒,底座的上方且位于支架的右侧设置有果仁箱。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左壁开设有孔槽,孔槽方便导管走线,右壁开设有通槽,通槽为传送带的安置提供了便利。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口处于滑杆的正上方,当进料斗中被放入油茶果时,油茶果可沿着下端口落往滑杆之间。优选的,所述大分离筒、中分离筒、小分离筒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剪切斜纹,当各个分离筒中均有油茶果落下时,这些剪切斜纹可为油茶果提供摩擦阻力,使油茶果的外壳发生皱裂。优选的,所述大分离筒、中分离筒、小分离筒的前壁和后壁均开设有空槽,空槽使碾辊一部分可进入分离筒中。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驱动齿轮转动时,可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优选的,所述滑杆设置为一前一后,且左低右高,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另外前后滑杆间的距离从右向左逐渐增大,当油茶果从右方落下时,其依靠自身重力,可向左端滚动,并依照自身大小比例,从滑杆间选择性掉落。优选的,所述绞扇的扇叶表面均设置有倒钩,倒钩可钩住油茶果皱裂开的外壳,并随着扇叶的转动,将外壳撕下。优选的,所述吸筒与吸气装置之间设置有导管,吸气装置通过导管排空吸筒端口处的空气,使此处存在负压。(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一组倾斜的且相互间距从右向左逐渐增大的滑杆,当油茶果经由进料斗落入滑杆右侧时,油茶果可按三种不同的大小规格依次落入下方的小、中、大分离筒中,接受壳仁分离,避免了在使用单一规格的分离装置时,油茶果因体型大小不同,造成部分油茶果不经过分离工序的问题,从而到达了高实用性的效果。2、该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滑杆,滑杆将不同体积的油茶果筛分到对应的分离筒中,与此同时,驱动装置启动使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即使碾辊转动,同步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利用皮带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上的碾辊也转动起来,前后方的碾辊相互配合,在有油茶果落下时,将油茶果向下方输送的同时,并挤压油茶果,配合大、中、小分离筒中的剪切斜纹,其与油茶果滑动接触时,会使油茶果的外壳因摩擦裂开,并且不会伤及果仁,从而达到了不易破碎茶籽的效果。3、该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通过碾辊将分离筒中的油茶果挤压输送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启动将裂开的油茶果运往右侧,期间吸气装置启动,抽空吸筒端口处的空气,使此处形成负压,配合传送带上的漏孔,使油茶果贴紧传送带的表面,并使油茶果的外壳表皮被吸入漏孔中,吸往下方,与此同时,启动绞扇,绞扇扇叶上的倒钩会钩住外壳,并随着扇叶的转动将外壳拉往脱壳箱中,而球形结构的油茶果仁因无法通过漏孔,继而被传送带输往果仁箱中,从而达到了完全分离果壳与果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滑杆等连接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等连接部分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传送带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碾辊和第一转轴的左剖视图;图6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7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座、2-吸气装置、3-分离箱、4-进料斗、5-连接杆、6-大分离筒、7-中分离筒、8-小分离筒、9-第一转轴、10-从动齿轮、11-第二转轴、12-碾辊、13-驱动装置、14-驱动齿轮、15-皮带、16-滑杆、17-挡板、18-支架、19-传送带、20-脱壳箱、21-绞扇、22-吸筒、23-果仁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吸气装置2,底座1的上方且位于吸气装置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3,分离箱3的左壁开设有孔槽,孔槽方便导管走线,右壁开设有通槽,通槽为传送带19的安置提供了便利,分离箱3的上部右侧设置有进料斗4,进料斗4的下端口处于滑杆16的正上方,当进料斗4中被放入油茶果时,油茶果可沿着下端口落往滑杆16之间,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左侧连接杆5的右侧设置有大分离筒6,大分离筒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分离筒7,中分离筒7和右侧的连接杆5之间设置有小分离筒8,大分离筒6、中分离筒7、小分离筒8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剪切斜纹,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吸气装置(2),底座(1)的上方且位于吸气装置(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3),分离箱(3)的上部右侧设置有进料斗(4),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左侧连接杆(5)的右侧设置有大分离筒(6),大分离筒(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分离筒(7),中分离筒(7)和右侧的连接杆(5)之间设置有小分离筒(8),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连接杆(5)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上设置有从动齿轮(10),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第一转轴(9)的后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和第一转轴(9)上且位于从动齿轮(10)的右侧均设置有碾辊(12),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13),驱动装置(13)的右侧设置有驱动齿轮(14),驱动装置(13)和第二转轴(11)之间设置有皮带(15),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大分离筒(6)的上方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7),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延伸至分离箱(3)的内腔中的支架(18),支架(18)上设置有传送带(19),支架(18)上且位于传送带(19)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脱壳箱(20),脱壳箱(20)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绞扇(21),脱壳箱(20)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绞扇(2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吸筒(22),底座(1)的上方且位于支架(18)的右侧设置有果仁箱(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茶油生产防茶籽破碎的油茶分离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吸气装置(2),底座(1)的上方且位于吸气装置(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3),分离箱(3)的上部右侧设置有进料斗(4),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左侧连接杆(5)的右侧设置有大分离筒(6),大分离筒(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中分离筒(7),中分离筒(7)和右侧的连接杆(5)之间设置有小分离筒(8),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连接杆(5)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上设置有从动齿轮(10),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第一转轴(9)的后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和第一转轴(9)上且位于从动齿轮(10)的右侧均设置有碾辊(12),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13),驱动装置(13)的右侧设置有驱动齿轮(14),驱动装置(13)和第二转轴(11)之间设置有皮带(15),分离箱(3)的内腔左壁和右壁之间且位于大分离筒(6)的上方设置有滑杆(16),滑杆(16)的上方设置有挡板(17),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延伸至分离箱(3)的内腔中的支架(18),支架(18)上设置有传送带(19),支架(18)上且位于传送带(19)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脱壳箱(20),脱壳箱(20)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绞扇(21),脱壳箱(20)的内腔底部且位于绞扇(21)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吸筒(22),底座(1)的上方且位于支架(18)的右侧设置有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倩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